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概览.doc
6页国外有效教学研究概览湖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肖贻杰 姚利民 -------------------------------------------------------------------------------- 【摘 要】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技能、有效教学风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师的艺术综述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内容,指出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领域,以期为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教学有效教学有效教师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involves the fields such as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effective teacher, th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kill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yles, the effective models and the artistry of effective teacher in foreign countries.After the resear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reviewed, some fields which need to be explored are pointed out and some revelations and proposals for the resea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are affored. 【Key words】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er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C Kyriacou在《学校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某种教学活动怎样促成了理想的学生学习。
[1] 虽然长期以来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倍受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也在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但真正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将有效教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在 20世纪才开始的时至今日,对有效教学的追求成为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国内学者虽然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不很深入、不够系统对国外有效教学研究作一些介绍,不仅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而且能对当前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一、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有效教学”并不限于简单的教师行为或教师课堂上的表现,它包括了有效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的管理和组织等方面为了便于对国外众多的有效教学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笔者参照Alma Harris的观点[2],把有效教学研究分为这样几类: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技能,有效教学风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师的艺术当然这种分类是很粗浅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是相互融合的 1.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 有效教学研究最初集中在教师的特征或个性品质(才智、经验、个性、态度、期望、知识或信念等)上这类研究的基本假设是教师的品质是他们取得不同教学效果的原因。
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要求被研究者指出或发现被标定为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或是比较有效教师与低效、无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上的差异;二是要求被研究者发表对有效教师所具特征或品质的看法,或是要求他们列出自认为的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最初的被研究者主要是学生,后扩大到专家、教育管理者、教师等其他与教学相关的人员 早在1896年,克热兹(Kratz)就要求2000多名2-8年级的学生列出优秀教师的特征[3]随后,哈特(Hart,1934)对1万名高中生进行了研究,发现高中生认为杰出教师具有四个突出的特征,即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有更多的教学技能、有更丰富的学科知识、有更好的纪律措施[3]1929年,威尔士教师培训机构要求专家列举的有效教师的特征是[4]:良好的判断、自我控制、体谅学生、热情、魅力和适应能力1930年,巴尔和恩罗斯(Barr & Emans)利用当时盛行的教师评定量表要求教育管理者给出了有效教师的特征 [4],它们是:合作(乐于助人、忠诚)、个人魅力、个人外表、兴趣广泛而浓厚、体谅人、领导能力1931年卡特尔(Cattell)要求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培训者、学生和教师在内的254人写下成熟教师的7个最重要品质,结果发现,有5项品质出现的频率最高,它们是:性格和意愿、智力、善良和机智、思想开放或开放的心态、幽默感 [1]。
有关有效教师特征或个性品质的研究为教师成为有效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指示,教师要成为有效教师就必须培养有效教师所具有的或应该具有的特征或个性品质然而,人们对拥有这些特征或个性品质的教师是否会真正有助于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表示怀疑,而且这类研究也不能回答教师的特征或个性品质是怎样影响学习效果的问题 2.有效教学行为 到了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只关注教师特征或个性品质研究的局限性,因此,他们开始集中研究有效教师的行为这一类研究以过程棗结果范式为主它考察一定的教学行为(过程)和学生成绩(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试图发现可以推广到所有教师、课堂和学习场境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一般采取这样几种方式:其一,要求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开放性地描述有效的教学行为;其二,根据一定的评估量表或衡量指标去评估有效教师和非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差异;其三,实际观察有效教师和非有效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发现他们在实际教学行为方面的差异通过这几种研究方式,研究者可以找出哪些行为是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师具有哪些教学行为特征例如,大量研究表明[2],结构化的教学或直接教学是最理想的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的特征是:(1)强调教学目标;(2)使教学目标清晰并期望学生掌握课程;(3)仔细组织课程内容并使课程内容循序渐进;(4)向学生清晰地解释和说明要学什么;(5)不断问直接和特殊的问题以监控学生的进步和检查他们的理解;(6)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7)提供提示和成功的反馈;(8)在学生对一种技能过度学习或自动化前纠正他们的失误和允许他们练习;(9)定期复习和让学生对学习负起责任。
1999年,美国学者杨和肖(S.Young&G.Shaw)的研究表明 [5],判断教学有效性的行为标准有7项,它们是:课程的价值、激励学生、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与学生交流与沟通、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关心学生的学习、完全尊重学生2001年,Nira Hativa等人总结了有关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后指出,榜样教师(有效教师)具有这样一些行为特征[6]:精心计划与准备课程,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清晰地呈现教学材料,通过他们的热情和丰富的表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对学生期望很高,鼓励学生,总是创建积极的课堂氛围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存在着忽视作为学习中介者的学生的认知活动的缺陷,而这种认知活动是教学效果即学生学习结果的决定者因此,有效教学研究仅仅研究教师的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3.有效教学技能 Leinhardt和Greeno(1986)认为[7]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建立在如何建构与管理课堂的知识和所教学科内容的知识的基础上的认知技能与此相似,Wragg(1984)把教学技能看作是教师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性而非孤立性的策略 [8]。
研究表明,教学技能具有三个重要成分:(1)知识,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课程教学方法的知识、有关对教与学产生影响的其它因素的知识以及有关自己教学的知识2)决策的制定,包括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如何最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思考和所作的决策3)行动,包括教师实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外显行为 教学技能具有灵活性或相互作用的特性Clark和Peterson (1986)指出[9],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随着课的进展不断调整和变换他们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和归纳了很多教学技能,如Mortimore(1994)总结了现代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所需要的一些技能,它们是[10]:组织的技能棗整理材料和信息来源;分析的技能棗分解复杂的信息来源;综合的技能——在论据的基础上确立观点;讲授或呈现的技能——不伤害信息整体性的前提下阐明复杂的信息;评定作业的技能——评价学生的作业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管理的技能——协调学生个人、小组、整个班级的学习活动;评估教学的技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4.有效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具有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 Bennett(1976)探讨了教师不同“教学风格”或教学方式的相对有效性[11],他考察了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即“传统的教学风格”和“激进的教学风格”,结果发现,用学生在阅读、数学、英语方面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来衡量,表现出“传统的”或“正式的”教学风格的教师通常更有效。
然而,有学者仔细分析他的数据,发现他的研究结果是不可靠的Galton等人(1980)对小学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研究[12],发现在小学教师最盛行的教学风格或方式是严密的教师控制和有效的课堂管理这项研究指出,没有一种最佳的教学风格,并且强调教学在把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联系起来上的复杂性随后的研究也表明,要确定“有效”的教学风格很难 Rutter等人(1979)开展的中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评论[13]然而,该项研究也指出,要界定教学风格并把它们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直接联系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它关注中学学科的研究如理科和数学领域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总之,研究表明,要在不同教学风格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存在困难,因为教学情形和环境完全不同研究还指出,不同的教学方式或风格只具有相对价值,适合教学环境的混合的教学方式或风格更有助于有效教学 5.有效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创建一种学生相互作用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与早期的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学模式没有把教师行为与学生的学习结果联系起来,而是强调教师需要采纳广泛的促进学生不同类型学习的教学方法。
Joyce和其同事开展了大量探索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1997 年,他和Galhoun E & Hopkins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根据教学模式促进学习的类型和引导人们如何学习他们将教学模式分为四类,这四类教学模式是[14]:(1)教学的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加工模式强调组织材料、感知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正如教学的信息加工模式直接关注智能一样,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建构知识2)教学的社会模式教学的社会模式帮助学生通过相互作用学会如何改善他们的认知、如何与别人一起有效地学习以及如何作为团体的一员工作或学习3)教与学的个人模式教学的个人模式十分关注个体的观点并鼓励有效的独立工作与学习,以使个体提高自我意识并对自己的命运负责4)教学的行为体系模式教学的行为模式是阐述激励、行为和结果这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系统斯金纳(Skinner,1968)将这些关系称为“学习赖以实现的强化列联” [15]因此,在这类模式里,教学通过有意建立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