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复习资料1.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90699373
  • 上传时间:2019-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4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核第一章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第一节 怎样才是合格的教师一、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学工作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任务,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其教学效绩优于一般教师的一类教师专家教师的一般特征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专家教师所熟练掌握的技能主要有:(1)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2)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自动化;(3)教学监控能力强;(4)采用深入的方法针对班级纪律问题制订计划;(5)关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二、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一)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Glatthorn认为,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系统过程二)教师成长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他们的需要,将教师成长划分为3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景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三)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2.微型教学训练;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5.教师参与研究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学生在学习活为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和发展规律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要构成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主要包括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2.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3.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制度18世纪末到l9世纪,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都非常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并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 另一方面,19世纪下半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原来从事物理、数学、生物等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引人心理学,使心理学得以摆脱哲学,成为一门能采用自然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有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在1905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而开始确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1924年,廖世承应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逐步兴起及影响,活跃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西方教育心理学也进入到了理论建设时期一些心理学家重新开始重视人性,关注人类的课堂学习研究;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第二章 中学教育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童年期(6、7岁~11、12岁);5.少年期(11、12岁~l4、15岁);6.青年期(14、15岁~25岁). 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1.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性格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2.青年初期此时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卜-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时,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了高中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且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珍重自我但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即思维的片面性);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主要有如下特征: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

      四)形式运算喻段(11~15岁)二、维果斯基论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在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两类心理机能:低级的心理机能和高级的心理机能,他提出强调学习社会文化性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一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岁~l岁);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岁~3岁);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岁~6岁);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l2岁);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l8岁)。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1.家靡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四、健康人格的建构 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2.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3.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4.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5.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第四节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自我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三是自我监督,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认同感危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并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点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感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青少年期面临的危机是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此时,青少年迫切要求理解自我,以形成一个真正独立的自我教育意义:教师应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寸解社会、了解自我。

      并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此外,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所面临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根据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成熟自我意识的标准,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指导应该:(一)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1.教帅、家长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二)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检验1.尊重学生的人格;2.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四、健康人格的建构 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2.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3.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4.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5.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三)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1.帮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其自我控制能力;2.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与方法第五节 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一、中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与教育有明显关系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场独立与场依存(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者是赫尔曼•威特金);2.沉思型与冲动型(这种认知方式是贾罗米•凯冈提出的);3.辐合型与发散型(美国的吉尔福)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作智力量表,世界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智力测验中引进了一个重要概念-智商(IQ),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是用来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相对指标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 1002.智力的差异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故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问和个体内个体问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稳定的平均数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中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也是指那些表现在恒常的行为方式上的特征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二)性格的差异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1.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特征差异通常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对性格进行分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