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的调查.ppt
35页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调查 --以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为例,张新民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2,汇报内容,一、研究背景 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 三、大岗镇外来农民工抽样调查情况 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 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3,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诺瑟姆(Northam)提出城市化水平在30%-70%,属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我国1996年城市化率30.48%,2009年为46.59%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将会在城市定居 农民工是推进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流动呈现三次浪潮:第一次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目的地的就地转移第二次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以城市为目的地异地暂居性流动第三次浪潮则是以长期居住为特征,且有举家迁移的倾向4,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农民工14533万人,占63.25%;在本乡镇以内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民工8445万人,占36.75%。
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占79.6%;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占20.4% 农民工的进城住房行为动机大致分为两种:(1)暂时居住在城市或城镇,获得收入后再返回农村也叫非永久性(非定居型)迁移;(2)计划在城市长久居住,脱离农村,改变身份也叫永久性(定居型)迁移5,进城农民工住房行为分析,6,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从已有调查结果看,城市农民工获得住房的形式是:租房为主,占住房来源的47%-80%之间2009年全国34.6%的农民工居住在出租屋 农民工来自广大农村地区,在城镇就业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多行业性等特点,工资水平总体偏低,多数不具备依靠自身力量改变居住条件的能力,这使得大多数农民工流动而不迁移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对劳务输出县301个村的调查,改革以来因外出就业累计实现迁移定居的农民工,只相当于目前外出就业农民工的1.7%农民工租住房现状是农民工长期被排斥在城市住房制度之外,收入偏低而房价过高,商品房市场相对于农民工出现市场失灵的结果7,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有恒产者有恒心”,长期居住在出租屋和单位宿舍里农民工不可能产生稳定的归属感农民工是否有在打工地购房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2008-2009年,笔者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承担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府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庭社会融入能力建设》项目,选取农民工比较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为调研地点,就外来农民工的居住情况和购房意愿开展了调查8,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1.番禺区大岗镇经济社会发展概况,9,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1.番禺区大岗镇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大岗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南部,距番禺区中心27公里全镇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规划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3平方公里,辖25个村和6个社区2008年,全镇总人口13.0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9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42.2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47:42,财政收入为2.768亿元,实现税收收入3.19亿元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461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9199元 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定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试点城镇,200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10个宜居城镇试点之一10,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2.番禺区大岗镇流动人口(农民工)特征 2001~2009年大岗镇流动人口性别行业分布情况,11,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2.番禺区大岗镇流动人口(农民工)特征,12,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2.番禺区大岗镇流动人口(农民工)特征,13,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2.番禺区大岗镇流动人口(农民工)特征,14,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2.番禺区大岗镇流动人口(农民工)特征,15,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3.番禺区大岗镇农民工居住形式,16,二、大岗镇外来农民工租住房基本情况,3.番禺区大岗镇农民工居住形式,17,三、大岗镇外来农民工抽样调查情况,2009年8月31日-9月4日,调研组在大岗镇对居住在出租屋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选择了潭州、东流、马前、放马、镇南、北流、维毓、二湾、岭东、客家、豪岗、高沙、灵山、鸭利、庙贝等行政村(居委会) 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调研组在各村(居委会)随机进行农民工访谈,并做问卷调查,获得详细的访谈记录;二是根据调研情况对大岗镇流管中心的调查员进行了培训,选择全镇19个村(居)委出租屋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站,每个流管站发放《农民工问卷》20份采取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农民工问卷》450份,回收397份,其中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为80.44%本次抽样量占农民工总数的0.715%18,,,19,,,,20,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21,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设定 以外来农民工是否有在打工地购房安家的计划为因变量,情况有两种:即被访问者有或者没有在大岗镇购房安家的计划,如果有则取值为1,如果没有则取值为0设选择买房的概率为p,则house的分布函数为: 采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范围内,并采用极大似然法对其回归参数进行评估22,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23,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一)通过显著性检验因素分析 房租、生活总成本、居住人数、住房满意度等4项指标通过显著性检验。
(1)房租 房租越高,外来农民工越感到租房不合算,购房的愿望越强烈;反之,房租越低,外来农民工越感到租房合算,购房的愿望越不强烈另外,负担房租较高的农民工,其收入也较高,也越有能力购买住房调查显示,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每月负担的房租平均为263元,没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每月负担的房租平均为187.5元,前者比后者高出28.7%24,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2)生活成本 生活成本包括生活消费支出、子女教育费用等,不包括房租调查得出,房租约占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生活成本+房租)的1/5,子女教育支出约占已婚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的1/3;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年生活成本平均为10625.5元;没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年生活成本平均为13800元,后者比前者高出29.9%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年打工收入为18131.8元,年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生活成本+房租)平均为13885.5元;没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年打工收入为15745.3元,年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平均为14668.1元,前者比后者相比分别高出15.2%、-5.3%这说明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生活成本+房租)越高,节余越少,越没有能力买房。
25,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3)居住人数 每个出租屋内居住的人数越多,人均居住成本越少,节余越多,越有能力愿意买房在大岗镇以家庭流入(包括夫妻、父母、兄弟、姐妹、未婚朋友等)的越占农民工总数的40%以家庭流入的每个出租屋内居住的人数越多,便越有能力积蓄力量,购买住房调查显示,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居住的出租屋,每套房间居住的人数平均为2.65人,没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每套房间居住的人数为平均2.29人,前者比后者多出0.34人26,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4)住房满意度 对出租屋的满意度越高,越不愿意买房;越不满意,越愿意买房调查显示,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住房满意度平均为90.9%,没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住房满意度平均为96.6%,前者比后者少5.7个百分点27,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二)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素分析 在模型中,年龄、家庭负担、打工时间、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的指标系数为负值,这说明年龄越大越有恋家的感觉,越不愿意购房;家庭负担越重越不愿意购房;打工时间越长越不愿意购房;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不愿意购房;有住房补贴的不愿意购房。
调查显示,农民工参加住房公积金的占2.8%,有住房补贴的占11.6%,二者所占份额很小,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住房公积金对于缓解在城镇购房的经济压力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农民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比重的增加,必将促进其城镇购房居住的积极性28,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二)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素分析 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面积、家庭总收入的指标系数为正值,这说明教育程度越高越愿意购房加大教育投入,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推广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我国农民工的文化技能水平对于提高其收入和社会融入度具有重要意义结婚的愿意购房,这说明已婚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更具有目的性,更倾向于选择在打工地城镇安家而未婚青年对未来的生活更具有幻想性和弹跳力,他们不一定选择在打工地购房,可能还要面临职业、配偶和安家地点的选择居住面积越大的越愿意购房,这说明居住面积越大的对狭小的房间容忍度小,更渴望能购房居住稍大的房屋家庭总收入越高就越有购房的经济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缓解年轻人的家庭负担对于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9,四、外来农民工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影响因素分析,(三)模型的局限性 外来农民工是否有在打工地购房安家的计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受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因素影响,也有可能受文化的认同度或者传统家的概念的影响。
本模型无法将一系列制度、政策、文化等因素进行量化,只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选取一些指标,进行模拟计算再者,本文样本只选取了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居住在出租屋的农民工,并未考虑居住在企业宿舍、工棚工地、其他方式的农民工因此,得出了结论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30,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 (1)大多数农民工尚不具备在打工地购房的经济能力,租房仍然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民工选择住房的主要途径大岗镇居住在出租屋的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为7.2 m2,仅为户籍人口的1/6为降低支出,合租的占83.1%房租支出比重约为家庭消费支出的1/5,租房不是第一位的消费选择出租屋的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自由度大、省钱、交通便利对出租屋的满意度高达95.5%由于没有参加住房公积金的占97.2%,没有住房补贴占88.4%,还有户籍、子女就学等限制,再加上房价太高,导致81.9%的农民工没有在打工地购房计划,居住出租屋将是长期趋势有44.5%的人希望在城市和乡镇创业生活因此,解决好户籍、子女教育、住房公积金等待遇问题,平抑房价,对于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至关重要31,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 (2)运用Eviews6.0软件对农民工样本数据进行Logit回归,发现房租、生活成本(不含房租)、居住人数、住房满意度等4项指标,在农民工在打工地城镇购房计划影响因素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房租越高越愿意买房生活成本越高,越不愿意买房出租屋内居住的人数越多,越愿意买房对租赁的房屋越不满意,越愿意买房32,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政策建议 1.提高对农民工城镇住房问题的认识 近年来,外出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家庭化、长期化趋势,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利益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农村人口进城,除了就业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居问题解决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激活内需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城镇化稳步推进的关键,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33,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政策建议 2.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①农民出租屋可以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有效补充②政府应着重建立覆盖全社会公民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