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歧义词对英文阅读理解影响的眼动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308534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歧义词对英文阅读理解影响的眼动研究 于翔【摘 要】英语阅读过程是语言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本研究通过对学生英语阅读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眼动实验,采集眼动指标数据,对认知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在阅读过程中,高低年级学生的眼动指标差异显著,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策略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年级被试在阅读过程中认知加工方式特点不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关键词】英文阅读 歧义词 眼动引 言英语阅读作为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英语学习中最受重视的部分Singer(1990)指出:“语言研究是心理学问题,因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产物,而心理学是关于大脑的科学语言与人类的大脑活动和心理过程关系密切研究个体在语言学习过程的认知加工特点,对提高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语阅读过程受到来处词语信息和语境信息两方面的影响[1]歧义理解是探讨语言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Ni和 Friederici实验发现[2],个体在歧义句的认知加工过程中需要额外的注意资源,对负责句子主题的建构和句法分析的脑区域分别进行加工Staub研究指出,材料结构和语义整合的难度较低时,被试的加工时间和回视次数也较少。

      眼动跟踪技术通过分析阅读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眼睛注视的位置和眼球运动的轨迹,较深入地考察阅读过程的认知特点,是国内外阅读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在中英文材料阅读过程中,读者眼睛注视所读内容的方式同他们的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3]阅读能力不同的读者在眼动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别,在慢速阅读下眼动模式仍然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随着阅读者技能的提高,注视持续时间减少,注视次数减少,回视频率也减少,眼动问题直接影响了阅读的效率[4]本研究通过自然阅读的形式,对被试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眼动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直接测量分析被试认知加工策略,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通过阅读者对英文阅读中歧义句理解的认知加工过程,可以考察阅读者的英语综合理解能力和学习加工策略实验方法1.被试被试分别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和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各20人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2.实验设计采用2(年级)2(材料)组内实验设计,实验的任务是让被试对呈现的英文材料进行阅读,根据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对问题进行按键回答因变量为正确回答率和相关眼动指标(包括注视点个数、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距离、反应时间、回视次数)3.实验材料选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历年考题中的英文阅读题,对材料难易程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4.实验仪器和数据分析使用SR Research公司的EyelinkII 型眼动仪,用眼动仪收集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表1 被试在眼动指标上的平均值和标准误1.不同年级被试第一次注视时间的差异注视点个数反映着阅读者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不同年级被试组的理解能力不同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表1中的不同被试组对材料难易程度的注视点个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材料时的注视点个数有显著差异,t(19)=2.112,p<0.012.不同年级被试平均注视时间的影响平均注视时间是指眼睛在每个注视点的平均停留时间,注视点持续时间长短与对所注视的词的编码、加工,以及相关意义的提取有关,表现出对字词识别、词义和句义等方面的理解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表1中的不同被试组对材料的平均注视时间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结果如下: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在英语阅读材料时的平均注视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19)=6.482,p<0.013.不同年级被试平均眼跳距离的影响不同的平均眼跳距离反映了被试对材料的阅读难度的反应,眼跳距离大,说明被试一次注视所获得的信息量大,眼跳距离小,则表现为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表1中的不同被试组对材料的平均眼跳距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不同年级被试在阅读材料时的平均眼跳距离具有显著差异,t(19)=7.265,p<0.014.不同年级被试注视次数的影响不同阅读者的注视次数反映了被试因材料难度的不同,而导致的眼动轨迹的不同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表1中的不同被试组对材料的平均眼跳距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不同年级被试在阅读材料时的平均眼跳距离具有显著差异,t(19)=11.674,p<0.01讨 论1.阅读过程中被试间的差异本研究抽选了大学二年级学生和硕士二年级学生两组不同年级的被试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平均注视点持续时间、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⑴平均注视时间本实验数据显示,低年级平视注视时间长于高年级被试,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好的阅读者往往表现为比差的阅读者使用更短的注视时间说明在阅读理解的认知加工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对于语句的深层加工能力低于高年级学生注视时间长短反应了阅读者对词汇通达和对语句整合的过程[5]⑵眼跳距离眼跳距离反映了认知过程中的知觉广度数据表明,高年级被试的眼跳距离显著大于低年级被试的眼跳距离,高年级组被试用较少的平均注视时间和较大的眼跳距离,来进行歧义句的辨别。

      高年级组被试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辨别速度,并且在反应时间上差异显著(sig=0.069)数据结果说明,同等材料进行辨析时,高年级学生在语句认知上比低年级学生一次的认知信息量大,效率较高表现出学习策略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⑶回视次数不同年级组被试在对相同难度水平英文歧义语句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回视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组被试与高年级组被试的眼动策略没有差异回视次数主要指眼睛回视到已注视过内容的次数,该数据受到材料的难易程度及读者的理解准确性的影响在辨别不同难度水平的英文材料时,被试组在回视次数上出现差异显著(t(19)=13.21, p<0.01),表明被试在面对困难较大的材料时深层认知加工的过程较为复杂回视有助于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认知加工熟练阅读者的回视只占阅读时间的0%-20%2.阅读材料的难度水平对被试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内容作为阅读材料,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在词义的辨别能力、句子的长度和语法难度上六级与四级阅读材料具有显著的差异根据研究的数据分析,材料难易程度与各眼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被试的注视个数(t(19)=13.07,p<0.01),平均注视时间(t(19)=2.751,p<0.01),平均眼跳距离(t(19)=13.21,p<0.01),注视次数(t(19)=3.88,p<0.01),反应时间(t(19)=12.92,p<0.01),回视次数(t(19)=13.21,p<0.01)。

      不同年级被试在对难度程度较高的材料进行认知加工时与难度较小的材料相比,注视个数多,平均注视时间长,平均眼跳距离短,眨眼次数多,反应时间长,回视次数多说明被试在进行难度较高的辨别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处理,并且通过反复多次的信息加工来确保对材料内容的正确理解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过程中的注视点个数、平均注视点持续时间和回视次数都与文章的难度显著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试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低阅读能力被试中,存在着不规则、无目的的阅读方式阅读速度、平均注视停留时间和眼跳距离会随着阅读材料的难度不同而不同,在阅读比较难的材料时,阅读速度会减慢,平均注视停留时间增加,平均眼跳距离减少,回视资料次数增加结 论1.在对相同难度水平的英文阅读材料辨别时,高年级被试与低年级被试相比较注视点个数多、平均注视时间少、眼跳距离大2.不同年级组被试在对相同难度水平的英文阅读语句辨别时,回视次数没有显著差异3.阅读不同难度水平的英语阅读材料时,对于难度水平高的材料注视点个数多、平均注视持续时间长和回视次数多4.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综合理解能力应用方面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在含有歧义词的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同的个体水平会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认知行为方式。

      高年级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在熟练方面高于低年级的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更熟练,学习态度更认真其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年级的被试在辨析过程中的阅读能力和对学习的态度及要求不同,从而导致其认知加工水平存在差异参考文献:[1]Altmann G,“Ambiguity in sentence processing,”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998,2:146-152.[2]Friederici, et al,“The Role of left inferior frontal and Superior temporal cortex i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localizing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rocesses,”Cerebral Cortex,2003,13:170-177.[3]徐四华:《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05年第28卷第2期,第467-469页[4]隋雪:《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4[5]邹丽:《眼动研究对纠正英语阅读不良习惯的启示〈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第51-55页。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西安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