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共39页).ppt
36页必修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结构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新调整生产关系新调整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经济方针新变化经济方针新变化美国的美国的“ “新经济新经济”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 经济运行机制变化经济运行机制变化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 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 “新经济新经济” ”时代的到来时代的到来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原因: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提高战后,其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表现: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政府慷慨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特点:美国私人垄断资本雄厚,建立现代企业所需的巨额投资与私人资本积累的矛盾相对缓和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军事定货、实行优惠税率等刺激生产和投资主要在新兴工业、公用事业和关键生产部门建立国有企业作用: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总值高速增长, 年代起,进入“黄金时代”注意:这里的“原因”是指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乔治布什克林顿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充分就业赤字财政通货膨胀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 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减轻危机破坏,控制失业,稳定社会一时见效长期滞胀经济回升,摆脱滞胀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财政赤字高额国债通货膨胀严重滞胀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贫困与富裕竞争与垄断并存黄金时代滞胀新经济时代 回升并持续增长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是有效需求决定论,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学派: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的干预经济 供给学派:a.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 b.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新经济新经济” ”时代的到来时代的到来时间:克林顿执政期间 (20世纪90年代)表现: 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出现了年来首次巨大的财政盈余失业率降到年来的最低企业利润大增,市场繁荣,出口猛增,股市繁荣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特点:“新新”在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 “新新”在在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 “ “新新”在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连动的关系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连动的关系政策: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措施: 解决赤字问题: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 解决失业问题: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自主学习,完成学案表格中的内容问题探究1.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 就你的了解谈谈“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原因、特点、评价等)3.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 混合市场经济计划指导型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经济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1979年前采用经济政策调控经济;80年代改行货币主义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90年代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 扩大国有经济成分;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实施产业合理化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问题探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的新变化 思路: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各社会阶层关系的变化 表现:生产力快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新技术革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生产关系大调整: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社会关系:普遍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由于股票的分散和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的进步、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
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自我改善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探讨: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背景、特点、评价、启示等) 背景:经济:新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剧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获得巨额利润; 政治:战后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 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 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福利种类繁多 ;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弱势群体受益多 评价:福利制度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如财政负担加重,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劳动者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
启示(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适应 问题探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 思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 表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新形式,它和私人垄断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它同样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制约的其他一系列矛盾,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剧,资本主义经济依然会有周期性波动 “福利国家”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并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课本第105页“自我测评”1答:凯恩斯主义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运用国家政权大规模地干预经济,扩大需求,促进生产发展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
课本第105页“材料阅读与思考”答:原因: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中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决定的,也是推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因素(如新经济、繁荣的股市、经济全球化等)决定的受益者:垄断资本家1、内部原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局势比较稳定;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2、外部原因: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战后联邦德国为什么能够创造战后联邦德国为什么能够创造“ “经济奇迹经济奇迹” ”?1、内部原因: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2、外部原因:美国的经济扶持,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20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相似原因政府正确的决策;合理运用外来的饿力量援助;较高的人民素质;国家对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视。
西欧、日本在二战后都经历了废墟上的重建与经济西欧、日本在二战后都经历了废墟上的重建与经济的起飞,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中的起飞,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积极吸取外来资金技术,抓住发展机遇,重视科研教育,鼓励高新技术产业,适当抑制通货膨胀,合理利用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发展经济,注重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战后的英国考文垂巴黎市政厅的破败柏林妇女清理废墟广岛人民的茫然 齐世荣主编第二分册思考: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 提示: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尤其是日本与联邦德国发展速度最快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以195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一、英国1、经济模式的形成:(混合市场经济)2、撒切尔夫人的改革 (19791991年)3、90年代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成就及地位(19451979年)工党、保守党奉行的学派: (凯恩斯主义)工党、保守党上台后 的措施特征原因内容: 奉行的学派:货币主义政策材料一 工党执政后,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把银行、电力、电信钢铁、煤矿、铁路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编制和实施国家的经济计划;加强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工党政府积极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复兴1950年,英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其次,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请回答:、材料一反映的英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什么?它有何利弊得失?国家干预经济,它有利于宏观调控,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造成赤字严重,通货膨胀,严重的滞胀现象2、材料2反映的英国发展经济的模式是什么?效果如何?混合市场经济英国经济恢复并持续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政府的改革能取得一定效果的原因政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抓住问题实质,合理有效地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