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一 政治成长历程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379492051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8.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点1 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初步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1.背景(1)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2)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3)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4)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向和会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对列强的幻想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2)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3.结果: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3)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特点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个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中国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轻巧识记]  五四爱国运动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成立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李大钊、陈独秀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2.中共“一大”(1)通过了党纲,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4)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3.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教材补遗]__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条件:①主观: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②客观:共产国际给予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指导2)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3)主要内容:①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②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③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确认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4)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1.国共合作(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方针2)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2.北伐战争(1)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2)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3.国民革命失败(1)原因①帝国主义干涉②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③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2)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教材补遗]__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分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阶段2.认识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与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五四运动的影响[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又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史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史料解读](1)史料一论述了五四运动对公车上书的超越解读史料注意前后对比,从参加的城市、实际参与者和参与人数的对比中来理解“超越”之意大中城市”“其实际参与者”“参加人数”等信息,说明了五四运动规模更大,社会基础更广泛,影响更大2)史料二揭示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解读史料从“山东问题”的解决来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从“机会均等”理解《九国公约》的实质根据史料“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可知,五四运动促成了山东问题的解决[史料运用](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提示] 因素: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式教育推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提示] 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史论归纳]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历史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意义史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国现代化史纲》史料二 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史料三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史料解读](1)史料一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纲领、统一政权,是党内合作;体现了追求独立、自主、统一的合作斗争目标2)史料二第一段“打倒列强,除军阀”体现了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第三段“工农学兵,大联合”体现了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第六段“国民革命成功”体现了国民革命的成果3)史料三信息“革命的火焰”是指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的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以往的探索救国道路相比,国民革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提示] 革命前的革命参与者多为某一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国民革命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包括进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有何教训?[提示] 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教训: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史论归纳]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1.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2.历史功绩(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