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思政教育在《摄影》课程中的设计与运用.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60382230
  • 上传时间:2022-02-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2.4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思政教育在《摄影》课程中的设计与运用                    摘要:《摄影》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成都东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TOPCARES能力指标体系,在指标中明确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等能力的培养要求《摄影》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加强课程思政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程主题创作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各个环节中“思政点”的挖掘和运用关键词:摄影、思政教育、实践教学1、《摄影》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面融入专业课程,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是各大高校持续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摄影》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如何从专业课程中挖掘出“思政点”,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这是本课程重点研究的内容2、《摄影》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在学院TOPCARES能力指标体系下,《摄影》课程从大纲设计、教案设计、课堂实施等方面,始终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高度融合。

      课程内容的每个单元结合课程标准,从摄影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摄影教师创作思路等方面完成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在理论教学中,通过研究课程理论知识,挖掘单元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研讨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总结和分析优秀与失败照片的经验与教训问题,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摄影》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摄影》课程的总课时为64课时,4个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着摄影概论、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摄影技能实践这五个单元的讲解与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摄影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数媒相机的使用技能和摄影的相关技巧,具有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提升个人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3、《摄影》课程思政教育实施3.1 《摄影》理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摄影》课程如果比喻成一棵树,那么理论知识就是《摄影》课程树的“根”,为摄影夯实理论基础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中,那将是为“根”添加了沃土以《摄影》课程第一单元“摄影概述”为例,该单元是4课时的理论讲授,也是这门课程的启蒙如何让学生从第一次课能产生对课程及专业产生兴趣,对摄影拥有梦想,对大师心存敬畏,这都是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点。

      3.1.1 在课程设计方面:《摄影》课程的第一单元“摄影概述”有4个学时,教学内容为摄影发展史、摄影大师介绍、以及什么是好的摄影作品、摄影器材介绍,分别从历史、名人、优秀案例及创作主题、科技发展等方面全面涵盖摄影的基本情况3.1.2 在课程讲授方面:通过研究“摄影概述”的相关知识点,从摄影发展史、摄影大师介绍、什么是好的摄影作品等中发掘到很多思政元素和知识点的融合在摄影发展史的“摄影的诞生”中讲解摄影源自于小孔成像,并介绍小孔成像原理这一物理现象最早记载见于我国的《墨经》一书通过该知识小点的介绍,弘扬了中国的传达文化,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在摄影发展史中的“感光材料的发展”知识小点上,深入介绍世界上第一位战地摄影师罗杰.芬顿,用较为笨拙的湿版摄影法记录下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反映出一位战地摄影师的社会责任感在摄影大师及作品中的讲授中,分别讲解了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罗伯特·卡帕、“区域曝光法”的创始人——安塞尔·亚当斯、《国家地理》杂志首席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这四位大师的成长历史及代表作通过对摄影大师成长之路的解读,让学生对大师心存敬畏,并明白梦想与努力是相辅相成,梦想与执着是密不可分。

      在课堂上,更是借助大师名言来激励学生,完成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如罗伯特·卡帕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造就了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3.2 《摄影》实践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融合理论知识是《摄影》课程这棵树的“根”,那么实践课程就是《摄影》课程的“枝干”,通过数码相机对光线的捕捉与画面构图的运用,让摄影丰富多彩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梳理摄影盘根错节的“枝干”,塑造良好的“枝干”体系3.2.1 摄影用光实践的思政教育融入摄影是光的摄影,没有光变没有摄影光在摄影至关重要,拍摄者需把握光线、捕捉光线,从而来塑造画面的整体形象人造光在拍摄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的特性,选择适合拍摄对象的光质,并通过调整不同的光位和照度来形成适合拍摄对象的光比,同时配合着数码单反相机的色温设置,从而拍出一幅理想的照片通过摄影用光拍摄实践,让学生体会到一件理想的作品,是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更不能去独立的注重某一个环节,从而强化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运用自然光拍摄的时,摄影者不仅要熟悉一天中光线的变化和各种天气环境下的拍摄技巧,更要有一种执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去追逐大自然神奇的光线。

      摄影中常见的日照金山、万里星空、名山大川、车水马龙、微观世界等等,这些都需要拍摄者起早贪黑,跋山涉水,饱受饥寒、耐住寂寞的付出通过对优秀作品点评和自然光实践拍摄,让同学们懂得了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树立吃苦耐劳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光线、拍摄对象、拍摄者、拍摄设备多种相互影响、相互协作,在摄影用光实践教学环节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该知识点,形成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环节,以能力培养为关键环节,以价值观塑造为根本环节,节节贯通、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链条3.2.2 摄影构图实践的思政教育融入人们常说: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不在于有多好的相机,而在于拍摄者拍摄者通过相机取景框选择合适的构图,能恰到好处的展现拍摄对象最精彩的一面在摄影构图中,拍摄角度与景别的选择决定了构图的形式因此,摄影构图实践中思政教育以拍摄角度和景别作为切入点在拍摄角度的选择方面,不同的角度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要塑造高大威猛形象时,往往会选择仰拍;要呈现平面图形化,往往会选择俯拍;以拍摄“山城棒棒军”为例,“棒棒军”作为重庆山城的一张名片,是山城大街小巷的一个生命纽带,同时也是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在拍摄时,拍摄者需要用到低机位拍摄,以仰拍的方式来拍摄“棒棒军”,形成以天空为背景,夸大“棒棒军”那坚强的躯干,很好的展现出山城名片形象;当拍摄者站在高处以俯拍的方式拍摄“棒棒军”,压缩了人物的身高,甚至形成了大街小巷的一点,从而也反映“棒棒军”底层生活的不易。

      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摄影拍摄角度实践讲解中,引导学生以适合的拍摄角度来正面展现拍摄对象极为重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摄景别选择在摄影中也是尤为重要在拍摄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远景、近景或者特写等,避免因为景别的错误导致照片信息传递的偏差以纪实摄影为例,摄影师的景别选择决定了照片信息的全面性或者片面性生活中经常有断章取义的事情发生,这些往往都是只看到了局部的特征,没有从整体出发来看事物因此,学生在训练景别的运用时,加强摄影职业道德的讲解,规范职业操守,让每一张照片都能真实的、有效的传递信息3.3 《摄影》主题创作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融合主题创作是《摄影》课程终结性考核,也是通过主题创作来检验学生对摄影的理论知识、拍摄技能以及个人素养的综合检验主题创作将以三大标准来衡量学生创作作品的优劣三大标准分别是: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画面中有一个吸引注意力的亮点;画面要简洁这三大标准核心在主题,突出在亮点,技巧在简洁思政教育抓住核心部分,引领学生主题创作的大方向,确保摄影作品主题鲜明2020年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摄影》课程也因此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众志成城,科学抗疫,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摄影》课程以“以‘艺’抗疫”为创作主题,引导学生在做好个人科学防护下,通过镜头记录下抗疫一线英雄通过主题创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4、《摄影》课程的思政教育总结《摄影》课程把思政教育贯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通过提炼教学中各章节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在摄影课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生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基金项目:2019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摄影”(NSUKC2019-01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