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40717135
  • 上传时间:2022-09-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7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摘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紧紧依托于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化与需要由于不同的政治需求,以及面对的社会情况的转变,都会推动人们去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理想是什么,社会主义实现所依靠的力量是什么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多的存在于思想领域,但必须看到,思想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社会主义理论反应在实践中具有其特殊性,就是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动力、领导者、前途等最基本的要素探讨这都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关键词: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分类号】D231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理论一般性认识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与众多社会思潮一样,是为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谈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是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的前途是经济上公有、分配上按劳动所得、社会上注重公平正义第一,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多重危机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此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时一战之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并未改变中国危亡的局面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世界寻求援助未果的情况下,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入中国,俄国工农政权和社会主义成为热议的话题。

      第二,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即社会主义的前途是经济上公有、分配上按劳动所得、社会上注重公平正义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理论特殊性认识理想指导实践,但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所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不同,因此社会主义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样式各不相同,这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现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第一,中国革命两步走的初步认识基于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早期马克思者认为中国的革命不是纯粹的“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纯粹的“反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理论的阐述和探索,表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真正把握住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中国民主革命与将来要过度的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问题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找到了解决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步运用以来的一次,这一重大转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第二,意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民问题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正确认识农民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与资产阶级争夺对农民的领导权,所以,共产党必须解决好工农联盟问题中共二大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正是基于对农民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意识到占人口的绝大多数、革命要求强烈的农民是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義的重要力量第三,阐述了“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逐渐认识到,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单凭无产阶级阶级孤军作战不能战胜外强大的反动势力,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统一战线,才能完成指出共产党应“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这反映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民主联合战线”的必要性,而且为后来国共统一战线策略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般性和特殊性强调社会主义的两个方面,一般性指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即价值理念,特殊性是指在一般性基础上实现形式,二者密不可分。

      一)一般性强调共性问题,指导特殊性社会主义符合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体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尽管社会主义实现方式和路径各尽不同,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的前途是经济上公有、分配上按劳动所得、社会上注重公平正义在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在一般性基础上,方可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否则,一味标榜社会主义,却背离社会主义初衷这将与社会主义渐行渐远可见,社会主义的一般性为特殊性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二)特殊性强调个性,体现一般性一般性指导着特殊性的发展,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出发,尝试着不同实践形式,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社会主义观同时,特殊性的社会主义是在一般性指导下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观,必有遵循社会主义本质规律三)以一般性为引导,特殊性共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