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doc
13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05.01 范围 本节内容为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本规范各章节的相关内容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对本节《强制性条文》的所有条文都必须强制性执行,并作为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检验的强制性标准条文若工程质量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监理工程师不予验收并指令承包人自费重做 105.0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 J032—94)1.0.5 沥青面层不得在雨天施工,当施工中遇雨时,应停止施工雨季施工时必须切实做好路面排水1.0.6 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液体石油沥青的车间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的施工人员应防止吸入煤沥青蒸气或皮肤直接接触沥青,使身体受到损害4.2.1 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各类沥青面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4.2.1.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铺筑沥青路面时,应采用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规定的沥青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表C.14.6.3 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8“沥青面层用粗储料质量技术要求”的规定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C.8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2830洛杉机磨耗损失 不大于(﹪)3040视密度 不小于(t/m3)2.502.45吸水率 不大于(﹪)2.03.0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级)43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不大于(﹪)15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11软石含量 不大(﹪)55石料磨光值 不小于(BPΝ)42实测注: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限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4.6.5 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表层及各类公路抗滑表层的粗集料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8中关于石料磨光值的要求4.7.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11的要求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C.11指 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视密度 不小于(t/m3)2.502.45砂当量不小于 (﹪)60504.8.1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12的技术要求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表C.12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视密度 不小于(t/m3)2.52.45含水量 不大于(﹪)11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7.3.4 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以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mm7.6.7 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10℃、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料7.7.1 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cm7.9.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表南温底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11.4.4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项目与频度应不少于本规范附录E表E.1的规定。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内容与要求 表E.1材 料检查项目检 查 频 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石油沥青针入度每100t一次每100t一次软化点每100t一次必要时延度每100t一次必要时含蜡量必要时必要时11.4.5 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质量标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表E.2、表E.3的规定当检查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追加检测数量,查找原因,并做出处理 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表E.2施工过程沥青面层外形尺寸的质量控制标准 表E.3路面类型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单点检验)试验方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厚度①总厚度上面层不少于每2000㎡一点不少于每2000㎡一点-8mm-4mm-8﹪或 -5mm②-4mm铺筑时随时插入量取,每日用混合料数量及实铺面积校核,成型后钻孔或挖坑检测注:①表中厚度检测频度指成型后钻孔(或挖坑)频度;②其他等级公路的厚度控制,当设计厚度>60mm时,以厚度的百分率控制;≤60mm时,以绝对值控制。
2.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6.3.2 用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或特重交通路段,以提高高温抗车辙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新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按“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测定的动稳定度应符合表6.3.2的要求同时,经改性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不得低于未改性的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指标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技术要求注:表中的“气候分区”采用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作为高温气候分区指标,将全国分为>30℃、30~20℃、<20℃三个区对于交通量特别大,超载车辆特别多的运煤专线、厂矿道路,可以通过提高气候区等级来提高对动稳定度的要求6.3.3 用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以提高低温抗裂性能为主要目的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按“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方法测定的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应符合表6.3.3的要求同时,经改性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不得低于未改性的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指标,其按“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测定的动稳定度不应低于800次/mm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技术要求 注:表中的气候分区采用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低温气候分区指标,将全国分为>-9.0℃、-21.5℃~-9.0℃、-37℃~-21.5℃、<-37.0℃四个区。
6.3.4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以下两个指标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抗剥落措施:1.采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测定的48d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0﹪.2.采用“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测定的劈裂强度比不应小于8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JTJ/T 037.1—2000)5.1.1 水泥1.各级交通路面适用的水泥的抗折强度不得低于表5.1.1-1的规定各级交通路面适用的水泥抗折强度 交 通 等 级特 重重中等、轻 水泥抗折强度(MPa)≥7.5≥7.0≥6.55.2.1 基本要求3.耐久性(2)路面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应大于0.44;二、三级公路不应大于0.483)无抗浆性要求时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m3,如掺用粉煤灰,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50kg/m3有抗冰冻性和抗盐冻性要求时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20kg/m3,如掺用粉煤灰,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70kg/m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3.1.5 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并应在第1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
3.1.7 水泥稳定土结构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6)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干燥时,基层混合料可大于1﹪~2﹪)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下列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最低要求)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98﹪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97﹪水泥稳定细粒土 93﹪底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97﹪水泥稳定细粒土 95﹪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95﹪水泥稳定细粒土 93﹪3.3.1 一般规定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土的7d浸水坑压强度应符合表3.3.1的规定水泥稳定土的抗压强度标准 公路等级层位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MPa)2.5~33~5底基层(MPa)1.5~2.01.5~2.54.1.5 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完成。
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季进行石灰土结构层施工4.1.7 石灰稳定土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细粒土应尽可能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6)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下列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基 层: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97﹪石灰稳定细粒土 93﹪底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97﹪石灰稳定细粒土 95﹪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95﹪ 石灰稳定细粒土 93﹪4.3.1 一般规定1.各级公路用石灰稳定土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石灰稳定土的抗压强度标准 公路等级层 位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MPa)≥0.8①—底基层(MPa)0.5~0.7②≥0.8 注:①在低塑性土(塑性指数小于7)地区,石灰稳定砂砾土和碎石土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大于0.5 MPa(100g平衡锥测液限)②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7的粘性土,且低限值仅用于二级以下路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7的粘性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