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
4页HONGYU.MACRO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约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未达到环境整治要求,已整治地区成效还不稳定农村黑臭水体问题突出,约四分之三的行政村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严重缺乏,长效机制不健全,治理成效不明显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式不规范,水产养殖方式仍然粗放,养殖生产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部分地区地膜残留量大等问题突出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仍处于高位一、 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健全畜禽养殖场(户)粪污收集贮存配套设施,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加快建设田间粪肥施用设施,鼓励采用覆土施肥、沟施及注射式深施等精细化施肥方式促进粪肥科学适量施用,推动开展粪肥还田安全检测培育壮大一批粪肥收运和田间施用社会化服务主体畜牧大县编制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到2025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二、 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得到遏制,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三、 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1.完善标准体系修订铅锌、铜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颗粒物排放控制要求制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监测、土壤气监测等技术规范制定水质镉等重金属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完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标准规范研究制修订相关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完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要求制修订地下水污染防治调查评估、污染预防、风险管控、修复技术指南制定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农田灌溉水质监测、淡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编制等技术规范2.健全监测网络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优化调整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强化农产品产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至少完成一轮监测开展典型行业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土壤生态调查试点以湖南等地区为重点,探索建立大气重金属沉降监测网建立以饮用水水源和国家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控为重点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一张网”,初步构建地面监测和卫星遥感结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在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区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期观测推动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到2025年,实现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区县级全覆盖,农田灌溉水质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3.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依法开展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或填埋,以及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逃避监管的方式向地下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对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按要求开展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调查评估提升执法水平,组织开展监管执法工作培训鼓励各地设立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支撑团队4.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相关技术研发开展有关土壤污染物生态毒理、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涉及的模型和关键暴露参数等基础研究开展土壤中铅、砷等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测试和验证方法研究推动开展镉等重金属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土壤气采样设备的研发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累积变化趋势方法研究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共性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及应用加强土壤、地下水等环境标准样品研制开展地下水污染溯源、岩溶与裂隙地下水污染运移与阻断、地下水超采与污染协同治理、地下水回灌水质保障、封井回填以及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保护等研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溯源与评估、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关键技术等研究,建立基础数据库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研究加强农村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政策措施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统一的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平台资料参考:《“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