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剖析盈余管理目的.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1228681
  • 上传时间:2021-12-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7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剖析盈余管理目的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 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 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 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盈余管 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 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 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 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 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 11 iam. K.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 “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 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 凯瑟琳雪珀(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 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 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 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 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 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 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 收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 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 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 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 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 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 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 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 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 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二、盈余管理的目的对盈余管理目的的剖析可以从盈余管理 的终极0的与其具体0的两个层次来了解1.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毫无疑问,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 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 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 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 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 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由于管理者与股 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口的小算盘因此,委托一 —代理关系一经建立,“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 随之产生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丁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业 绩一一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它使管理者的管理 活动迅速向股东的目标靠拢;另一方面,它又使管理者更积极地 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报酬最大化、更多晋升机会 等为此,管理者就有动因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 果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进--步降低净利 润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概率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净利 润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在计算报告利润时就会尽量去除 超过上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利润得不到奖金只有当净利润在 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吋,管理这才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 机此外,管理者在卸任之前通常会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调增报 告利润,以获取最后一次高额奖金同样,业绩较差的企业管理 者在任期将到吋,为防止或推迟被解雇,也会利用盈余管理来粉 饰真实业绩。

      但是,一旦管理者的变动得到确定,管理者便可能 降低当期利润,以增加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在实行承包制的企业 中,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的可能性更 大管理者报酬与会计利润挂钩的制度原本是用来消除股东与 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但实施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非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最终的结果是管理者通过 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 其实的受害者2.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的最终目的,在实施盈余管理过程中又会有一些具体目的与其 终极目的不同的是,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般是以促进企业发展 为中介,以达到公司规模扩张之后管理者报酬的增加、在职消费 层次的提高以及政治前途的发展等终极目的的实现盈余管理的 具体B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筹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 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 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中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 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 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

      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 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 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为了达到配股及格 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 股的目的二是避税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稅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合 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 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 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 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乂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 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 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 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三是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 会计数据明显止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 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 生产经营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 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如微软公司就曾通 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 指控四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朿的B的。

      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 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 人利益的行为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 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 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这些都使得 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否则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如果 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有可能调增报告 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 个工具一是筹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 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 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 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 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 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 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 o为了达到配股及格 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 股的目的二是避税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合 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 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 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 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 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 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 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三是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 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 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止常的 生产经营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 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如微软公司就曾通 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 指控四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目的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 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 人利益的行为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 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 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这些都使得 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否则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如果 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有可能调增报告 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 个工具。

      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一是完善会计规范首先要求公司在改变会计方法和原则 时,应尽可能详细地披露其改变对利润的影响,包括增加财务报 表附表,详细列示所有调整项目其次坚决反对以重要性为借口, 为故意虚报业绩开脱责任再次对收入确认提岀严格要求,特别 要避免收入的提前确认二是加强审计监控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明确对被兼并公司研 究开发费的审计原则,对公司兼并中有关巨额冲销、资产重组以 及收入确认等事项的规则应加以补充、完善外部审计师必须把 信息的完整性放在首位,不允许以追求效率而忽视效果的审计方 法取代完整的审计程序三是加大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将那些重组过程中预提费 用、进行巨额冲销的公司,列入重点核查范围发现问题应进行 严厉的处理,加大惩罚力度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加强正确引导, 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建立起公允、合法、一贯地进行会计盈余报 告的理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