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知识点汇总.docx
4页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知识点汇总语文八班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知识点汇总 一、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的创作立场严厉仔细,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他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是叶圣陶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贯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巡游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贯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后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末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三、理解词义 1.鉴赏:鉴定和观赏〔艺术品、文物等〕 2.败笔: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文中指影响苏州园林作为一幅完满图画的设计。
3.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4.嶙峋:枯瘦的样子 5.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6.明艳:鲜亮绚丽,明丽 7.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特别华丽 8.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奇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制造性的构思〕 9.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的详细状况规定相宜的方法 10.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11.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特点 第二部分〔③-⑨〕: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 第三部分〔⑩〕:写苏州园林还有不少其他特点 五、问题归纳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句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据说"说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听说而已,并不确定,表达了说明语言的精确性与严密性 2.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 "艺术"高于"技术",是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且无法复制; "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成果实效性强,一般可复制这里对"假山的堆叠"予以了很高的评价。
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一词有何作用? "大多"起限制作用,说明苏州园林中的池沼绝大部分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表达了语言的精确性与严密性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作用呢?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为几个部分,但是似乎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作用在于: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制造出更多的精美意境,使巡游者好像置身在"画图中",间接说明"如在画图中" 5.是如何举例说明苏州园林也讲究细小角落的图画美的?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扩散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假如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6.是按怎样的说明顺次来说明事物的? 此题运用说明顺次判断四法《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到处如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到处如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详细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调是从环节说明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详细的规律顺次,极有条理地说明白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六、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漂亮精致,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超群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杰出的艺术制造技能。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