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地药材标准 川枳壳.pdf
4页T/CACM XXXX2018 1 道地药材 川枳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枳壳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川枳壳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 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 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 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 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川枳壳 Chuan Zhike 产于重庆江津、铜梁、綦江、万州和四川广安、南充等地及周边地区来源于酸橙及其变种的枳壳药 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枳 Citrus aurantium L. Poncirus trifoliaya 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4.2 形态特征 T/CACM XXXX2018 2 常绿小乔木,枝刺较少叶片椭圆形,先端渐尖,顶端凹缺,厚纸质,翼叶狭窄;叶片表面油点黄 色透明,果实表面光滑,有黄色油细胞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5 历史沿革 枳壳、枳实乃一类二物,上古不分,枳壳之名始见于甄权所著药性论 枳实始载于东汉神农 本草经 ,无枳壳,记“枳实,生河内( 河南武陟)川泽 ” 唐 本草拾遗载: “本经枳实用九月、十月,不如七月、八月,既厚且辛,书曰江南为橘,江北 为枳,今江南枳、橘俱有,江北有枳无橘此自别种,非干变易也” ,这里指出江南之橘和江北之枳应 为明确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而非同一物种因地理环境影响而引起的物种变异 新修本草载: “枳实生 河内川泽” 。
宋 开宝本草始另列枳壳,载: “枳壳,生商州川谷 ” 本草图经枳实项下有枳壳记载,曰: “枳实,生河内川泽,洛西州郡皆有之,以商州( 陕西)为佳如橘而小,高亦五、七尺,叶如枨(橙) , 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九月、十月采,阴干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 今医家皆以皮浓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状、须陈久者为胜 ”从其描述可以看 出,枳壳应来源于酸橙类植物 明 本草蒙筌中记载枳实为: “商州所生,似橘极小,择如鹅眼,色黒,陈者良 ”与上述记载 一致 本草纲目引用“颂曰:今洛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 ”这里的洛西指的是现今的 河南洛阳、郑州这一带,江州指的是江西省,湖州指的是浙江的湖州从以上文献可知枳实的产地在长 江南北均有,古代以商州所产者为佳 清 植物名实图考载: “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故本草亦只有枳实,后人以枳之小 嫩者为枳实,大者枳壳 ”说明枳实、枳壳为同一植物来源,只是采收期不同而已并载枳实: “即橘之 酸酢者” 清 本草崇原 : “枳实出于河内洛西及江湖州郡皆有近时出于江西者为多” 表明清代枳 实已是主产于江西 民国增订伪药条辨记载: “江西沙河所出者,皮厚肉细而结,色白气清香而佳” , 药物出产辨 : “枳壳,产四川为最,江西次之,福州又次之。
”说明在清代至民国时期,认为四川产枳壳品质较佳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南方协作组 第四册) : “四川产者称川枳壳,湖南产者称湘枳壳, 江西产者称江枳壳 ” 中国道地药材 : “尤以江西清江县所培育的为优良品种(道地药材称江枳壳 ) 湖南沅江的湘枳壳 、四川万县的川枳壳亦享有盛誉对于枳实的品质评价,1963版中国药 典一部: “以个大,外皮青绿色,肉厚,色白,气清香者为佳” 1977版中国药典一部: “以外到 绿褐,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者为佳 ” 中国药材学 、 新编中药志 (第二卷) : “以个大、外皮 青绿、肉厚、香气浓为佳 ” 500味常用中药材经验鉴别 : “以外皮青绿、肉厚瓤小,肉色白净外翻, 香气浓者佳 ”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 : “以个大外果皮绿褐色,果肉厚、质坚色白、气清香者为 佳 ” 从本草记载来看,枳实应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历史上枳实南北均产,并在 唐代以前似乎主产于北方地区,并以商州(今商洛)所产枳壳为佳,在唐代以后产区逐渐南迁,及至清 代,枳实已主产于江西,并形成了川枳壳(重庆万州、江津等)、江枳壳(江西清江)、湘枳壳(湖南 沅江)道地药材。
据调查,目前枳实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柑橘栽培地区资源最为丰富,主要栽 培于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川枳壳历史沿革见表1 表 1 定西黄芪历史沿革表 年代 书籍 产地及评价 T/CACM XXXX2018 3 神农本草经 “生川泽 ” 南北朝 名医别录 “生河内川泽 ”河内,即今之河南泌阳县 唐 新修本草 “生河内川泽 ” 河内,即今之河南泌阳县 宋 本草图经 “生河内川泽 枳壳, 生商州川谷, 今京西、 江湖州郡皆有之, 以商州者为佳 ” 商州,今陕西商洛江湖州郡,今江西省、浙江湖州 明 本草蒙筌 “商州所生 ” 本草纲目 “今洛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 ” 洛西州郡,今洛阳、郑州一带 清 本草崇原 “出于河内、洛西,及江湖州郡皆有近时出于江西者为多 ” 民国 药物出产辨 “枳壳,产四川为最,江西次之,福州又次之 ” 现代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 和质量研究 (南方协作 组 第四册) “四川产者称川枳壳,湖南产者称湘枳壳,江西产者称江枳壳 ” 中国道地药材 “尤以江西清江县所培育的为优良品种(道地药材称江枳壳)湖南沅江 的湘枳壳 、四川万县的川枳壳亦享有盛誉。
” 6 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6.1 道地产区 重庆江津、铜梁、綦江、万州和四川广安、南充及周边地区 6.2 生境特征 产区地形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数年均1207.9 h, 常年平均气温18.2 ,年平均降雨量为1034.7 mm枳壳喜生长在沙质壤土,阳光充足无风害处,耐早,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或砾质壤土为宜多栽于林旁路边、房前屋后或山坡 7 栽培及采收加工 7.1 栽培方法 川枳壳栽培主要包括育苗、嫁接、移栽等几个环节育苗选取当壮年树上结的成熟果实采籽,或枸 橘种子进行砧木育苗,苗床选沙质壤土作畦,多在秋季育苗待第二年夏季后按株行距15 cm间苗或补 苗,每亩约植5000株左右种苗枳壳嫁接用的接穗要选择当年产量高、品质好的壮年树一年生枝条,于 秋季采用芽接法进行嫁接,接活以后, 把接穗以上的砧木部份割去, 使接穗将来长成树冠, 开花桔实 一般嫁接后23年,按株行距45 m进行移栽定植,并加强田间管理 7.2 采收加工 川枳壳于7月中下旬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自中部将果实对剖,及时晒干或烘干 T/CACM XXXX2018 4 8 质量特征 8.1 质量要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枳壳的所有质量规定。
8.2 性状特征 8.2.1 枳壳药材的性状特征 呈半球形,直径35 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 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 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 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 微酸 8.2.2 川枳壳药材的性状特征 皮细,青绿色,个大,肉厚 9 包装和标签、标志、运输及贮存 9.1 包装和标签 药材以纸箱、布袋或透气纤维袋为宜应附标签,标签应注明道地产区、采收时间、批次和采收人 等信息,标签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9.2 标志 道地药材应附标志,并按规定使用道地药材标志 9.3 运输 应选择清洁、卫生、无污染、通风干燥、防潮的运输工具和场所,运输过程应防止雨淋和曝晒 9.4 贮存 应符合SB/T 11094、SB/T 11095的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