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二年级语文言语训练中的有效教学.docx
5页浅谈二年级语文言语训练中的有“效”教学 商光芸 G623.2“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通过学习,我在语文言语训练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告别题海战术,收获了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一、严谨治学,梯度发展,确保言语训练的有效鲁教版二年级上《清澈的湖水》课后题: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学生在做本题时绝大多数一看到“像”,就想起了以前学过的比喻句,如:⒈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⒉闪闪的星星像眼睛这个题的训练目的绝对不仅仅是复习一下以前的比喻句,于是我带领学生把二年级上册整册书中的比喻句进行了搜集整理1、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2、那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3、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学生很快发现了与一年级时学的比喻句的不同:这些都是带数量词的比喻句,较以前的比喻句表达更具体了学生发现规律后,再来仿写比喻句,学生就能运用数量词把比喻句写得具体了新知识往往是原来的旧知识在新的情境下的顺应、延伸和拓展借助旧知探新知,利用再现促升华,这个习题的训练才是有效的这也为以后仿写博喻句、仿写本体是表现动作的比喻句、比喻词是“是”的比喻句等各种形式的比喻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变换方式,举一反三,实现言语训练的功效例:词语接龙:父亲--亲人--人口--口头--头发--(沙发)X在我们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一个接龙游戏,可有学生就是看不出规律,于是我变换习题方式,如:父亲人口头发卡,这样一变换学生恍然大悟--只能用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词的开头为了巩固训练成果,达到灵活变通,我又设计了从前往后、从中间往两边、从后往前这样三种形式的接龙游戏,如:1、声音---( )---( )2、( )---声音---( )3、( )---( )-----声音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在充分的变式游戏中,接龙的规则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三、歸类学习,精讲精练,突显言语训练的高效de”字短语是二年级最重要的言语训练点,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de”字短语后,如何区分“de”字就成为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地点拨一个“的”字短语就是一幅形象生动的画,如:秋天的(图画) 健康的(身体) 蓬松的(羽毛);一个“地”字短语就是一幅动态十足的画如:仔细地(观看) 沉着地(操纵) 拼命地(奔跑);一个“得”字短语就是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如:累得(倒了下去) 多得(数不清) 高兴得(一蹦老高);我首先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三者的不同,如出示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用“的”字说,图上有()的();出示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说“谁在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然后引领总结出:“的”字短语表示“什么样的什么东西”;“地”字短语表示“怎么样地干什么”;“得”字短语表示“干得怎么样”最后结合具体的练习运用巩固如:开心的( 什么东西 )→开心的(小朋友)开心地( 干什么 )→开心地(唱歌)开心得( 怎么样 )→开心得(手舞足蹈)虽然在学生平时的应用中对于“de”字短语,我们不做严格的要求,但是通过这样的专项训练,学生再遇到“de”字短语时就会用学到的方法有意识地去区分,比死记硬背轻松多了四、直观演示,点石成金,达成言语训练的实效例:他把小鱼扔进大海改成被字句大部分学生仅凭借语感就能正确的完成转换,但有小部分同学是有困难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交给转换方法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微课动画演示,把“把”字前后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交换一下位置,其它的不变,这一直观演示胜过老师千言万语在以后学习陈述句变反问句、直述句变转述句等句式转换时,都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微课进行演示,让学生习得方法,而不仅仅靠语感五、方法得当 事半功倍,实现言语训练的长效可是如何很牢固地记住呢?我尝试着把它们编到了一个具体情景中---有个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她又高又瘦,眼睛又大又圆,手指又细又长,头发又黑又亮;她和同学们在一起时又说又笑、又蹦又跳,玩得非常开心;期末考试她考了双百,又惊又喜,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一个又红又甜的苹果!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牢牢记住了这些“又 又 ”的词语,并且学到了一种利用积累的方法。
语文言语训练的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在学会、会学、爱学语文之间获得和谐发展教而不思则浅,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有效地行动起来,让语文变得更可爱,让学生和我们自己变得更精彩!endprint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