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墨梅——托物言志诗(共6页).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15544303
  • 上传时间:2021-1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墨梅作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译文: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注释:[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诗意: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一“淡”一“满”尽显个性——《墨梅》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清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龙孙:竹笋的别称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解读]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东湖新竹陆游插棘编箩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1)诗歌的中间两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竹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①虚写颈颔两联都是描写想象中的新竹长大之后的景色②侧面描写颔联是侧面描写,上句以风写竹,下句以日写竹③动静结合颈联上句描写新竹生长的动作,是动态描写;下句写竹子的影子,是静态描写作者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每点2分,共4分任写两点即可)(2)诗人在尾联写道,将来辞官归乡后,将会经常到竹林来,带上枕垫竹席,仰卧其间,逍遥自在2分)诗歌的尾联卒章显志,构想出诗人美好的愿望,表现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分)注释:①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城郊②插棘编篱:即用荆棘编成篱笆陆游《东湖新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指开始种竹时的情况棘,有刺的草木③寒碧:苍翠寒,清冷,竹叶给人有清凉之感,故称寒碧 涟漪:细小的水波④掠地:卷地;从地上刮来 秋:清凉⑤赤日:夏天的太阳 午:中午⑥箨(tu):竹类躯干上生出的叶,俗称“笋壳竹竿生长过程中逐步脱落,称为“解箨”簌簌:象声词,此形容笋壳脱落时的声音⑦放梢:竹梢生长伸展梢,枝头末端 离离:茂盛的样子此指枝繁叶茂⑧簟(din):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陆游《东湖新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翻译: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咏蝉》是创作的一首,是首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1]注释垂緌(ru):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藉(ji):凭借、依赖译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作品鉴赏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1]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1]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1]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1]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1]这首诗歌表面上写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蝉声之所以远传,是凭借了秋风的传送,而在诗人看来,则是居高而自能致远蕴含了这样的哲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作者简介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是政治人物、、、越州()人善书法,与、、合称“”学界称、、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被誉为唐代四大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中的名作在狱咏蝉(并序)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⑴;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⑵,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⑶,将虫响悲于前听⑷?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⑸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⑹,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西陆蝉声唱⑺,南冠客思深⑻不堪玄鬓影⑼,来对白头吟⑽露重飞难进⑾,风多响易沉⑿无人信高洁⒀,谁为表予心⒁[1]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虽生意”两句:东晋,见大司马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⑶曩时:前时⑷将:抑或⑸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⑹缀诗:成诗⑺西陆:指秋天《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⑻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成公九年》,楚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深:一作“侵”⑼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⑽白头吟:乐府曲名《》解题说是、、诸作,皆自伤清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