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运用英语搭配的问题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docx
5页中学生运用英语搭配的问题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 一、词语搭配的界定广义的词语搭配界定体系认为,词与词的共现关系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是唯一的词语搭配标准只要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共现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程度就构成搭配词与词之间的自由组合和成语可能都被视为词语搭配狭义的词语搭配界定兼顾了词语运用中的词语因素和语法因素,主张搭配必须体现语法的限制关系和词语共现的显著程度基于多数中学生还处于英语学习的中级阶段,又考虑到中学生所使用语言的复杂性程度有限和本文所考察的V-N搭配存在一定的自由组合的特点,本文所指的搭配是广义概念上的词语搭配 二、研究方法笔者仿照德国学者Nadia Nesselhauf研究德国高级英语学习者运用词语搭配的方法,抽取了一些中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语言运用中出现的V-N词语搭配的剖析,总结出改进英语词语搭配教学方法的建议,希望对英语词语搭配的教学有所裨益笔者以武汉市某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300篇学生习作作为语料资源,共抽取V-N问题搭配(错误或不当搭配)123个,分别按错误类型归类(见右表),据此计算出各种错误类型所占的百分比,并进行错误原因分析,然后再讨论由此得出的教学启示。
确定哪些是错误的搭配是本研究的关键由于不可能对来自学生的每个词语搭配都进行基于语料库的分析,于是笔者通过另外两种渠道进行研究一是依靠辞典经筛选,笔者决定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商务印书馆,牛律大学出版社,2002年)和Collins COBUILD Learner's Dictionary(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作为分析词语搭配问题的依据因为前者能帮助笔者从英汉两种视角看待问题,后者本身就是基于世界权威语料库编纂的辞典二是请教操英语的本族人笔者将无法从辞典中找到依据的搭配列表,并仿照Nesselhauf设定五种标准,即“完全可接受;基本可接受;不确定;基本不可接受;完全不可接受”,请两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判别,并请他们对“基本不可接受”和“完全不可接受”的词语搭配给予纠正附图注:1.实例中的汉语注释是搭配使用者的本意2.括号里的内容是对问题搭配的更正3.有的搭配不止一种类型的错误,数量计入主要错误类型栏,其它类型的错误数量用“+n”显示在该栏里,仅供排序参考,不作为计算依据 三、错误词语搭配的分析与解释根据统计,搭配中出错率最高的是动词1,这与Nesselhauf对德国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惊人的相似。
他把这归咎于大多数动词具有限制性意义的词性的缘故,并以两条标准来说明词义的限制性标准1 (RC 1=restricted collocation 1):一个动词(名词)的意义确切到只允许其与少数名词(动词)构成组合标准2 (RC 2=restricted collocation 2):一个动词(名词)含有某种意义时不能与所有可能在句法或语义上与其相配的名词(动词)连用根据这两条标准,Nesselhauf的解释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名词的意义也是具有限制性的笔者认为,V-N搭配中动词错误率高还因为大量名词是具体名词,各国语言中的名词的意象基本相合,即使是抽象名词,其中也有部分意象在各国语言中是相合的;各国语言中动词意象相合的却少得多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迥异,因此英汉词汇表述相似但意象不合的现象十分突出介词的错误率高居第二位是因为介词在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在英语搭配中极为常见;再则,英语介词的用法大多出于习惯,其意义常随所结合的词而变化,稍一疏忽便会出错另外,有的介词没有具体的释义,只是与其他词构成一种更让人难以捉摸的关系用法2的错误比率也较突出,这再次说明学生忽略英汉差异,喜欢在本国语言中盲目地寻找假对应词的现象十分普遍。
其他错误按比率高低排列依次为:名词的数、中式英语、名词、限定词、修饰词、结构、用法1、动词2、副词、拼写因本次研究的样本数量不大,此排序不一定准确,但从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出错的倾向性修饰词的出错率不高是由于在本研究抽取的样本中能有意识地使用修饰语的学生不多,因而此研究不能断定学生使用修饰词的问题不大 四、词语搭配错误原因的分类与分析语言学家曾就第二语言学习者出现的词语搭配错误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①过度推广过度推广错误是指学习者依据某些语法规则而进行错误的推测,将一种语法规则扩大化地运用于同种语言,但却没有意识到其用法受制于该语言的另一种语法规则;或是将一种语法规则用于同属一种语言现象,但却不适用于该语法规则的特定用法中迁移错误是指学习者错误地运用了母语的语法规则来处理目标语③交际策略交际策略错误属于非系统错误,是指学习者迫于交际压力临时想到的应对措施,是与交际情境勉强相配但却不正确的语言词项笔者参照此错误分析法将导致各类错误的原因分成以下五类: 1.因母语(汉语)的影响而引发的错误;2.因不能区分同/近义词之间的语义差异或词性差异,或忽略词语搭配的因循性而引发的错误;3.因过度推广而引发的错误;4.因误用交际策略而引发的错误;5.因缺乏逻辑思维,忽视语言规则而无法界定其错误原因,我们姑且称之为“口不择言”。
经分析发现,汉语对英语词语搭配学习的干扰特别严重在5种错误比率中,迁移造成的错误超过57.57%,列第一位,而且除拼写和不知本意的错误外,其他错误均受汉语的影响本调查发现,由于汉语名词不具备表达数量的功能,名词之前也不一定要使用限定词;而且汉语中由词素构成的动词结构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不会因搭配词的不同而要添加副词或改变词序,因而学生运用英语时常会忘记名词数的变化,忘记添加或多余添加限定词欠缺同/近义词的辨别能力也是学生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比率为22.73%)而且在动词1和名词错误类型中,因同义词导致的错误甚至超过了汉语干扰而导致的错误,在动词1、名词、用法2、介词、副词以及修饰词中均有表现这说明学生对同义词用法的熟练程度欠佳,倾向于把各种信息简单地纳入记忆库中,缺乏有机加工,对词语的适用范围缺乏认识,导致提取信息时出错此外,因过度推广和交际策略而出错主要集中在动词1和介词中,在名词和用法1中也稍有表现口不择言”则主要表现在动词1和用法2中这仍然说明对英语动词的掌握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