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孝感市广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5页湖北省孝感市广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A.24C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44s2B.CO2的立体结构模型C.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D.S2﹣的结构示意图:参考答案:C【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A、24号的C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54s1;B、二氧化碳是直线分子;C、基态碳原子价电子排布为2s22p2;D、S2﹣最外层8个电子.【解答】解:A、24号的C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54s1,半满状态能量低,故A错误;B、二氧化碳是直线分线型,而不是V型,故B错误;C、基态碳原子价电子排布为2s22p2,所以轨道排布式为:,故C正确;D、S2﹣最外层8个电子,而不是6个电子,故D错误;故选C. 2. 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参考答案:C3. 已知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Na、NaOH、NaHCO3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恰好反应时,Na、NaOH、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3∶2 B.3∶2∶1C.1∶1∶1 D.3∶2∶2参考答案:B略4.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测得A, B, C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若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不会发生移动C.C的质量分数增大 D.C的质量分数减小根据下列5种主族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1)回答9和10题元素符号I1I2I3I4Q2080400061009400R500460069009500S7401500770010500T5801800270011600V420310044005900参考答案:D 5. 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NaOH B.NH3·H2O C.AgNO3 D.BaCl2参考答案:A略6. 关于石油和煤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液态烃的混和物,煤是组成复杂的混和物B.煤的气化液化可制得清洁燃料,减少大气污染C.直馏汽油、裂化汽油、合成汽油均是石油产品 D.用适当的方法使煤气化,可制得甲烷参考答案:AC略7. 为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还原性糖,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煮沸; ③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④加入几滴稀H2SO4;⑤再加热; ⑥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 A.①④⑤⑥③② B.⑤④②③①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⑤③④⑥② 参考答案:A略8.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都能自发进行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 ΔH=-Q kJ·mol-1(Q>0),则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 kJ的热量C.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发生变化D.1 mol NaOH分别和1 mol CH3COOH、1 mol HNO3反应,后者比前者放出的热量多参考答案:D略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 mol 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 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Q2>4Q3 B.2Q1+Q2<4Q3 C.Q1+Q2
A.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A正确;B.发光发热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错误;C.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D.氧化钙溶于水,是放热反应,D错误故答案A13. 已知25℃,AgI饱和溶液中,C(Ag+)=1.22×10-8mol/L,AgCl饱和溶液中,C(Ag+)=1.25×10-5mol/L,若在5ml含有KCl和各为0.01mol/L的溶液中加入8mL0.01mol/L的AgNO3溶液,这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C(K+)>C(NO3-)>C(Cl-)>C(Ag+)>C(I-) B.C(K+)>C(NO3-)>C(Ag+)> (Cl-)>(I-)C.C(NO3-)>(K+)> C(Ag+)> (Cl-)>(I-) D.(K+)> C(NO3-)>C(Ag+)=(Cl-)+(I-)参考答案:A略14. 下列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中,能量最低的是 参考答案:A15. 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 )A. C5H10 B. CH4 C. C2H4O2 D. C2H4Cl2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 (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 .(2)现提供以下试剂: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请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乙 同学正确选用试剂(填代号)实验现象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 理由是: .参考答案:(1)Br2;Fe3+(FeCl3、FeBr3);(2) 乙同学正确选用试剂实验现象第一种方法C有机层无色第二种方法D溶液变红(3)Fe2+;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解:(1)由信息可知,溶液为黄色的原因有两种,含溴单质或亚铁离子被溴氧化生成铁离子,则甲认为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Br2,乙认为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Fe3+(FeCl3、FeBr3),故答案为:Br2;Fe3+(FeCl3、FeBr3);(2)实验证明乙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证明不含溴单质或存在铁离子均可则选四氯化碳时有机层为无色,则不含溴单质,说明乙同学正确;选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乙同学正确;选硫氰化钾,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乙同学正确,故答案为: 乙同学正确选用试剂实验现象第一种方法C有机层无色第二种方法D溶液变红(3)由上述分析可知,还原性亚铁离子大于溴离子,则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还原性强的易被氧化,则Fe2+先被氧化,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人足量氯气时,两种离子均被氧化,离子反应为2Fe2++4Br﹣+Cl2=2Fe3++2Br2+6Cl﹣;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所以不能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故答案为:Fe2+;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由尿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A,熔点为187℃~188℃。
对化合物A作如下实验:(1)测得A的蒸气密度为8.0g/L(已折合成标况状况)取17.92gA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浓H2SO4,使浓H2SO4增重8.10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气体质量减轻39.60g,另取17.92gA完全分解,可得1.12L(标况)氮气试通过计算确定A的分子式2)又已知A和足量6mol/L的盐酸混合加热可以完全水解,1molA水解生成1molB和1molC已知: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均含有一个羧基;B物质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物质的量之比7∶6∶2;C的俗名为甘氨酸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M(A)=8.0g/L×22.4L·mol-1=179.2g·mol-1n(A)=17.92g/179.2g·mol-1=0.10moln(N2)=1.12l/22.4l·mol-1=0.05moln(CO2)=39.6g/44g·mol-1=0.90moln(H2O)=8.1g/18g·mol-1=0.45mol∴1molA中含9molC原子 9molH原子1molN原子O的物质的量(179.2-9×12-9×1-1×14)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