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doc
6页八 年 级 历 史 试 卷 分 析一 、 试 题 分 析本 试 题 满 分 为 80 分 , 共 五 个 大 题 题 型 有 选 择 题 、 识 图 题 、材 料 解 析 题 、 综 合 探 究 题 可 以 说 题 型 多 样 , 接 近 中 考 试 题 类 型 从 题 量 上 看 共 五 个 大 题 , 设 计 出 了 50 个 问 题 , 覆 盖 的 知识 面 比 较 广 、 全 , 能 够 检 全 面 测 出 课 标 上 中 国 近 代 史 部 分 对 学 生所 要 求 的 知 识 内 容 的 掌 握 情 况 从 试 题 的 难 易 的 坡 度 来 看 设 计 的 也 比 较 合 理 , 如 开 卷 第 一 个小 题 是 学 生 们 都 很 熟 悉 的 林 则 徐 虎 门 销 烟 , 本 试 题 的 最 后 一 个 问题 请 学 生 们 概 括 中 国 近 代 化 过 程 的 特 点 , 从 易 到 难 从 感 性 认 识 到理 性 知 识 , 符 合 学 生 的 认 知 过 程 , 坡 度 掌 握 的 非 常 适 当 从 难 度上 , 试 题 比 较 适 中 没 有 怪 题 、 偏 题 , 最 高 分 为 79 分 。
二 、 试 卷 分 析第 一 大 题 共 18 个 选 择 题 , 分 值 为 36 分 , 总 体 来 看 学 生 得分 基 本 在 28 分 左 右 , 错 误 的 主 要 是 6、 7、 17、 18 小 题 , 原因 如 下 , 第 6 小 题 是 识 图 题 , 绘 出 的 图 片 中 的 文 字 是 繁 体 字 ,学 生 从 图 片 中 提 炼 出 的 有 效 信 息 就 很 有 限 , 所 以 造 成 学 生 出 错 ;第 7 小 题 学 生 对 “外 敌 入 侵 引 起 民 族 矛 盾 上 升 , 到 提 出 反 侵 略斗 争 的 方 法 和 方 针 ”这 样 的 因 果 关 系 理 解 不 透 彻 ; 第 17 小题 学 生 对 基 本 的 知 识 点 掌 握 不 准 确 , 对 中 国 自 己 设 计 建 造 的 第 一条 铁 路 干 线 京 张 铁 路 和 中 国 废 除 科 举 制 度 发 生 的 时 间 先 后 顺 序 记忆 不 准 , 所 以 知 识 一 旦 综 合 起 来 , 就 容 易 出 错 ; 第 18 小 题学 生 对 欧 元 出 现 的 时 间 把 握 不 够 , 造 成 了 学 生 的 失 分 现 象 。
第 二 大 题 为 识 图 题 , 学 生 识 图 能 力 不 强 , 不 会 读 图 , 从 历 史地 图 中 提 炼 不 出 与 问 题 有 关 的 信 息 , 第 4 小 题 出 错 的 学 生 也比 较 多 , 对 刘 邓 大 军 挺 进 大 别 山 和 三 大 战 役 的 历 史 地 位 认 识 不 够 第 三 大 题 材 料 解 析 题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有 三 点 : 第 1 是 历史 人 物 的 名 字 出 现 别 字 , 错 字 的 比 较 多 ; 第 2 是 对 “和 平 解决 西 安 事 变 的 历 史 意 义 ”掌 握 的 不 够 全 面 , 失 分 的 学 生 较 多 ;第 3 是 对 国 共 两 党 历 史 上 的 两 度 合 作 与 分 裂 对 中 国 革 命 与 社 会 的影 响 理 解 的 不 够 透 彻 , 学 生 答 成 标 志 、 表 现 的 较 多 第 四 大 题 出 错 的 主 要 在 第 2 小 题 , 学 生 对 “三 十 年 以 来 ”指 哪 一 历 史 时 期 , 学 生 回 答 成 了 “1919---1949 年 ”, 所 答非 所 问 , 说 明 了 学 生 存 在 的 问 题 有 两 种 可 能 , 一 是 没 有 认 真 仔 细阅 读 问 题 , 二 是 对 中 国 近 代 革 命 史 的 划 分 是 不 清 楚 的 。
第 五 大 题 是 综 合 性 的 探 究 试 题 , 体 现 了 中 国 近 代 化 的 艰 难 探索 过 程 , 知 识 的 综 合 性 较 强 , 学 生 出 现 的 错 误 主 要 是 在 “概括 近 代 化 的 特 点 ”问 题 上 , 这 一 知 识 掌 握 的 较 差 , 学 生 不 能 答出 正 确 答 案 总 体 来 看 试 卷 出 现 的 缺 点 是 书 写 不 工 整 , 不 规 范 , 说 明 了 学生 在 思 想 上 重 视 的 程 度 不 够 三 、 教 学 建 议1、 要 从 思 想 上 重 视 历 史 学 科历 史 作 为 中 考 学 科 已 经 几 年 了 , 但 从 重 视 的 角 度 看 还 不 够 第 一 , 从 初 二 年 级 的 成 绩 来 开 , 校 与 校 、 班 与 班 之 间 的 差 距 较 大 ,尤 其 是 均 分 差 距 在 15---20 分 之 间 , 这 说 明 了 有 的 学 校 、 有 的教 师 没 有 从 思 想 上 重 视 起 来 , 造 成 差 距 较 大 , 为 初 三 年 级 的 历 史教 学 埋 下 了 隐 患 。
第 二 , 从 初 二 年 级 的 试 卷 来 看 , 学 生 答 题 的 质量 普 遍 不 高 , 书 写 不 整 齐 , 空 白 的 试 卷 较 多 , 说 明 了 学 生 从 思 想上 不 够 重 视 , 对 知 识 的 掌 握 也 不 到 位 近 代 史 是 中 考 考 查 的 重 点 ,占 中 考 分 值 的 近 一 半 , 所 以 学 校 一 定 要 给 初 二 年 级 充 足 的 课 时 ,保 证 教 师 高 质 量 的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 对 于 近 代 史 的 知 识 , 教 师 一 定要 从 思 想 上 高 度 重 视 起 来 , 要 求 学 生 基 本 知 识 点 掌 握 准 确 无 误 2、 要 依 据 《 课 标 》 进 行 教 学《 课 标 》 是 历 史 教 学 和 考 试 命 题 的 依 据 和 准 绳 , 《 课 标 》对 学 生 学 习 历 史 知 识 提 出 了 具 体 的 学 习 目 标 , 学 生 学 什 么 以 及 学到 何 种 程 度 , 都 一 一 作 了 具 体 的 规 定 和 说 明 , 所 以 在 历 史 教 学 中一 定 要 认 真 研 读 课 标 。
( 兼 职 教 师 也 可 参 看 练 习 册 的 学 习 目 标 )3、 固 本 强 基 , 狠 抓 基 础 知 识 落 实基 本 知 识 点 的 落 实 : 人 物 、 时 间 、 地 点 、 原 因 、 经 过 和 影 响等 是 历 史 最 基 本 的 知 识 点 , 必 须 牢 固 掌 握 , 反 复 记 忆 是 最 重 要 的方 法 4、 加 强 训 练 , 注 重 巩 固教 师 在 抓 好 基 础 知 识 教 学 的 同 时 , 还 必 须 落 实 每 一 堂 课 后 的作 业 练 习 , 落 实 好 练 习 册 的 习 题 , 反 复 落 实 基 本 知 识 点 , 注 重 巩固 5、 注 意 对 所 学 知 识 的 总 结 与 归 纳对 所 学 的 历 史 知 识 一 定 要 及 时 的 进 行 单 元 总 结 , 小 专 题 总 结 ,用 线 把 所 学 的 历 史 知 识 贯 穿 起 来 , 便 于 学 生 对 所 学 的 知 识 有 一 定的 理 解 , 条 理 清 楚 的 掌 握 6、 要 重 视 读 图 、 识 图 、 填 图 和 析 图 能 力 的 培 养首 先 要 掌 握 好 基 本 的 课 本 图 ; 以 图 读 史 , 以 图 讲 史 , 建 立 紧密 的 图 文 联 系 , 进 而 挖 掘 课 本 图 的 隐 性 知 识 。
对 于 课 本 的 一 些 图片 , 一 定 要 让 学 生 识 记 、 理 解 、 掌 握 7、 加 强 对 材 料 题 的 训 练加 强 培 养 学 生 对 信 息 的 解 读 、 分 析 、 提 取 与 处 理 能 力 , 引 导学 生 学 会 抓 材 料 中 的 关 键 字 、 词 、 句 和 前 言 、 引 文 出 处 的 信 息 ,要 求 学 生 用 简 洁 、 准 确 的 语 言 表 达 出 来 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试卷分析(08-09)2009-12-21 14:27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试卷分析一、试卷整体评价此次期末试卷,含四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表题、材料分析题试卷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对时政知识加以考查,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1、重大时政知识积累欠缺单选题中的 1、4、5 三个小题虽取材于社会热点新闻,学生答的相对不好,这足以说明学生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还需要培养学生关心时政新闻的习惯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判断题的第 8 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竞争的积极作用”很容易被同学所不解,但学习过程中如若对这一基础知识掌握清楚就不会答错还有材料分析第 2 题中有关对“诚信”概念的理解,对“善意的谎言”的理解这两个问题都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3、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材料分析题里体现最为明显例如材料 4 题,表面看上去脱离教材知识点,其实在材料中隐含着相关的知识点,是关于“如何履行承诺”的知识点,此题是理论与实际巧妙相结合才能答得恰到好处的。
4、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三大题,这道填表题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5、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材料第 5 题是涉及到“竞争与合作”中的知识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三 、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教师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判断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疏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可能非常灵活,答案却可能非常简单,教材知识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