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第二十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33960053
  • 上传时间:2022-0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5.2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第二十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杨 逸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在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梁劭勤是一名教师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梁家子女都勤奋好学,梁伯强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然而不幸的是,在梁伯强6岁时,一场疫症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   20世纪初,先进的西洋医术随着坚船利炮,送抵积贫积弱的中国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洞见病理解剖对于医者,譬如一盏光耀的灯,在黑暗的中国医道上,光照他们,引着他们走上路梁伯强的感言,道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医者的心声而这一点冀盼,也成了将梁伯强引上从医之路的指路明灯   1912年,梁伯强入读梅县巴色教会中学梁伯强勤勉好学,每天坚持早起背诵德语词典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便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梁伯强,师从著名病理学教授F?欧本海姆,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尸体解剖毕业后,梁伯强留在医学院里担任助教。

      而在这所为德国同行垄断的医学院里,梁伯强显然是一个另类他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常常因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德国教授争论   因教学水平优异,梁伯强为校方推荐,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留学期间,他在钻研西洋医术经典之余,还著文向海外阐述中国的医学成就与当时学者普遍怀疑和否定中医的态度不同,梁伯强对传统医学进行了客观而辩证的分析他表示,近代医学遇到的不少问题,如胃肠解剖等,在《黄帝内经》便早有论述当然,梁伯强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借助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着眼关注国人体质,以及地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终,梁伯强凭借《中国人的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一文,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梁伯强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1932年,由于上海战事吃紧,他回到了广州,作为当时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受聘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   当时的病理学研究所,只有一名助教和一名技术员,教学用具严重不足梁伯强立即申请经费,购置教学投影机、显微镜和教学图片,并率领助教和技术员装配课室和建造尸解室,向德国母校征集人体标本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病理学研究所便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

         1949年初,梁伯强正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考察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不明,不少亲友都劝他留在当地工作然而,梁伯强婉拒了这一请求,解放前夕,梁伯强终于回到了广州   从1952年开始,梁伯强连同秦光煜、李瑛两位教授,连续开办了十多期高级病理学师资培训班每逢开学之初,梁伯强总要亲临现场,作尸解示教,在解剖室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每逢上课铃声一响,梁教授总是准时准点地出现在讲台上他讲的每一堂课,都会让助手预先绘制图标,印发讲义,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每作一场学术报告,梁伯强还要事先实地测量幻灯机的摆放位置,以求为听众预备最佳的观察距离   尽管身居教授的要职,梁伯强却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他时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梁伯强多次向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表示“甘拜下风”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梁伯强更是逢人说项他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能前进他也将“能否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视为老师成功与否的一条检验标准事后,杨简也因其对食道癌病因研究的杰出成绩,成为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家   他常常告诫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他认为,科学研究本身探索前人所未能认识的事物,因此虽重视前人的经验,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条框。

      1962年,梁伯强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首先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并阐明了“肿瘤间质反应”的新概念他所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也与当时国际的主流观点相抵牾梁伯强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提出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并非是由于营养缺乏这一科学见解,直到1980年才为病毒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的大量研究资料所证实   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潜心学问的梁伯强,虽一直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却未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他受到了严酷的审查,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1月28日,由于心脏病复发得不到及时救治,梁伯强在广州与世长辞,终年69岁直到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试图邀约梁伯强参与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分型图谱的复审工作,可惜此时他早已不在人世,这也成了学术界永远的遗憾                                    (节选自2013年4月《南方日报》)【注】将医家称作“杏林中人”,乃是源于三国名医董奉定下的一则奇怪的规章:为人治病,不取钱物,病愈者栽杏一株或五株,再将种杏所得,易谷济贫十年后,十万杏树,郁然成林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伯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他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他自幼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

      B.梁伯强以教育部聘任的同济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克服了教学用具严重不足的困难,只用几年的时间就使病理学研究所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C.梁伯强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会得以推进,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杨简有了杰出的成就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梁伯强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与当时国际主流观点相矛盾,他的这一见解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研究资料证实E.潜心于学问的梁伯强未能躲过“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因心脏病复发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与世长辞,给医学界留下了遗憾2)在积弱积贫的中国,梁伯强最终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作为医学教授,梁伯强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4)世纪学人的梁伯强,他的仁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8分)参考答案:(4)(8分)因一场症疫夺取母亲的生命,便产生济世救人的想法;想要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在美国考察期间拒绝留美,特殊时期坚持回国;身居要职,精心施教,鼓励学生出成就。

      四点,每点2分)2. 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7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消逝的钟声史铁生①站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②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的时候,它的背后好象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嘛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叮玲铛琅叮玲铛琅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让路我望着骆驼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 “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零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的寂静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④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象也随之飞扬起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地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

      后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象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⑤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⑥“它在哪儿呀,奶奶?” ⑦“什么,你说什么?” ⑧“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⑨“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⑩这时我才知道,我一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吹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为什么再也没去过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了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

      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象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象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16、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A.文章开头用张望终于一直猜想等词,流露出作者幼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作了铺垫B.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奶奶的这句话侧面印证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痴迷的情态 C.文章第②段写我与奶奶的对话很是简洁,朴实而有趣,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幼时的作者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D.本文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将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对故乡新的理解的高度E.第⑩段画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通过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等语句,突出了钟声的洪亮。

       17、文章题目为消逝的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