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doc
18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二元方程表示圆C,圆心的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A. B. C. D.B【分析】根据方程化简为圆的标准形式,选出答案即可.【详解】解:由题知方程,即,因为该二元方程表示圆,所以圆心,半径.故选:B2.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 M,G分别是BC, CD的中点,则 ( )A. B.2 C.3 D.3D【分析】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可以得出:,然后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求解.【详解】因为M,G分别是BC, CD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又因为,所以,故选.3.将直线l上一点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点B仍在直线l上,则直线l的方程是 ( )A. B. C. D. A【分析】由平移求得点的坐标,再根据都在直线上,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将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因为都在直线上,则,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故选:A.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已知,,三点不共线,为平面内一定点,点为平面外任意一点,则下列向量能表示向量的为( )A. B.C. D.C【分析】根据,,,四点共面,可知存在唯一的实数对,使,结合图形可得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四点共面,可知存在唯一的实数对,使.由图知,,故,故选:C.5.在长方体中,若向量在单位正交基底下的坐标为,则向量在单位正交基底下的坐标为( )A. B. C. D. B【分析】根据向量的线性与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即可求解【详解】因为,所以向量在单位正交基底下的坐标为,故选:B6.已知点A(1,-2,11),B(4,2,3),C(6,-1,4),则△ABC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C【分析】求出三点间任意两点的距离,最后运用勾股定理或者余弦定理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详解】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满足,故选C.本题考查了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判断空间三点组成三角形的形状问题,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直线BB1与面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D【分析】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利用向量法求出和平面的法向量,结合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所以,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有,令,则,所以,故,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平面角为,则.故选:D.二、多选题8.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每条边和对角线长都为,点E,F,G分别是AB,AD,DC的中点,则下列向量的数量积等于的是( )A. B.C. D.AC【分析】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分别计算出四个选项对应的数量积,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在空间四边形中,夹角为60°,所以.故A正确;夹角为120°,所以.故B错误;因为点F,G分别是AD,DC的中点,所以且,所以夹角为0°,所以.故C正确;因为点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所以,所以夹角为120°,所以.故D错误.故选:AC9.若向量,,则( )A. B. C. D.AD【分析】根据空间向量夹角公式判断A,根据空间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判断B,根据空间向量平行的坐标关系判断C,根据空间向量的模的公式判断D.【详解】由已知,,D正确;,与不垂直.B错误;,A正确;设,则,,,满足条件的不存在,因此与不共线,C错误;故选:AD.10.两平行直线和间的距离为, 若直线的方程为, 则直线的方程为( )A. B. C. D.BC【分析】设出直线的方程,由两平行线间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求出,得到直线方程.【详解】设直线的方程为,由两平行线间距离公式可知:,解得:或,当时,直线的方程为,即,当时,直线的方程为,即,故直线的方程为或.故选:BC11.已知直线:和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始终过定点B.若,则或-3C.若,则或2D.当时,始终不过第三象限ACD【分析】将直线化为可判断A;将或-3代入直线方程可判断B;根据可判断C;将直线化为,即可求解.【详解】:过点,A正确;当时,,重合,故B错误;由,得或2,故C正确;:始终过,斜率为负,不会过第三象限,故D正确.故选:ACD本题考查了直线过定点、直线垂直求参数,考查了基本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12.若直线l:m x+(2m-1) y- 6= 0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 则m的值是( )A.2 B. C.3 D.- AD【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 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 ,,且,令,解得,令,解得,,,或,当时,,方程无解;当,解得或.故选:AD.三、填空题13.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_. 【分析】求出直线的斜率,然后求解直线的倾斜角【详解】,则,斜率为则,解得故答案为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倾斜角,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直线的斜率,属于基础题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 B(0,4), O为坐标原点,则△ABO的外接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x-1)2+(y-2)2=5【分析】由题意可知:,所以为直角三角形,其外接圆圆心为斜边的中点,半径为斜边长度的一半,进而求解.【详解】由题意可知: ,故为直角三角形,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的中点,半径为,所以外接圆的标准方程为,故答案为: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 点B是直线l: x-2y - 2= 0的动点,则|AB|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分析】根据时最小求解即可.【详解】解:当时最小,.故.16.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B=2,AD=1,点F,G分别是AB,CC1的中点,则点D1到直线GF的距离为________.【分析】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详解】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故.四、解答题17.已知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 x2+y2+Dx+Ey+3=0.(1)若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圆,求证:点在圆x2+y2=12外;(2)若方程表示的圆C的圆心在直线x+y-1=0上且在第二象限, 半径为, 求圆C的方程.(1)证明见解析(2)【分析】(1)由二元二次方程能表示圆的一般方程的条件易证得所求;(2)利用圆的一般式得到圆心与半径关于的表达式,进而由题设条件得到关于的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到圆C的方程.【详解】(1)因为方程x2+y2+Dx+Ey+3=0表示的曲线是圆,所以D2+E2-12>0,即D2+E2>12,因而点在圆x2+y2=12外.(2)由题意知,圆心,因为圆心在直线x+y-1=0上,所以,即①,又因为半径,即②,联立①②,解得或,又因为圆心在第二象限,所以,,即D>0,E<0.所以,故圆的一般方程为,即.18.在△ABC中, 顶点B的坐标为(1,2),顶点A在x轴上,边BC上的高AH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y+1= 0, 边AB,AC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之和为180º.(1)求顶点A的坐标和直线BC的方程;(2)求△ABC的面积.(1)(-1,0),2x+y-4=0(2)12【分析】(1) A点的坐标可以由AH与两条直线联立得到.由AH与BC垂直,可得BC斜率,点斜式就可得到BC的方程.(2) 由AB,AC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之和为180º与A点坐标可求得AC的方程,联立方程组得C点的坐标,求BC长度,用面积公示即可求出.【详解】(1)由方程组求得点A的坐标为(-1,0).因为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y+1=0, 斜率为所以边BC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因而边BC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2=-2(x-1),即2x+y-4=0.(2)因为边AB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AB=1,边AB,AC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之和为180º所以边AC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其方程为y=-(x+1),即x+y+1=0.联立方程解得,即顶点C的坐标为(5,-6), 所以|BC|=4点A到直线BC的距离, 因而△ABC的面积为.19.如图, 已知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CC1=3,CD=2,且∠C1CB=∠C1CD=60°.(1)求证:BD⊥CA1;(2)求CA1的长.(1)证明见解析(2)【分析】(1)利用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得到,,再利用已知的模与夹角求得与的数量积为0,从而证得BD⊥CA1;(2)利用数量积的性质,由已知的模与夹角求得,从而求得CA1的长.【详解】(1)设,,,由已知条件,得,,,,而,,所以,所以,即BD⊥CA1. .(2)由(1)得,则,所以,即A1C的长为.20.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D是棱AC的中点,且AB=BC=BB1=2.(1)求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大小;(2)求直线AB1与平面BC1D的距离.(1)(2)【分析】(1)利用与的数量积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即可;(2)先证明AB1平面BC1D,再根据在平面BC1D法向量上的投影求解即可.【详解】(1)解: 以为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连接于点O,则B(0,0,0),A(0,2,0),C1(2,0,2),B1(0,0,2).所以=(0,-2,2),=(2,0,2),===,设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的角为θ,则=,因为θ∈,所以θ=.(2)解:由(1)知D(1,1,0), 直线AB1的方向向量为=(0,-2,2),设平面BC1D的法向量为=(x,y,z),因为=(2,0,2),=(1,1,0),由0, 0得,化简得,取,得,,∴ 平面BC1D的法向量为=(-1,1,1),(0,-2,2)·(-1,1,1)=0-2+2=0,∴ ⊥ ,即AB1平面BC1D,∴ 直线AB1与平面BC1D的距离为点A到平面BC1D的距离,,∴ 直线AB1与平面BC1D的距离为.21.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M分别是BC,AE的中点,AD=AA1=1,AB=2.(1)试问段CD1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MN∥平面ADD1A1? 若存在,确定N的位置;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在(1)中,当MN∥平面ADD1A1时,试确定直线BB1与平面DMN的交点F的位置,并求BF的长.(1)存在,N为CD1的中点(2)点F是线段BB1上靠近点B的一个三等分点,BF=【分析】(1)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假设CD1上存在点N使MN∥平面ADD1A1并设=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平面ADD1A1的法向量,根据⊥求出即可;(2)根据题意可知点F在平面DMN内,设F(1,2,t)。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