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学科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前预习的思考.doc
8页数学论文之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前预习的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钱守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预备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课要不要预习再次成为广大数学老师关注的一个焦点如今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必要预习由于预习使学生提早明白了教学内容,理解理解题方法,明白了结论的推导过程,使课堂失去了悬念和新奇,会妨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老师组织课堂教学二是认为预习特别有必要由于随着学生年段的升高,所学知识难度加大,学生思维水平也有了开展,老师正确地引导和组织学生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才能,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开展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究的空间从方式上看,预习是学生在没有老师详细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表达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本人的意愿、兴趣与才能进展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二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才能的舞台从功能上看,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才能的培养小学数学教材具有简炼、概括、逻辑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理解、分析教材,能锻炼学生学习才能。
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才能都强,学习也更主动、高效三是预习是生动爽朗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可依照预咨询题,师生共同讨论,利于教学深化开展一、预习的天地有多宽1.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需要预习?现行教材跟往常的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比拟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咨询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咨询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和应用,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开展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我个人认为概念课、计算课(包括处理生活中的数学咨询题)、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应用、整理和复习课,这些学生能够预习所以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合适学生课前预习,像“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根本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发觉规律”之类就不合适学生预习由于这类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不利于学生探究才能和咨询题认识的培养有什么比本人是一个发觉者更欢乐呢!2.怎么样预习才是有效的?首先,预习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适应,中高年级学生重在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以加强预习的效果例如:预习《百分数》1.什么叫做百分数?2.人们为什么喜爱用百分数?3.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络?4.你在哪里见过百分数?5.关于百分数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咨询题?再次,确实是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第一步:初读教材,理解主要内容阅读时,学生要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觉数学信息,试着答复教材中的咨询题,从整体上理解新知,读明白教材上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第二步:细读教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老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了当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后,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第三步:精读难点内容,考虑、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舞学生通过本人的考虑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要在预习时处理,发觉咨询题应该及时记下来第四步: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通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做练习或处理简单的咨询题,能够检验预习效果如此既能让学生发觉本人的缺乏,又能让老师发觉学生较集中的咨询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二、预习后如何演绎课堂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可能更大因而,老师要通过师生交流理解学生的预习成果,然后“以学定教”,把握教学起点总的说来,能够把握以下原则1.学生“看得明白”,老师就“倾听”有些知识比拟简单,学生预习后根本上能够看明白,教学时老师尽可能少说或不说,让学生汇报本人预习后的收获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预习后的教学片段:师: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预习你明白了什么?(生交流师:好,如今谁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生:通过预习我明白了1949年10月1日是国庆节,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是2001年7月13日,每年的植树节是3月12日,儿童节是6月1日生:通过预习我明白了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的2月是29天生:老师,我还明白能够用儿歌来协助记住哪几个月有31天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我还明白这里的“腊”指的是12月生:老师,我爸爸说他小时候背的儿歌比书上的还多几句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师:真好,与爸爸一块预习,还明白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生:老师书上还介绍了如何用左拳协助经历每个月的天数说着,本人举着拳头数了起来)生:通过预习我还明白了推断某一年是平年依然闰年应该看二月份的天数,二月份有28天的那一年确实是平年,二月份有29天的那一年确实是闰年生:老师,课本中的练习题我都会做了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老师不用讲,你们就本人学会了,厉害!(个个露出得意、欢乐的表情)师:在预习的时候,你们有看不明白的咨询题吗?生:大月和小月是如何回事?大月小月是谁规定的?生:老师,课本第49页最下面有三行小字:“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这段话我看不明白生:为什么推断闰年要除以4或400呢?……老师依照学生的咨询题,结合课件演示协助学生释疑解惑特别显然,课前预习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时机增多了,老师的话也随之减少了特别多2.学生“道不明”,老师就“点拨”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预习后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了《因数和倍数》一课,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生:34=12,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师:关于因数和倍数,你还明白什么?生:我明白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数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生:我还明白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生:老师我明白怎么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了……师: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点吗?生:老师,我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有时找不全,您能告诉我一个窍门吗?生:老师,课本上为什么说“留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为什么不研究0呢?生3:老师,课本第14页中“你明白吗?”中的“完全数”我看不明白老师依照学生的上述咨询题,先组织学生交流,互相处理,依照学生的发言,老师适当启发、点拨、指导师:刚刚有的同学提到了找一个因数的窍门的咨询题,这个咨询题提得好!谁能帮帮他?生1:老师,我们能够从最小的1开场试,不断试到它本身为止由于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师:是个好方法其他同学呢?生2:老师,我是两个两个找的比方12,我先想1和谁相乘得12,再想2和谁相乘得12,再想3和谁相乘得12当两个数离得越来越近,挨到一起时,这个数的因数就找全了师:他的意思大家听明白了吗?有序考虑,成对去找,真会动脑筋!师:你们用这种方法找一找36的因数。
学生做完后老师提咨询:在找36的因数时,你们又遇到了什么新咨询题?生:我们最后找到六六三十六,两个数一样了,贴到一块了老师您说这个时候是写一个6,依然写两个6师:你们的意见呢?生:我觉得只要写一个6就行了师:是如此,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假如出现了像“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这类情况,我们就写一个数就行了师:我们班同学预习适应特别好,不但看了教材的正文,而且本人看了课后的阅读材料刚刚有的同学提到有关“完全数”的咨询题,老师这里有一个补充材料,同学们本人读一读老师出示以下材料让学生阅读:古时候,自然数6是一个备受宠爱的数有人认为,6是属于美神维纳斯的,它意味着美满的婚姻;也有人认为,宇宙之因而如此完满,是由于上帝制造它时花了6天时间……自然数6为什么备受人们青睐呢?原来,6是一个特别"完善"的数,与它的因数之间有一种奇异的联络6的因数共有4个:l、2、3、6,除了6本身这个因数以外,其他的3个都是它的真因数,数学家们发觉:把6的所有真因数都加起来,正好等于6这个自然数本身!数学上,具有这种性质的自然数叫做完全数例如,28也是一个完全数,它的真因数有 1、2、4、7、14,而 1+2+4+7+14正好等于28。
在自然数里,完全数特别稀少,用沧海一粟来描述也不算太夸大有人统计过,在1万到40000000这么大的范围里,已被发觉的完全数也不过寥寥5个;另外,直到1952年,在2000多年的时间,已被发觉的完全数总共才有12个更多材料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