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侧开眶眼眶肿瘤摘除术26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论文.doc
2页外侧开眶眼眶肿瘤摘除术26例临床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 作者:黄经河,叶舒,黄贤,冯钰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侧开眶 治疗 眼眶肿瘤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分析26例眼眶肿瘤手术径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26例均完全摘除肿瘤,并发症以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为主结论 外侧开眶术野暴露清楚、易于切除病变 【关键词】 眼眶;肿瘤/治疗;外科手术 眼眶肿瘤以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是一种严重致盲、致残疾病,恶性肿瘤常危及生命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外侧开眶术是治疗眼眶深部肿瘤最常用的术式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难点及重点我院于2000~2005年收治26例(眼)眶内肿瘤患者,经行外侧开眶眼内肿瘤摘除术,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眼眶内肿瘤病人中,男18例,女8例,左眼16例,右眼10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最小3岁,最大78岁,平均54岁发病时间最短10天,最长2年 1.2 临床表现 ①术前视力:手动~数指14例,0.12~0.1者8例,0.12~0.3者4例②眼球突出24例,平均突出3.6mm③26例病例均有眼球运动障碍12例病例自眶缘触及肿块。
④影像学检查:26例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眶内有占位性改变 1.3 治疗情况 26例均在全麻下行外侧开眶肿瘤摘除术,术中能完整取出肿瘤 1.4 病 理学 分析 26例中海绵状血管瘤8例,泪腺混合瘤6例,恶性肉芽肿2例,炎性假瘤6例,神经鞘瘤4例 2 结果 26例均施行手术治疗,术后视力无下降或提高者18眼(69.23%),术后视力不同程度下降8眼失明者4眼26眼术前存在眼球运动受限者术后有16例恢复正常,4例有改善术后上睑下垂2例,瞳孔散大4例,视网膜水肿2例 3 讨论 3.1 解剖结构特点 眼眶是一个比较窄小的四面锥形腔体,其内含有较多的重要结构,排列复杂,解剖层次欠清眼眶肿瘤是临床上单眼球突出的主要原因,眼球突出、偏离轴位、因眼肌受累出现运动受限,眼眶内扪及肿块、视力下降、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肿胀等是眼睑肿瘤的重要特征眼眶B超、CT、MRI等检查为确定病变性质提供依据,并对肿瘤与视神经、眼外肌、眼眶等眶周关系提供深部清晰图像眼眶肿瘤一经确诊,除部分假瘤、转移性肿瘤外,就有手术摘除指征,以防止和解除肿瘤对眼球、视神经等重要眼眶内结构的压迫 3.2 术式选择 手术仍是眼眶肿瘤的主要 治疗 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等综合考虑。
外侧开眶术是摘除球后肿瘤的标准术式[1]外侧开眶术延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具有术野相对较大、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已被证明是摘除眼眶深部肿瘤的较佳术式本组病例均为球后肿瘤,位置深,经外侧开眶后均能顺利摘除肿瘤 3.3 术后并发症预防 眼眶具有空间狭小、主要组织集中、手术野窄等特点这是眼眶肿瘤手术并发症多的解剖学因素,而肿瘤发生的多样性,眼眶内组织的脆弱性,手术操作的复杂性也是发生手术并发症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术前详尽的眼部临床检查,辅以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正确估计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类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乃至减少医患纠纷至关重要[2,3]26例眼眶手术中,其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视力下降或丧失,眼球运动受限,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眼底异常等与王丽华等[4]报道的相符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与否是手术并发症发生多寡的一个重要因素外侧开眶术手术径路最短,能有效地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本组病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视力下降,原因是术中分离或摘除肿瘤时损伤视神经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术时持续压迫眼球和视神经时间太长,或术眼眶内压增高暂时影响眼球和视神经供血所致术后复视、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经一段时间可以改善。
总之,眼眶肿瘤其隐藏较深,对视力及生命影响较大,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外侧开眶肿瘤摘除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 文献 】 [1] 肖利华,吴海洋.眼眶手术入路的选择(附90例报告)[J]. 中国 实用眼科杂志,2000,18(12):780-782. [2] 宋国祥.眼眶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20-442. [3] 肖利华.眼眶手术学[M].郑州:河南 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0.235-240. [4] 王丽华,吕惠.外侧开眶肿瘤摘除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17(5):305-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