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案例项目说明和报送要求新编.docx
14页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案例工程说明和报送要求 附件2-6 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工程说明及报送要求 该工程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应贯彻最新的教育理念,呈现信息技术手段、数字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力支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一定教学成效 一、内容说明 可在以下类别中选择一项申报: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案例 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教师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实施线上教学,如提供线上答疑、优质学习资源等,效劳学生居家学习的案例,包括直(录)播课例,相关的教学设计、解决方法与经验案例要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出发,聚焦线上教学与学习,注重表达学校组织线上教学、教师实施线上教学和学生开展线上学习的典型经验;案例结要突出线上教学和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居家环境,方式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易学易推广 智慧课堂教学案例 在交互式一体机、智慧学习平台、智能终端、学科APP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再造课堂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过程,实现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案例 以学生能力开展为导向,融合多学科知识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案例,如STEAM教育课程、创客教育、工程学习案例 人工智能教学创新案例 从核心素养要求出发,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教学案例,如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等 其他 不能归入上述类别的其他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 活动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教师 格式要求 1.案例介绍文档:包括教学环境设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2.教学案例设计方案(见附表):能够表达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师生的教与学的认知工具,融于教与学的过程,且教学成效明显的一节教学活动案例,要求设计方案撰写时,语言精练、内容准确,尽可能图文并茂,附上图片、表格、链接等材料 3.教学活动视频: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适宜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视频使用MP4等常用格式,时长总计不超过50分钟每个视频文件的片头应为蓝底白字,时长5秒,包含“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行动暨2022年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字样及学科、年级、教材版本、课例名称等信息,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或文字提示。
视频图像稳定、画面清晰、过渡自然、声音简洁 4.相关材料:与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的建设及具体实践应用密切相关的辅助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活动照片、学生作品等 以上材料,力求提升案例材料整体的逻辑性和可读性,材料总容量大小不超过700MB 四、报送材料清单 1.作品登记表,PDF格式(签名并盖章扫描后提交); 2.教学案例介绍文档,WORD格式; 3.教学案例设计方案,WORD格式(见附表); 4.案例视频,文件格式为MP4(H.264编码格式); 5.相关材料 以上文件名请以第一作者+标题+ 教学案例命名具体的报送清单以平台要求上传的模板为准 五、推荐数量 由地市统一推荐,每个地市推荐原那么上不超过30件 六、有关表格 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作品登记表 作品 名称 学段 学科(跨学科创新融合案例需填写涉及到的学科) 年级 所在 市、区 广东省 市 区(县) 作品类型 请在右侧选择一项申报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案例 □智慧课堂教学案例 □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案例 □人工智能教学创新案例 □其他 报送材料清单 □作品登记表 □案例视频 □案例设计方案 □附件材料 □假设有其他相关材料,请写出: 作者 信息(限填三位) 姓名 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联系 信息 姓名(限填第一作者) 固定 电子 邮箱 @ 作品 简介(简要介绍教学设计思路等内容,300字以内) 亮点 特色(简要说明案例的亮点特色,可以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需要表达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特点,300字以内) 推进方法与经验(简要说明关于开展本案例教学的推进方法策略与经验总结,300字左右) 共享 声明 如果该作品获奖,是否愿意在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智慧共享社区(/)共享? □愿意 □不愿意 出版 说明 如果该作品获奖,是否愿意统一结集出版? □愿意 □不愿意 原创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参赛作品??是本人所取得的真实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参赛作品中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成果,对本人参赛作品的创作做出重要奉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1. 2. 3. 年 月 日 单位 意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教学案例名称 学校名称 执教老师 所属学科 教学对象 课程学时 一、案例设计背景与目的二、教学理念(如基于问题的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性教学、分层教学等)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划分知识点) 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分类或学科核心素养分类) 五、教学重难点 六、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教学环境、工具及资源准备(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八、教学过程 学习步骤 起止时间(’〞- ’〞)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九、教学流程图/上课板书设计 十、学习评价设计 十一、教学创新与亮点特色 十二、教学反思 十三、案例推广方法与经验总结(要求设计方案撰写时,语言精练、内容准确,尽可能图文并茂,附上图片、表格、链接等材料) 七、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说明 教学设计(35分) 教学目标(5分) 重视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指导和应用;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能够表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正确运用可测量、可评价名词加以阐述,确保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教学内容(5分) 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 分析(3分) 能够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关联,详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起点能力,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从而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5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相互融合; 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活动设计(7分) 教学活动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展开,能够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难关卡、组织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类教学活动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各阶段时间分配合理,组织与编排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5分) 充分发挥新型教学空间,如智慧课室、虚拟实验室、创客空间的作用,合理运用交互式一体机、电子白板、智能终端等信息化设备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学科教学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优质、可供选择、形式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教学评价设计(5分) 课程的评价方式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匹配; 评价从多个维度展开,注重以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为导向,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和作业; 教学评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实施(25分) 知识讲授(5分) 采取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以便于新知识形成联结,促进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体系建立; 利用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等信息化设备呈现学习内容(如图片、视频、富文本),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师生交互(10分) 教师与学生实现立体、高效、持续的互动交流,包括学生信息获取过程中的互动、课堂研究探讨过程中的互动、随堂测评过程中的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协作、探究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与开展 教学评价(10分)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评价,实时采集过程性数据,对学生学习问题、学习疑难进行诊断,并提供适当的干预; 鼓励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其学习成果,注重教学评价的开展性,能够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学效果(20分) 知识掌握(5分)到达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与技能,信息素养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课堂气氛(5分) 教学气氛和谐、民主、向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泼,师生互动良好 技术运用(10分) 恰当、充分地嵌入信息技术手段保障并促进教学的开展,包括资源分层共享、内容实时推送、学习情景采集、智能学习分析、即时反响评价、协作互动交流、移动通信互联;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使得学生更便利地进行智慧学习,并保证信息技术的使用率与经济性 教师素养(10分) 专业素养(5分) 教态得体自然,语言准确流畅,表达清晰; 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的应变处置能力,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技术应用能力(5分)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熟练,能够在教学各环节恰当运用相关技术,并妥善处理课堂中因技术出现的意外情况 推广价值(5分) 推广应用(5分) 案例的经验做法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宣传价值 作品标准(5分) 务实标准(5分) 材料内容真实、标准、完整;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可读性高;相关支撑材料全面,形式丰富,质量高,示范性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