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费用的会计比较与处理.doc
6页研发费用的会计比较与处理费用究竟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一直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适当,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的损益,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小编通过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中外比较,分析处理方法的特点和缺陷,提出合适的的研发费用处理方法一、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比较国际上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为代表的全部费用化,当期发生的研发给用全部作为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研发结束活动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唯一例外的是对于已经通过技术可行性测试的软件开发成本,应将其资本化二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部分费用化,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胡非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费用均在发生当期作为费用处理,开发费用只有当符合特定条件是作为递延费用入账,分期摊销即资本化我国目前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采用与美国相同的方法,即将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研发费用在发生当期直接予以费用化,等到研发成功后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无形资产,在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等中介费用资本化,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1.费用化处理的分析采用这种做法是因为研发项目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未来收益的具体时间和具体货币价值难以确定,其支出与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之间缺乏因果联系。
全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式符合谨慎性原则此外,研发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需要在以后分期摊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性2.资本化的处理分析将研发费用资本化,作为一项资产处理,会使企业现有资产的整体价值增加由于研发费用发生后,企业可在未来时期受益,因此将研发费用资本化,比较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有效期或受益期内摊销,能精准地算出企业损益,并能准确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将研发费用资本化,避免了对不同渠道取得的资产进行不同会计处理的状况,符合一致性原则研发费用具有明显的后效性,投入效果要经过数年才能体现出来二、现行会计处理方法的缺陷1.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往往需要花费巨额的研发成本,而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只占总支出的很少一部分如果其入账价值按取得时发生的费用确认,则根本代表不了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不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将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费用发生的资产和授予被严重低估,而使会计期间的收益被严重高估,人为地扭曲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益,忽视了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统一3.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国有资产管理者为保证近期的资产收益率、追求短期的账面高额利润,会较少当期的研发费用,不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4.现行的会计处理无法体现研发费用的重要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将无形资产的研发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便于考虑其投入情况,也使未来产生的收益失去了分析比较的基础三、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建议首先对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的区分不做特别规定,将一项研发项目的有关支出作为一个整体,只对研发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作高低的划分;其次如果研发成功,则按研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来反映真实价值同时将研发失败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在支出的当期进行合理估计并予以费用化对于研发成功可能性高的无形资产现予以资本化,设置“无形资产 —— 资本化研发无形资产 ”科目,并按项目成功的可能性计提相应的损失准备,设置 “研发无形资产损失准备 ”科目,作为 “无形资产 —— 资本化研发无形资产 ”的备抵科目对于研发成功可能性低的无形资产现予以费用化,待研发成功时再予以资本化设置 “无形资产 —— 费用化无形资产”科目在研发费用发生时,借记 “无形资产 —— 费用化研发无形资产 ”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 ”等科目,并以相同金额,借记 “研发费用 ”科目,贷记 “研发费用化 ”科目研发费用化 ” 是“无形资产 —— 费用化无形资产 ”的抵减科目研发项目结束时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①如果项目取得成功,在依法申请取得该无形资产时,将投入的研发费用全部予以资本化,借记 “无形资产 —— 专利技术 ”科目,贷记 “无形资产 —— 费用化研发无形资产 ”科目,并同时调整研发费用对无形资产资本化之前各期利润及所得税抵减的影响,即按研发费用全部投入金额,借记 “研发费用 ”科目,按资本化当期发生的研发费用,贷记 “研发费用 ”科目,按以前各期研发的全部投入额扣除其抵减的所得税后的金额,贷记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科目,按以前各期研发费用抵减的所得税,贷记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科目。
②如果项目失败, 则按研究开发的全部投入额, 借记 “研发费用化 ”科目, 贷记 “无形资产 —— 费用化研发无形资产 ”科目研发费用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 “无形资产 —— 资本化研发无形资产 ”和 “研发无形资产损失准备 ”及 “无形资产 —— 费用化研发无形资产 ”和 “研发费用化 ”科目的期末余额可在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的项目中予以单独反映,完整地揭示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开发过程、结果和风险情况,前两个科目备抵后的余额未研发净额,后两个科目相抵减后的余额为零,这既符合谨慎性原则,又有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上述处理弥补了现行会计处理过于谨慎的缺陷,较好地实现了会计原则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是会计信息更可靠真实,当然实务中,还需要财务人员灵活变通,为管理着严格把控,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