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隐喻认知模型分析唐诗中的色彩美.docx
4页从隐喻认知模型分析唐诗中的色彩美 谢继彬【摘要】隐喻认知模型即认识和感知事物在不同范畴中相似性之间的联系在唐诗中存在许多关于色彩词的隐喻手法本文以范畴化中的隐喻认知模型为基础,着重分析唐诗中的色彩美,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唐诗关键词】隐喻认知模型 唐诗 色彩美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对事物性质、特征、功能等各方面相似性加以区分和归类,将不同事物归为同一类型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王寅指出:“范畴化是一种以主客观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基于现实对客观事物所作的主观概括和分类”如色彩这一上位范畴中,又包含了蓝色,红色等基本范畴,红色这一基本范畴中又包含了桃红,玫瑰红等下位范畴在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中的认知模型包括命题认知模型、意象图式认知模型、隐喻认知模型和转喻认知模型何谓“隐喻”?隐喻是一种暗藏的比喻,用喻体来赋予本体其特征胡壮麟把它诠释为源域与目标域的对比,目标域来识解源域隐喻是无处不在的,人类通过自己对目标域的感知来理解源域,并通过源域来表达情绪,感觉等本文将通过隐喻认知模型对唐诗中色彩词的各个基本范畴进行分析,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色彩的认知范畴及隐喻认知色彩词具有特殊的功能,其所要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在描绘缤纷世界的同时也被人赋予了其特殊的内在意义和心理认知,如看到红色,就联想到热情、欢快,看到黑色就感到沉重、忧伤诗人在唐诗作品中对于基本色彩词做出诠释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它们各自隐藏或映射在人脑中被人们所认知的引申含义,并运用隐喻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三、唐诗中的色彩美1.色彩词喻人在唐诗中,有些色彩词并不代表“人”,但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赋予其“人”的意义诗人用色彩词渲染出了诗的意境,并突出了对人物的描写唐】李世民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紫庭文珮满,丹墀衮绂连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在唐代,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袍上朝因此“紫”在诗中便暗含着“官员”之意庭院、大庭”本泛指一个空间范围,是没有任何颜色可言的在诗中,“紫庭”字面意可理解为“紫色的大庭”,但其引申义为官员满朝李世民运用这一隐喻来描写大庭之内都站满了身穿紫袍的官员,给读者一种朝廷中群臣云集盛大场面的意象,让读者从中体会到气势磅礴的开唐盛世唐】李白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句开头写道“红艳露凝香”,表面上看仿佛写的是牡丹花之美,实际却是把牡丹花加以人化,将“红艳”隐喻为杨贵妃。
李白赞美杨贵妃像一枝艳丽的牡丹花,凝聚着芬芳而古有“环肥燕瘦”之说,其中的“燕”便指的是赵飞燕故“红艳”与其后的“飞燕”形成鲜明对比可怜绝世美人赵飞燕都需倚靠妆容,哪里比得上花容月貌的杨贵妃整首诗从侧面让读者感受到了杨贵妃的美丽2.色彩词喻物在唐诗中也不乏用色彩词隐喻事物的例子诗人往往通过事物的一个突显特征,并用色彩词着重地描写事物唐】李端 茂陵山行陪韦金部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黄色”给人以衰败、落寞、过时之联想在李端的诗中,“黄花”亦有“落花,枯萎凋谢之花”之意,给读者一幅古道两边花落衰败的景象与之相呼应的是夕阳西下,斜阳染红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的场面我们知道“赤”在汉语中有着暗红色的意思,且夕阳晚霞呈现的是暗红色的场景,有如火烧一般,故诗人在此运用“赤烧”一词来隐喻落霞的余晖唐】李商隐 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人们通常用绿色来修饰树叶,用红色来修饰花朵,如“红花总需绿叶配”李商隐在诗中也写道:“绿荷红菡萏”而“翠”又作“翠绿”,属于绿色这个基本范畴的下位范畴。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隐喻手法,将“翠”这一颜色词隐喻为“绿色的荷叶”,将“红”隐喻为“红色的荷花”,“翠减红衰”也暗含了绿叶减少,红花凋落,描绘出令人惆怅的场景四、小结随着人类对于色彩的不断认知,我们也从单纯地用色彩描述事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化为用色彩词来隐喻事物和人,进而达到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感知,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即我们运用色彩词来隐喻认知世界诗歌与色彩隐喻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人对于色彩词的运用往往不逊于画家对其的理解,因此我们可在许多唐诗中看到色彩隐喻本文通过对唐诗中色彩隐喻的分析,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唐诗以及诗人所借色彩词想要表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参考文献:[1]George P.Lakoff & Mark L.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2]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