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4页初三月考语文试卷(34分)一, 积累与运用1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汲( jí )取 锲( qì )而不舍 儒( rú )家 诘( jié )难B滞( zhì )碍 诓( kuāng )骗 搽( cá )粉 主簿( bù )C疱( páo )官 麾( huī )军 谮( zèn )害 大麓(lù )D桑梓( zǐ ) 腆( diǎn )着 绾( wǎn )起 吹毛求疵( cī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兴兴头头(兴冲冲的样子)笔墨(这里指代诗文作品)滞碍(不通畅)B 桑梓(家乡) 火候(这里只写文章的功夫) 鄙(看不起)C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谮害(诬陷,中伤) 矫(做作,不真实)D省得(节约的)学究(研究学问的人)汲取(吸取)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B《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长篇白话小说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相传作者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双休日里班,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B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重要而紧迫的任务C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的关键D这次主题班会,使我懂得了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现在就要刻苦学习5,名著阅读(4分)语文课开展“走进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命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妇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6,卫华是位诚实而优秀的中学生,一次他到某装有监视器的大商场购物,购毕,付完款要走时,保安过来对她说:“我们怀疑你偷了本商场的东西,请到值班室,我们要进行搜身4分) 要求:请站在卫华的角度,替他严词拒绝保安搜身的无理要求说两条拒绝理由)(1)(2)7,根据语义,仿照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补写句子,表达你读书的感受4分)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
每次阅读,有如沐浴和煦的春天,使你神清气爽;每次阅读————————————,——————————————————;每次阅读——————————————,——————-与书为伴,你的人生会更精彩8,名言佳句默写(10分)(1)培根《谈读书》中认为读书的好书是:———————,——————,—————2)————————————————,——————————————,——————————————,————————————————,————————————,——————————;凡有所学,皆成性格3)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谈自己读书的方法是————,—————,——————,—————4)眼见得吹翻了这家,—————————,————————--!《朝天子咏喇叭》(5)只见———————,—————————,————————《山坡羊骊山怀古》(6)————————,—————————天下英雄谁敌手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一)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文章(1)(2)两段在议论中的作用是(4分): 对方的错误论点是: 对方的错误论据是: 作者的观点是:2,这一类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少呢?这句中“这一类的人们”指什么样的人?请为其中一类人举出实例4分)3,“中国的脊梁”含义是什么?文中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一点,说明理由5分) 4,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中国人”的含义4分)(1)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2)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3)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5,体会加点词“笼罩”的表达效果2分)(二)小的决定大的 冯景元当代社会最让人惊慌害怕的是什么,是肉眼看不到的细菌,是至今人们找不到因由的癌细胞,是无法医治的艾滋病毒。
历史记载的许多胜者王侯败者贼,兴兴衰衰朝代事,感人的都是那些生在枝枝杈杈间曲环交错的细节有些片断,当时看着无关紧要,后来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小的决定大的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病,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世界获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巨匠,无不是从大千世界拾捡珍珠的高手我常常惊异于物种生命的转承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弃丢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正是由于近代科学发现了最小的物质颗粒,电子、质子、中子、光子,人类才浩荡地走过20世纪,快速发展到今天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
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了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小的不仅仅是美好,而且关键时刻它孕育一种与命运相关的改变傅聪很小很小,三四岁,头刚好伸到和书桌一样高的时候,一次听古典音乐格外出神的状态,让他父亲傅雷发现,从此让他弃学其他改学钢琴,成了著名的钢琴家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整天和杂质粉末、棉花飞絮打交道,戴上三层口罩,下了班嘴里面也都是黑的,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帮他拿下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通行证,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文化大革命中,一位职业处理各种死亡验尸的人告诉我:文革自杀的很多,但就他亲手经历的众多案事看,很少是因为大事、因为挨批斗自杀的他说,人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死,一口气顶着,再苦再难也要活下来,要看到最后,本来身体有点毛病的,在特殊情况下也挺下来相反倒是因为小事咽不下气,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因为某人的一句话,一个节外生出的细端末节想不开,离开这个纷乱世界的很多。
小事致命,小事致走向,小事致生死,现实生活依然如此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子,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小时候,听老师讲概念,总是由大往小讲,1小时60分,1分钟是60秒;实际没有最小的秒,哪来的分,没有分哪来的时?正如积时以日,积日以年,没有时,哪来日哪来月哪来年一样,是小生的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我6岁时从上过私塾的父亲那里听到,铭记了一生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就是这样原则不会改变,即使全球化了,仍然是小事决定着大事 1, 本文使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你认为这种论证方法好吗?说说你的见解2,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指出这一论点的?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来证明这一论点的合理性?3, 本文阐明了“小”的多种作用,具体说明有哪几种作用?4, 文章的结尾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结合自身经历说说你的感受5, 说一说“石卵化侯”,“桃园结义”,“玉在匣中”这些生动的细节分别出自谁的哪部作品?6, 你怎样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请写出至少两句这类名言或俗语。
三)古诗文阅读 隆中对 陈寿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