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12.ppt

75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485856
  • 上传时间:2017-06-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27.50KB
  • / 7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p.175),1.燃烧的定义(p.175),定义: 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参考:同时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燃烧的三个特征: ①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放热 ③发光,2.火灾的定义(p.175),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参考: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3.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p.175),燃烧的三要素(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 构成火三角: 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即构成燃烧系统),才能发生 在火灾防治中,阻断火三角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灭火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p.176),1、燃烧过程2、燃烧形式气态可燃物 ——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参考: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烧的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 ——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固态可燃物: ——先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p.176) :(1)扩散燃烧(2)混合燃烧(3)蒸发燃烧(4)分解燃烧,(三)火灾的分类(p.176),按物质燃烧的特性分6类: 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氢气火灾等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E类(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发电机、电动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 :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p.177),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参考: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液体温度越高,蒸气浓度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4 .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根据热源的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参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5. 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点是衡量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参考: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39℃;煤油28~35℃等 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6.燃点——在规定条件下,用标准火焰使材料引燃并持续一段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05年教材定义)(08年教材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参考:燃点(着火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纸130℃,木材295℃等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参考: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 ℃ 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p.178) 初起期(阶段)(烟,阴燃) 发展期(窜出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

      热释放速率满足时间平方规律)轰燃 最盛期(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盛,火焰包围可燃物通风决定火势) 减弱期(可燃物逐渐减少) 熄灭期(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等),,火灾的发展过程: 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轰燃(参考知识) ①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对流等)向大面积火转变 ②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不仅是可燃物的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对流等),容易进入最盛期 ③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棚的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六)燃烧机理(p.178)1.活化能理论2.过氧化物理论3.链反应理论,二、爆炸(p.180)(一)爆炸及其分类按反应相的不同,分为 1.气相爆炸 2.液相爆炸 3.固相爆炸按能量来源,分三类: 1. 物理性爆炸——物质物理变化(T,V,P)而引起的爆炸,如:锅炉爆炸、蒸气爆炸等 2.化学性爆炸——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引起的爆炸。

      如:可燃气、粉尘爆炸 3.核爆炸——核裂变、核聚变反应释放核能引起二)爆炸的破坏作用(p.181-182) 1.冲击波 2.碎片冲击 3.震荡作用 4.次生事故,,(三)可燃气体爆炸(p.181-184) 1.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 2.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 燃烧反应分为三个阶段——扩散、感应、化学反应 3.爆炸反应历程,(四)物质爆炸浓度极限(p.184),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浓度极限定义: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简称爆炸极限CO空气混合物,,,,,,例如:CO —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H2—空气: 4~75%C2H2—空气:2.2~81%NH3—空气:15~28%等,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据此,可燃物质(燃气,蒸气,粉尘)化学性爆炸的条件为: ⑴可燃物质(燃气,蒸气,粉尘) ⑵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⑶在火源作用下,爆炸下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爆炸上限:可燃混合物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

      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p.185),(1)温度的影响初始温度升高,爆炸极限范围变宽如 丙酮:在0℃为4.2 — 8% 100℃为3.2—10%(2)压力的影响初始压力增大,爆炸极限的范围变宽如 ,甲烷:0.1MPa时为:5.6 — 14.3% 5MPa时为:5.4 — 29.4%,(3)惰性介质的影响随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含氧量越高,爆炸极限变宽4)爆炸容器的影响容器管道减小,爆炸极限的范围变小如: H2,C2H2,d<0.1 ~ 0.2mm时爆炸不传播(5)点火源的影响火源能量越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如: CH4, 100V, 1A电火花不爆炸 2A: 5.9 — 13.6% 3A: 5.85 — 14.8%,(p.193-194),3.爆炸极限计算(1)爆炸上限和下限的计算。

      2)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五)粉尘爆炸(p.196),1. 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常见的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 ①金属 ②煤 ③粮食:面粉 ④合成材料:塑料,染料 ⑤饲料:鱼粉 ⑥农副产品:烟草,麻尘 ⑦林产品:纸,木粉 ⑧火炸药粉尘 ⑨有爆炸危险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等,粉尘遇空气混合爆炸的过程⑴粉尘粒子受热作用,温度上升⑵粉尘表面受热挥发出可燃性气体⑶产生的可燃气体遇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⑷遇火源发生爆炸,可燃粉尘爆炸的特点(p.196)1.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破坏程度大;2.爆炸感应期较长;3.会发生二次爆炸二) 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p.197)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影响粉尘爆炸极限的因素: (p.197)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p.198-201),一、消防设施(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二)自动灭火系统(三)防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四)火灾应急广播与警报装置,二、消防器材(p.201-206)(一)灭火器1、灭火剂2、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二)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 利用火灾的初起期的冒烟,阴燃等信息研制火灾报警器。

      感光式火灾探测器感烟式感温式可燃气体探测器,离子感烟火灾报警器,,,,,,,,,,,,,,,,,放大线路,,,,,接电源和执行机构,内电离室,外电离室,光电感烟式报警器 (利用烟气的光学效应报警),,,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电感烟报警器,,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p.207),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1、防火基本原则2、防爆基本原则,二、点火源及其控制(p.208-212),1.明火2.摩擦和撞击3.电气设备4.静电放电5.太阳能和化学能,参考: 机械点火源即由撞击和摩擦等机械作用形成的点火源在撞击和摩擦过程中机械能转变成热能,如火镰引火、打火机(火石型)点火都是撞击和摩擦火花具体应用的实例撞击和摩擦的机械能转变成热能却会点燃许多易燃易爆的物质如爆炸性物质、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等受振动、撞击和摩擦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机床切削下来的废铁屑(温度很高)点燃周围可燃物而造成的火灾事故在装卸搬运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撞击和摩擦敏感度较高的物品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撞击、拖拉、翻滚等,以防引起火灾和爆炸对于车床切削应有冷却装置对机械传动轴与轴套,应定期加润滑油,以防摩擦发热引燃轴套附近散落的可燃粉尘等。

      参考:电气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与控制,电动机超负荷运转或绝缘不良,短路发热起火;电气线路安装不牢或接头松动打火,引起周围可燃物着火;乱接乱拉电线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导致并线短路,产生电火花起火;变压器线圈绝缘损坏或接头接触不良等造成短路或电阻过大发热起火;用过的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未切断电源起火;熔丝(保险丝)安装使用不合格,超负荷时失去保护作用或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引起火灾;使用大功率灯泡靠近可燃物而着火三、爆炸控制(p.212-216),1.惰性气体保护2.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3.厂房通风4.以不燃剂代替可燃剂5.危险物品的储存6.防止容器或室内爆炸的安全措施7.爆炸抑制,四、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及技术(p.216-221),1.阻火隔爆技术2.防爆卸压技术,一、概述(一)烟花爆竹的定义(二)烟花爆竹组成及性质 1.组成 2.性质 火药燃烧的特性(5个方面)(三)烟花爆竹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