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学习任务单模版.doc
3页附件一:“自主学习任务单”模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微课程评优赛项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模版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 (提示:版本+年级+学科+内容)2.达成目标:(提示:不同于教学目标请用“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教材、或分析相关学习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谓语+宾语”表述;旨在学生明确预习任务)3.学习方法建议:(提示:注意有就写,没有就不写)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提示:简要说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用流程图代替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知识与课堂内化知识的关系)二、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提示:含必要的提示等帮助性信息)三、困惑与建议三、困惑与建议(提示:此项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备注:1.栏目不够用可以自行扩展;2.完成“任务单”设计之后,别忘了删除所有提示项2014 年 7 月所谓“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 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路径文件包设计好“学习任务单”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 习,即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
有了“学习任务单” ,就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起“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方式,培 养创新人才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 学习测试、学习档案和学习反思等项内容学习任务单项目设计例图学习指南包括学习主题、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公布等 使学生明确学习对象,明确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学习将采取何种组织 形式,以便 有准备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对于不了解自主 学习方法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方法建议”,尝试自主学习,并在实践中 反思与修正方法, 逐步形成个性化学习习惯学习任务包括整体把握和具体把握的要求整体把握”可以提出创作结构图 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学会提纲挈领,在结构的梳理中有效地从整体 上把握学 习内容切不可采用一般教材所采用的事先告诉结构的方法,以“灌” 代“悟”,以“结果”代“过程”,使之在潜移默化之中丧失了独立思考,去伪存真, 去粗取 精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把握指具体知识点的把握,至于如何把握,将 在“问题设计”中阐述,这里只需简要提示把握具体知识点的要求问题设计是“学习任务单”设计的核心是把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化为任务驱 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的关键,也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根本所在。
要求把教 学重难 点或其它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握教学 重难点或其它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优秀的教师 应该具备把教学 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因此,千万不能采用传统的知识点灌 输的方法取而代之建构性学习资源指帮助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创设的情境通过提供情境, 帮助学生在必要时通过对情境的探究或处理,达到把握教学重难点或其它知识 点的目的此外,学习任务单还应该包括学习测试、问题档案和学习反思,使学生在自 主学习之后能够即时评测学习效果,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不断修正学习 方法,学会学习一个好的学习任务单,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以任务驱动、问题 导向为基本方式,注重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成功开展“翻转课堂”的有效方 式,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支架例: 武昌起义自主学习导学单武昌起义自主学习导学单 一、学习指南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人民版+高一+第一册+武昌起义2.达成目标:了解武昌起义爆发的过程3.学习方法建议:二、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 认识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2、 了解同盟会建立的相关史实及意义; 3、 能知道“黄花岗起义”和“四川保路运动”这些名词; 4、 了解武昌起义爆发的过程及影响。
三、自主检测三、自主检测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同盟会 B.华兴会C.光复会 D.兴中会2、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C、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指导 D、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2、图 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 ,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3、孙中山曾提及,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时,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 1900 年惠州起义失败, “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来源:学+科+网]四、自主检测答案四、自主检测答案1、A 2、A 3、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