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市宁江河穿城段治理工程建设单位兴宁市水利水电工程建环评报告.doc
46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兴宁市宁江河(穿城段)治理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兴宁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编制日期 二〇一六年七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兴宁市宁江河(穿城段)治理工程申请单位兴宁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法人代表黄锦添联系人李子军通讯地址兴宁市兴东路水务局联系13719981826——邮政编码514500建设地点兴宁兴南大桥至旺兴水闸下游堤段建设性质改建行业类别及代码N7610 防洪除涝设施管理河道总长(公里)0.366绿化面积(平方米)5000总投资(万元)480.7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5.3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3%建设日期2016年9月-2017年9月一、项目由来宁江河(穿城段)无护岸措施,且处于河湾顶冲位置,存在冲刷、沉陷、滑塌等现象;宁江河(穿城段)以及城区(西区)防洪工程兴南大桥至神光沥段缺乏防洪抢险道路,给防汛抢险工作造成不便。
因此,兴宁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拟投资480.71万元建设“兴宁市宁江河(穿城段)治理工程”(下称本项目)本项目位于兴宁兴南大桥(起点地理坐标:北纬24.2301°,东经116.1644°)至旺兴水闸下游,本次治理主要是通过护岸工程,提高宁江河(穿城段)的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护岸0.366km,岸顶设置3.5m宽防汛抢险道路本项目拟于2016年9月开始建设,至2017年9月完工,施工期约12个月,现申请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受“兴宁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委托,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完成了《兴宁市宁江河(穿城段)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兴宁市宁江河(穿城段)治理工程2、建设性质改建3、项目选址本项目宁江河(穿城段)治理范围(右岸)为:起点位于兴南大桥(桩号:7+071),终点位于旺兴水闸下游堤(桩号6+705),治理河流长度366m。
本次治理主要是通过护岸工程,提高宁江河(穿城段)的防洪除涝能力具体位置见附图4、投资规模工程总投资480.71万元5、工程现状及建设规模(1)工程现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无护岸措施,且处于河湾顶冲位置,存在小型冲蚀、沉陷、滑塌等现象;2、穿城段以及城区(西区)防洪工程兴南大桥至神光沥段缺乏防洪抢险道路,给防汛检查和维修维护带来不少麻烦2)工程建设规模本工程所在地为兴宁宁江河(穿城段)右岸,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和《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本次宁江河(穿城段)所在区域保护对象为兴南大桥至旺兴水闸下游堤段0.366km河段区域沿岸的城镇、乡村及农田,本次治理宁江河(穿城段)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护岸工程,提高宁江河(穿城段)防洪除涝能力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护岸0.366km,岸顶设置3.5m宽防汛抢险道路6、工程布置及治理措施根据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宁江河穿城段治理河道总长0.366公里,其中新建护岸0.366km,岸顶设置3.5m宽防汛抢险道路本段治理河道不改变原河道走势,维持河道天然形态,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的河道治理理念,宜弯则弯,宜滩则滩,不进行裁弯取直。
具体布置如下:一、护岸工程:宁江河(穿城段)右岸桩号6+705(旺兴水闸下游堤段)至7+071(兴南大桥)采用浆砌石挡墙护岸、挡墙顶(高程108.00m)防汛抢险道路、内侧用草皮护坡的形式护岸长0.366km档通过流量达到561m3/s时,对应水位达到107.50m高程,防汛道路设置路障进行封闭二、补充完善与上下游已件工程的平顺连接设计7、施工期限、施工方式及管理(1)施工期限: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和施工实际,结合工程项目任务及考虑施工渡汛要求,工程建设从2016年9月开始,于2017年9月全面竣工,工期12个月2)施工方式及管理:工程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在进行施工布置时,充分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尽量少占用土地,尽可能保护河流生态和自然环境,尽量采用沿原河岸进行施工的方案,保留河道中的滩涂地,彰显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通过堤岸加固、重建穿堤涵等河道整治措施,使宁江河(穿城段)治理工程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8、项目工程量汇总表表1 主要工程量及工程需用材料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项目名称单位数量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万m33.871材料水泥t675.186土石方回填万m32.887块石万m3 1.004新建护岸km0.366碎石m3472.597砂m33375.03混凝土万m30.359、项目平面布置情况施工平面布置:场内施工道路可利用公路、原有堤面、河滩地作适当处理,即可解决施工交通问题。
本次工程拟设1个施工工区,在桩号6+750附近堤后空地布置,工区内主要布置各种临时辅助企业、施工仓库等项目设1个临时弃渣场位于华侨中学背后崩岗,土方开挖余泥渣土全部运往临时弃渣场项目沿途均为学校、行政单位、居民区,沿线敏感点分别为兴宁市华侨二中全体师生约1500人,福兴粮管所全体职工约45人,零散居民合计约15人10、施工组织安排穿城段位于兴宁市城区兴南大道旁,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有G205国道可通达梅州,工程区周边有兴宁市主干道和乡道纵横交错,主要材料可采用公路运输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有砂、石、土均可就地取材,运距在15km范围内砂料可直接向当地砂场购买成品砂,砂料以粗砂为主,褐黄色,较干净,质量能满足工程要求,储量丰富石料可直接从附近石场购买块石和碎石,料场产石大部分未变质粗中粒石英砂岩,夹石英岩脉石料强度高,质量好,储量完全满足工程需求施工期间平均施工人员约50人/天,租住于当地村庄,本堤防建设工程建设完成后,不增加人员编制,由当地水利水电管理所统一管理,负责堤防护岸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原有污染情况 本项目为河流治理工程项目,治理前仅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等情况。
2、区域主要环境问题经调查,项目所在地为一般乡村环境,生态、水、大气、声环境质量较好14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1、地理位置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北部与江西省寻邬县毗邻,东北部与平远县、梅县相接,东部与梅县交界,南部与丰顺县、梅县相连,西北部与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五华县接壤2、地形地貌兴宁市地处粤东丘陵山区,西北部有武夷山系延伸而下的项山山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东部南部有莲花山系的阴那山脉,使县境与丰顺、大埔分隔这两列山脉均为东北——西南走向境内自然土成土母岩以花岗岩、混合花岗岩、砂砾岩、紫色砂页岩为主,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各类岩石风化成不同类型的土壤,主要是黄壤、红壤、砖红壤和紫色土兴宁市境内四周丛山环抱,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梅江穿越腹地,地势西高东低,朝梅江河倾斜地形可分为三个类型,即河谷盆地、丘陵和山地,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占总面积的22.l%,丘陵占55.4%,盆地占22.5%梅江两边分布着大小河谷、盆地和低山丘陵,这些小盆地耕地连片土壤肥沃,是兴宁市的重要耕作地带,居住群体错落分布,人口集中。
境内海拔高度最高1357m,最低38m总的坡度组成为:0°~5°占20.1%,5°~15°占36.1%,15°~25°占27.26%,25°~35°占1.02%,35°以上的占0.32%3、气候、气象兴宁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8小时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约2.4m/s自然环境优越,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各业的有利气候条件4、水文项目所在地附近地表水为宁江梅江发源于广东省陆丰县与紫金县交界的乌突山七星峒,全长307km(含上游琴河江),流域面积为13929km2;汀江发源于宁化赖家山,全长323km,流域面积11802km2;梅潭河发源于福建葛竹山,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1603km2梅江、汀江和梅潭河在大埔县三河镇汇合后称韩江,韩江全长470km,流域面积30112km2,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河流,流经大埔县、丰顺县、潮州市、汕头市后进入南海。
宁江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梅江中上游的一级支流,也是兴宁市内主要河流宁江河发源于广东省与江西省寻邬县交界的黄茅嶂,海拔939.9m,流经温公、黄陂、甘砖、岗背、白泡至合水梢公岭与罗岗河、大坪河相汇成为宁江宁江干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合水、龙田、叶塘、宁中至兴城,再经福兴、刁坊、坭陂、新圩至水口镇北面汇入梅江宁江流域面积1423km2,干流全长95.8km,其中合水水库主坝以上长52.5km,以下至宁江出口43.3km宁江流域地形狭长,东、西、北三面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低,形成了以宁江为主流,叶脉状支流伸展的宁江盆地流域上游已建成合水水库、石壁水库两宗控制性水库,合水水库位于宁江干流上游,集水面积577.581km2,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保障供水,结合发电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也是合水水库灌区的主要水源工程之一石壁水库位于宁江上游支流石马河上,集水面积102 km2,水库的主要任务为防洪、灌溉合水水库以下宁江河道平缓,支流众多其中,西岸主要有三变河、宁西干渠、乐仙河、曾坑河、上西干渠、下西干沟汇入;东岸主要有石马河、凉溪河、和山河、笃陂河、东干沟、齐陂河、观丰河汇入5、植被项目所在地主要为低矮的丘陵山地,平坦地为耕地,低处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旱地主要种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