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整合.doc
12页永川六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3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整合班级 姓名 【考点1】1.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很小 ;分子间有 间隔 ,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间隔最大;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 ,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再分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考点2】1.2.原子中,核电荷数(即该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4.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考点3】1.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2.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 总和 (符号为Mr)。
考点4】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2.金属、稀有气体以及金刚石等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水银、氦气等;3.含有金属阳离子(或NH4+)的化合物(如盐和碱)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等考点5】1.元素是 质子数 (即 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 核电荷数 (即 核内质子数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 8 个(He为 2 个)不易得失电子、相对稳定稳定金属元素一般 小于 4个易 失去 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 阳 离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 大于或等于 4个易 得到 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 阴 离子不稳定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 最外层的电子数目 ,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考点6】1.混合物在宏观上由 两种 或 多种 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食醋、乙醇汽油等2.纯净物在宏观上由 一种 物质组成,在微观上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如O2、CO2、H2O等考点7】1.单质是由 同种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Cl2、Fe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如O2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如O2和O32.化合物是由 不同种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SO2、KMnO4、KClO3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分子,如H2O考点8】1.由 两种 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 氧 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Fe2O3、P2O5而含氧化合物是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但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氧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如CO2.能解离出 金属 离子(或NH4+)和 酸根 离子的化合物叫盐如NaCl、Na2CO3、NaHCO3、CaCO33.从微观模型图判断物质分类: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4.物质分类易错点总结:水银不是银水银Hg,银Ag铅芯不是铅铅芯是石墨,铅Pb干冰不是冰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冰是固态水冰水共存物不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不同状态,是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考点9】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在物理变化中物质常发生了形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又叫做 化学反应 ): 生成了其他物质 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考点10】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 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2.化学性质是指物质通过 化学变化 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金属活动性、毒性等考点11】1.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剧烈氧化:如可燃物的燃烧缓慢氧化:如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2.含氧化合物里的 氧 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3.初中阶段常见的还原剂:H2、C、CO;常见的氧化剂:O2、CuO、Fe2O3等考点12】1.分解反应:由 一种 反应物生成 两种 或 两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2.化合反应:由 两种 或 两种以上 的物质生成 另一种 物质的反应考点13】1.置换反应:一种 单质 和一种 化合物 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 和另一种 化合物 的反应。
2.活泼金属+酸→盐+氢气如Fe + 2HCl === FeCl2 + H2↑发生的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要在 氢(H)的前面酸一般用 盐酸 或 稀硫酸3.金属+盐(溶液)→另一金属+另一种盐如Fe + CuSO4=== Cu + FeSO4 发生的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前面 的金属能把位于 后面 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考点14】1.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 改变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考点15】1.【识记】以下常见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氢(H)、氦(He)、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锰(Mn)、铁(Fe)、汞(Hg)、铜(Cu)、锌(Zn);银(Ag)、碘(I)、钡(Ba)、铂(Pt)、金(Au)2.元素符号的意义:⑴宏观意义:表示 一种元素 ⑵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 一个原子 ⑶对于由单原子构成的单质来讲,元素符号还表示 一种单质 。
考点16】1.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氢+1;氧-2;钠+1;钾+1;银+1;钙+2;镁+2;钡+2;锌+2;铝+3;铜+2;铁+2、+3氢氧根(OH) -1;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 -2;硝酸根(NO3)-1;铵根(NH4) +12.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0 考点17】1.化学式是用 元素符号 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的意义: 3.【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单质氢气氧气氮气碳磷硫铁铜H2O2N2CPSFeCu化合物氧化物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氧化铁四氧化三铁H2OCO2COSO2SO3P2O5Fe2O3Fe3O4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锌二氧化锰氧化钙过氧化氢氧化铝氧化汞MgOCuOZnOMnO2CaOH2O2Al2O3HgO酸盐酸硫酸硝酸碳酸HClH2SO4HNO3H2CO3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NaOHKOHCa(OH) 2Ba(OH) 2Cu(OH) 2Fe(OH)3Mg(OH)2Al(OH) 3盐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铁氯化钙氯化钾碳酸钙硫酸铜氯化亚铁NaClNa2CO3FeCl3CaCl2KClCaCO3CuSO4FeCl2高锰酸钾氯化铝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锌氯酸钾硝酸铜硝酸银KMnO4AlCl3FeSO4Fe2 (SO4) 3ZnSO4KClO3Cu(NO3) 2AgNO3有机物甲烷乙醇、酒精CH4C2H5OH4.【重点】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数字、符号的位置表示的意义举例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2个氢原子: 2H 2个氮原子: 2N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2个钠离子: 2Na+ 2个氯离子: 2Cl— 化学式(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数目2个氧分子: 2O2 2个水分子: 2H2O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2价的镁元素: Mg(+2)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Mg(+2)O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离子)中含有某种原子的数目【考点18】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的理解: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 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⑴六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⑵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⑶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3.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点19】1.化学方程式是用 化学式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⑴必须以 客观事实 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⑵要遵守 质量守恒定律 ,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⑴质:表明 反应物 、 生成物 和 反应条件 ⑵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质量 比(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⑶粒子: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粒子个数 比考点20】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可见空气的成分以 氮气 、 氧气 为主,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即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4∶1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⑴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导致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 减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