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入学观照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探析.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61457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08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克思主义入学观照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探析    宋劲松(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适应与超越现实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实践对象,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理论内容,其中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以及关于人的主体性学说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何以可能”、“何以必须”和“何以实现”提供了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能动性的基础Keys:马克思主义人学;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化G410 :A   :1672-9749(2011)06-0039-05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社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制约由于社会的动态发展,各种变动不居的社会因素推动着人的思想不断发展与变化,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自身的社会化,以跟上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对象思想变化的步伐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社会要求,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性,并在参与主体的共同协作下,发挥自身主体性,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适应与超越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靠人实施,以人为对象,其最终目的是改变人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人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主体性学说分别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能动性三个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何以必要”和“何以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提供了坚实的人学理论基础一、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合规律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研究人,肯定了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受一定社会关系制约的现实之人,即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中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主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表述人的本质不在于其自然属性,而在于其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人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在阶级社会中人性还具有阶级性;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供了合规律性基础1.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趋势马克思主义肯定客观存在的人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2],“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3]即使是人的自然属性也无不打上社会的印记,受到人的社会属性的制约和规定,融入了人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既靠人来实施,也以人为工作对象,是执政党用来培育人、塑造人、转化人和发展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也是一种发展人的社会性、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正因为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而且由于人的社会化贯穿于人生始终因而随着人的发展与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应当在适应人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地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社会化2.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趋势马克思指出:“人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4]任何具体的人都具有他所处的历史背景的印记,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其历史性表现为两种特点,即相对稳定性与绝对变动性这样,作为反映这些社会关系的思想整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地呈现出两种特点首先,社会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与方法等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次,生产关系及其相应的社会关系的绝对变动,也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跟上社会的变化发展,实行自身的适应性调整或变革,即推进自身的社会化,使自己始终成为被社会及公众所容纳和接受的教育活动,这样它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社会功能。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它就会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既不合乎时代,也不适应社会,更不能与发展着的人的本质相适应,结果必然因僵化而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3.人的本质的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趋势自古希腊哲学尤其苏格拉底哲学以来,人们大都采用“人是什么”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和存在看成是既成的、现成的,“在这里,要证明的东西已经默默地包含在前提里面了”[5]因此,无论他们把人称为灵魂、主体、自我或是别的什么,都只是把人的存在看成是一个“已完成”的现成性存在马克思批判了这种认识人的本质的思维方式,将之转变为“人怎么样”的生成性思维他指出,“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6]这表明,实践真正地、最终地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使人获得了自己的本质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实践的生成性决定了人的本质也是一种生成性存在在实践活动中,人“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7],也就是说,人的存在并不是摆在那里的现成存在者,而是显示为一个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未完成意义上的生成性存在。

      因此,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具有生成性品格,这是由人的本质的实践性决定的具有生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从现实出发,以现实的内容教育人,赋予人以现实性的规定性,而且它必然也体现出超越性,呈现出社会化发展趋势,一方面,超越受教育者当下实然状态;另一方面,超越现实社会发展状态,发挥教育活动对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积极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也是社会和历史的存在物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真正的社会联系”[8]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才得以生成和显现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们的思想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并且总是打上主要社会关系的深刻烙印,“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9]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社会关系中的主要关系对人们思想的制约作用,在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中去了解和把握人们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全部社会关系去展开,赋予一切社会关系以教育功能,成为一项社会化的事业。

      任何一个国家或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如此人们也许会看到,社会关系的某些方面或某些时候不存在思想教育,其实那并不是不存在任何性质的思想教育,而只是表面上不存在某种性质的思想教育对于各种社会关系,如果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不去充分利用,其他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去利用目前的问题,不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得太多,而是展开得还不够深入,某些社会关系仍是思想教育的盲区这种状况若长期存在下去,将会严重削弱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二、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合目的性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目标、原则和方法的重要理论根据个人全面发展是与个人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扩展的概念,也是个人的主体性不断生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个人作为劳动力,所需要的是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和统一的发展,即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10]这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本来涵义与核心第二层含义是指个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1],“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12]个人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形成交往关系,并在全面交往关系中进行全面活动、受到多方面启示,从而丰富、充实和完善自己,达到自身的全面性第三层含义是指个人的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个人全面发展就是个人的“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是“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针对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了三个实现条件,即经济前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以及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的活动方式并且,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的方法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惟一方法[13]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生产,服务社会中心工作,服务人的发展需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才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14]社会是个体结合而成的一种关系体系,是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方式。

      社会的发展最终必然归结为人的发展,并通过人的发展得到表现和确证如此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强调以现实社会为根基,归根到底就是强调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把社会发展的根本归结为人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1.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关心人,关心人的生活和现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也应满足和服务于个人发展需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人的需要是人自身的规定性,是人的全部活动的原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关注人们的生活以及需要,才能了解人们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真实原因,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但是,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曾一度强调个人对政治要求的绝对服从,人的合理性需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满足,从而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意识形态的传播,加之阶级、国家对其极度重视,这很容易使人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种强加于人的教育活动事实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它产生于人的需要,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作为思想统治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只强调对国家、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的功利性作用,而应将阶级对人的要求与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在满足阶级的统治需要过程中为个人全面发展服务。

      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个体的个性发展,培养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通过研究社会要求和个性发展需要,寻求社会发展与个性发展需要的共同点,引导受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等规范内化为个人需要与个人意识,形成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品质,促进人的社会化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不是把教育对象当作“美德之袋”对待,实施居高临下的单向影响的教育方法相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以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前提,根据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引导,提倡在教育实践中调动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自为性,充分挖掘人的个性潜能,强调教育者“价值引导”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相结合,以符合教育的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给予受教育者指导性的帮助和指引,帮助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思考、自我选择与自主判断,培育自我教育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