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托柱转换结构设计要求.doc
2页1带托柱转换结构设计要求一、带托柱转换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 1/10 二者较大值;房屋高度 ≤24m 时可取底部一层二、转换层下部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应符合表 1 要求转换层下部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要求 表 1转换层设置位置 1、2 层时 ≥3 层时下部与上部结构侧向刚度比 γ e1 宜接近 1.0,应≥0.5 γ e2 应≥0.6,γ e3 宜接近 1.0,应≥0.8注:γ e1—为剪切刚度比,γ e1= 12hAGγ e2—为剪力位移比刚度比,γ e2= 2VΔΔγ e3—为等效剪弯刚度比,γ e3= 1HΔΔ上述内容详见 JGJ3-2010 附录 E三、设防烈度为 7 度(0.15g)和 8 度的转换构件(转换梁、柱)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四、转换梁与转换柱的中心线宜重合;转换层在托柱位置处应设置正交方向的框架梁或楼面梁五、转换构件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2 确定转换构件的抗震等级 表 2 设防烈度(房屋高度)6 度 7 度( ≤80m ) 7 度(>80m) 8 度抗震等级 二级 二级 一级 一级六、转换梁的构造要求1.转换梁的截面宽度应≥所托柱在梁宽方向的截面宽度。
2.转换梁上、下部纵筋配筋率和腹板内腰筋的设置应符合表 3 要求转换梁纵筋配筋率和腰筋设置要求 表 3上、下部纵筋配筋率(% ) 腹板内腰筋一级 二级 直径(mm) 间距(mm )应≥0.50 应≥0.40 宜≥12 宜≤2003.转换梁的加密区箍筋设置应符合表 4 要求转换梁加密区箍筋设置要求 表 4箍筋直径、间距 箍筋面积配箍率(ρ sv) 加密区部位直径(mm)间距(mm)特一级 一级 二级2离柱边 1.5 倍梁高及被托柱两侧各 1.5 倍梁高范围内应≥10 应≤100 yvtf3.1yvtf2.yvtf1.注:箍筋面积配箍率 )(bsAvs七、转换柱的构造要求1.转换柱的截面边长应≥450mm2.转换柱的轴压比和纵筋设置应符合表 5 要求转换柱轴压比和纵筋设置要求 表 5轴压比 柱全部纵筋配筋率(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纵筋间距(mm )应≤ 0.60 应≤ 0.70 应≥1.1(1.2) 应≥0.9(1.0) 应≥80,宜≤200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适用于砼强度等级>C60 时2)柱轴压比尚应按 JGJ3-2010 表 6.4.2 注的规定进行调整。
3)表中柱全部纵筋配筋率适用于采用 HRB500 级钢筋,当采用 HRB335 和 HRB400 时,应分别按表值增加 0.10 和 0.054)对 IV 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 0.103.转换柱的全高箍筋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箍筋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2)箍筋直径应≥10mm,其间距应≤100mm,箍筋肢距应≤200mm3)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应符合vfycv'转换柱箍筋设置要求 表 6不同轴压比下配箍特征值(λ v)抗震等级直径(d)和间距(@)(mm)体积配箍率(%) ≤0.3 0.4 0.5 0.6 0.7 0.8 0.9一级 0.10 0.11 0.13 0.15 0.17 0.20 0.23二级d 应≥10@应≤100 1.5 0.08 0.09 0.11 0.13 0.15 0.17 0.19注:1)箍筋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2)箍筋的体积配箍率 ρ v 应符合公式(1)要求ρ V≥λ v (1) ycf八、其它1.转换层设置位置不受限制;转换层楼板无特殊要求。
2.转换层以上的层数≤3 层时,上述要求可适当放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