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docx
10页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 按照标准类型,标准体系包括实体性标准、程序性标准两部分实体性标准从内容和指标上为学分的认证与转换提供依据,程序性标准则指的是在学分的认证与转换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和流程按照标准性质,标准体系包括基准标准、认证标准和转换标准三部分基准标准是其他标准的母标准,为认证标准、转换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它并不直接用于学分的认证与转换,其作用通过具体的认证标准和转换标准来实现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与转换标准,是指在学习成果认证或转换的过程中遵循的规范性统一依据,往往以文件形式公开发布学分银行模式下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框架见表2表2 学分银行模式下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框架标准类型标准性质标准名称标准含义实体性标准基准标准资格标准规定资格体系中资格的组成、层次结构及类型构成学分标准规定学分的价值内涵和计算方法单元标准规定衡量认证单元价值的指标构成认证标准机构认证标准标识学分银行认可的成果来源机构或学分接受机构专业认证标准标识学分银行能够认证的专业及其课程结构课程认证标准确定原始课程与标准课程的认证关系培训成果认证标准确定培训成果与学分银行学历教育标准课程的认证关系证书认证标准确定证书与学分银行学历教育标准课程的认证关系课程名称标准确定学分银行标准课程名称与实际课程名称的认证关系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标准确定非正式、非正规学习成果与学分银行学历教育标准课程的认证关系转换标准课程转换标准确定标准课程学分与接收机构的目标课程学分的转换关系证书转换标准确定标准课程学分与接收机构证书的转换关系学分兑换标准确定累计的标准课程学分与目标机构的学历或学位证书的兑换关系程序性标准存储规则原始学习成果存储到学分银行的规则与流程认证规则原始学习成果认证为标准学分的规则与流程转换规则标准学分转换为目标学分或成果的规则与流程复议规则认证与转换出现异议时的复议规则与流程评估规则对认证与转换工作进行评估的规则与流程2.标准的基本结构每类学习成果的认证标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思路,构成了一个标准族,如学历教育课程标准族、证书标准族、培训标准族和无形学习成果标准族等。
每个标准族都有其相同的标准模型,其结构可以是:标准模型={标准模板,标准文本,标准论证文本,标准修订记录}式中,标准模板为本族标准增加新的标准提供统一控制模式,它规定了本族标准的内容、结构、认证或转换处理方法等标准文本是标准的主体,它规定了某一类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关系标准论证文本是专家研究制定标准文本时产生的论证报告,是标准文本存在的依据或有效性证明标准是动态的,需要及时调整或修订以反映社会的发展修订应按规范和流程进行,并记录在案五、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1.基准标准(1)资格标准:定义了资格体系中资格的组成、层次结构及类型构成,规定了确定资格等级、资格类型、资格适用领域等应该遵循的标准和规范资格标准属于国家层面,由国家指定或专门设置的机构制定、发布和维护,并保证其得到有效执行在我国,资格包括证书、文凭和学位三种类型文凭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四个层级,学位包括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三个层级,证书包括资格证书、水平证书、技能证书、岗位证书等类型在资格标准中,通过对各类资格的整合、规范,增加了资格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为实现不同类型资格的互认与转换提供了参照统一的标准规范2)学分标准:规定标准体系中学分的内涵、衡量学分价值的因素以及学分的计算方法等。
学分银行中,各类学习成果以学分作为衡量的“货币”单位因此,学分标准是标准体系中其他标准的基础学分标准类似于欧洲为了推进学分互认而设置的ECTS学分,但欧洲并没有类似学分银行的中介转换机构,且ECTS主要是面向学历教育,ECTS学分标准只是为欧洲各高校进行课程设计提供了统一参照3)单元标准:认证单元是组成各类型学习成果的最小单位,也是用于学习成果认证的最小颗粒认证单元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内聚度以及可独立测度、独立认证的特性认证单元抽出了学习成果的本质内涵,有效解决了认证过程中各类学习成果之间的差异问题,确保了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间的互认、互通一个学习成果通常由若干个认证单元组成,一个认证单元既可以用于一个学习成果,也可以共同用于若干个学习成果[8]但单元标准并不能描述学习成果的全部内容,在描述学习成果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四个评价维度中,知识和技能较易分布在认证单元中,但某些综合能力在认证单元中却难以描述,而只能在课程标准中体现,情感维度可能主要应在学分兑换标准中体现2.认证标准(1)机构认证标准:是一份具有参与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的普通高校、高职学院、成人高校、自学考试机构、证书颁发机构、技术技能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名录,以及教育机构层次、级别信息。
层次标识了学历教育的层次,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以便实现等层互认;级别反映了学校的质量地位,有利于实现对等互认或学分折算当用户提交学习成果认证或转换申请时,首先要通过本标准审查成果来源机构或学分接受机构是否具有资格,属于哪一个层级,哪一个质量级别凡进入名录的教育机构都具有提供和接受学分的资格进入名录的教育机构一般都属于学分银行联盟的成员,按照联盟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对提交加盟申请的教育机构,将从办学资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严格的评估,确认符合要求者才能加入联盟,并进入机构认证标准名录教学质量差、办学不规范的教育机构,将从名单中剔除体现了学分银行的评价和调节机制2)专业认证标准:由专业名录和名录中各专业的课程结构两部分组成,用于标识学分银行能够认证的专业,以及确定学习者申请认证课程所属的专业学习者申请的认证课程如果超出专业名录,或者超出专业的课程范围,则不能进行认证为了提高标准的使用效率,往往优先吸收开设面宽的专业进入专业认证标准专业标准确定了专业层次、课程模块、课程学分和最低毕业学分等3)课程认证标准:确定原始课程与标准课程的认证关系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学历层次、课程类型、学时、考核方式、学分计算规则、课程综合能力等,同时规定了各个认证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要求等。
课程标准可以直接采用国家或行业课程标准,也可以由学科专家制定和维护4)培训成果认证标准:确定培训成果与学分银行学历教育标准课程的认证关系标准主要规定培训项目所对应的专业、学历层次、标准课程及学分等建立本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培训大纲,其中主要说明了培训的名称、机构、类别、级别、内容、教学环节、学时、考核成绩等5)证书认证标准:确定证书与学分银行学历教育标准课程的对应关系,用于将学习者取得的证书认证为某层次某专业某(些)对应标准课程及其学分标准的基本内容是以证书的级别、类型为依据,确定认证课程所属的专业和学历层次主要依据是证书考试大纲6)课程名称标准:确定实际课程名称与学分银行标准课程名称的对应关系实际上同一内容的课程,各教育机构的课程名称可能五花八门,为了便于认证或转换,需要通过该标准确定实际课程所对应的标准课程往往是多对一的关系7)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标准:确定学历教育课程、证书、培训成果等类型以外的其他类型学习成果与学分银行学历教育标准课程的对应关系这是学习成果认证最复杂、认证标准制定最为困难的部分在这类成果认证时,除原始成果本身外,还需要提供能够反映学习成果的各种证据,主要包括真实性证据(持有人身份、委托机构、产生背景、载体证明、验收结论、推荐材料等)、价值证据(所属领域、采纳证明、应用范围、引用记录等)、效果证据(应用效果、鉴定情况、获奖情况、有关评价等)等几个部分。
专家从这些材料出发,结合访谈、答辩、个人展示、现场考察、任务测试等环节,运用规范、推导、认可、评估等策略,使原始学习成果变得可识别、可衡量,然后与标准课程进行比较,最后确定认证的标准课程及其学分3.转换标准转换标准用于将学习者存储、积累在学分银行中的标准学分转换为目标机构的课程学分、证书或文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准学分整体转换为目标机构文凭的过程称为学分兑换,是学分转换的重要方式标准学分与证书的相互转换往往与国家政策有关,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转换标准的形态与标准形成的方式有关目标机构(也称为学分流向机构),在转换中具有一定的支配地位,转换标准只有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能得到实施,转换标准往往要吸纳他们的意见因此,转换标准的制定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学分银行联盟协商制定统一的转换标准,用于学分银行与所有加盟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换优点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比较统一规范,操作性强,转换效率高,而且标准可以保持稳定,不因增加加盟机构而改变,但未考虑各加盟机构的特殊性二是学分银行与每个加盟教育机构签订学分转换协议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充分考虑了各加盟机构的质量等级,但每增加一个加盟机构,就可能需要签订一份转换协议。
三是分级方式,即根据质量等级等标准,将加盟教育机构分类,每类分别制定转换标准转换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课程转换标准:规定了学分银行标准课程与目标教育机构课程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应的标准学分与目标教育机构课程学分的折算方法2)证书转换标准:规定了学分银行标准课程与可转换证书的对应关系,用于将用户认证到学分银行的标准课程学分转换为某一类型、某一层次的证书标准课程与证书的转换关系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三种证书转换标准由学科专家根据标准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证书的考核大纲,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制定,也可能是在专家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由学分银行与证书颁发机构签订转换协议3)学分兑换标准:规定学习者在学分银行积累的标准学分与高等学校学历或学位的对应关系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教育机构、接收兑换的专业、兑换的课程范围、兑换的学分上限、需要补修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要求达到的情感能力等兑换标准多以学分银行与文凭颁发高校签订的兑换协议的形式来体现4.程序性标准程序性标准是指在实施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和流程建立程序性标准的目的是保证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合法性、规范性、透明性,便于提高工作效率,接受有关方面监督。
1)工作规则:是关于实施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秩序性规定规则的基本要求是,工作人员以合法的身份,在合适的地方,使用恰当的标准,遵守既定的制度,按照公布的方式,完成规定的工作内容2)工作流程:是关于实施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程序性规定包括学习成果存储流程、学习成果认证流程、学习成果转换流程、认证与转换复议流程、认证与转换评价流程等因为操作模式的不同,流程也相应不同对学习成果的认证,既有面向机构的,也有面向个人的面向机构的认证是指将教育机构的课程方案作为认证的对象凡该机构学习者按照认证过的课程方案学习取得的学习成果,其学分可以被直接认定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因个体数量过多造成重复认定从而降低认证效率的问题面向个人的认定以学习者个体为对象,对其提供的学习成果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单独进行判断,主要适用于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六、标准体系构建的初步实践在标准体系的建设中,不论是政府强力推动,还是业务需求驱动,各地学分银行都结合地区实际进行了丰富的创新实践,并形成了各自的亮点虽然各地在标准的名称、标准的呈现文本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但标准体系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框架,涵盖了标准体系的基本要件1.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实践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启动较早,他们引入了标准课程和标准学分的概念,已经建立起了由学历教育的课程学分认定标准体系、职业培训等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