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课 太空一日(千年圆梦在今朝)导学案(含答案).docx
5页第23课 太空一日(千年圆梦在今朝)导学案(含答案) 第23课 太空一日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运用浏览的方法,借助小标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2.运用跳读式浏览的方法,梳理杨利伟遇到的意外和感受重点) 3.精读关键语句,学习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科学事业牺牲的无畏精神 (难点)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一 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牺牲(xī shēng) 低频(pín) 共振(zhèn) 五脏六腑(fǔ)舷窗(xián) 轮廓(kuò) 俯瞰(kàn) 确凿(záo)棉絮(xù) 步骤(zhòu) 无虞(yú)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炽热:形容温度极高;极热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模拟:模仿;仿照严谨:严密谨慎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烧灼:高温炙烫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惊心动魄: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任务二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杨利伟,辽宁绥(suí)中人,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
2003年11月7日,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颁“航天功勋奖章”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23分钟,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2010年,解放军出版社推出他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书中,他对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做了极为全面、详尽的描述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把握课文内容 1.概述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遭遇 2.依据文章小标题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第一人称复述示例: “我”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曾因飞船共振感到极度痛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飞船运行中“我"没有看到长城,却听到了至今也没有弄明白的神秘敲击声返回地面时,飞船舷窗出现了裂纹,这让“我”感到十分紧张,不过这只是虚惊一场,最终飞船平安着陆。
第三人称复述示例: 杨利伟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曾因飞船共振感到五脏六腑都要碎了绕地球飞行时,他仔细观察了地球表面,没有看见任何单体建筑物,包括长城,但他听到了神秘敲击声,却不明就里在返回地面时,飞船舷窗出现了裂纹,但他最终还是平安返回地球 任务二 表达感受,初识英雄 1.读完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呢?按照示例,也说一说你的阅读感受吧!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2.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和举动? 学习任务单 意外情况 心理感受 举 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要碎了 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 顽强忍受 神秘的敲击声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①_____________ 很难受;很紧张 ②_____;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③ _______ _________;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 恐惧、紧张;④ ______ 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重视这个过程 [参考答案] ①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②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③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④感到折磨 任务三 畅意表达,理解英雄 1.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请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的情况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奋不顾身,他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英雄?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够被称为英雄? 【示例】我认为英雄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岗位,不一定要为国捐躯凡是为了国家、民族、他人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贡献出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该被给予英雄的荣誉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而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是英雄,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是英雄,面对肆虐的病毒而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也是英雄…… 3.致敬英雄请给杨利伟写一封信,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示例】杨利伟叔叔,您好!我是一名初中生,我非常向往太空读了您写的《太空一日》,我深有感触:当一名宇航员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战胜危险的勇气和智慧我非常佩服您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成为一名航天员,和您一样遨游太空,为祖国的科研工作做出贡献 任务四 问题释疑 1.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
“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 3. 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 有何作用 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4.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 本题运用信息提炼法 (1)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 (2)看到地球各大洲和各国的方位 (3)特别仔细地分辨了中国各个省的方位 (4)俯瞰了首都北京 (5)看到了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5.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说明了什么?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6. “也许”“可能"等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删除,“也许”“可能"表示猜测,表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尘和高空不纯净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作者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 “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觉 8. 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不知从何处传来,也很难描述出它准确的声音,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 9.第51段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 10.作者为什么用单独的一段将飞船停住的时间详细地写出来? 这个时间是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神舟五号"成功的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同时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时刻 任务五 把握文章主旨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这篇由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