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pdf
19页高二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三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3、背诵精彩语段【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步骤 1:导入投影楹联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步骤 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二、自主合作探究【互动设计 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体味诵读节奏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 2 段,B组齐读第 2 段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 六字句 / 七字句体味文体特征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 段互动设计 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A襟三江而带五湖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E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F 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互动设计 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将分四组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后边小结边投影提问思考: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语言方面因素,特别是文情并茂因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互动设计 4】课堂诵读第 23 段,品读鉴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最后重点处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背景知识(见人教版教师参考用书P、193)参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动,流美飞动理由 1 落霞本无生命,当其自近而远飘向天边时,使人产生“飞”的错觉,无生命的落霞与有生命的孤“鹜”齐飞,有活泼的情态意趣,这样构成了动态美理由 2 落霞,孤鹜,一红,一白,相映生辉,加之衬以蓝天,碧水,于是明丽耀目,这就有了色彩美理由 3 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鹜的背景是水面,余晖渐消的“长天”与孤鹜渐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蒙,难辨何者为天,何者为水,浑然一色,这就有了整体美老师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动静组合、颜色组合、光线明暗组合等等都成艺术创作的元素,能够把自然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当然也须我们有这样一双眼睛激励提问与思考:文章中这样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句子、段落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多加体味、鉴赏学生齐读、讨论、交流、共同明确。
要点 2 表现手法之一是凭借历史典故A组学生整理第 4 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B 组学生整理第 5 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情怀/C 组同学整理第 6 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要点 3 抒情的基点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远,自然而巧妙,绝非无病呻吟与做作之态三、整合评价【互动设计 6】总结:读罢此文,我们为何为王勃自豪而又被迫他折服骈文形式要求非常严格,堪称“格律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抒情、文情并茂的骈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实感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充分调动文字形式的积极因素,犹如一个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着枷锁却能跳出优美的舞姿特别是在失望中充满希望、在痛苦中不断进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励后人的文化瑰宝四、拓展延伸【互动设计 7】赏析贾生投影诗歌与设问: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问题设计:试分析贾生这首诗的表现技巧上作业本)【评析】该诗运用典故、托古讽时,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效果颇好。
五、教学反思本文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贯彻“课文只是例子”的经典论断试图克服锁细与俱到,实践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的做法想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我还想体现媒体只是帮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简捷与明了高二必修三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1、熟悉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感情2、欣赏滕王阁序的景色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3、学习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2、实词和虚词的学习教学难点】1、事、景、情交融的写法2、课文背诵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积淀着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到处都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名楼不少,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些明楼因其精美的建筑和名人的游历题诗而著名二、文体常识:1、“序”: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赠序,即临别赠言2、“骈文”: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语句方面以骈偶和“四六”句为主;语音方面平仄相对;用词方面以用典和藻饰为主四、诵读课文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2、学生听名家朗诵集体自读课文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明确: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4、学生集体诵读课文五、初步感知课文并概括各部分段意明确:第一部分( 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 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 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 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第二课时一、课文分析第一部分:概写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突出人杰地灵扣“洪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历史久远。
时)星分地接,襟带控引由天及地,宏伟辽阔空)地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物及人,资源宝贵物)人杰主宾尊贵,俊采星驰由文及武,盛会空前人)文章先从地势与人物写起,借用铺陈的手法,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也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二部分( 23 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自然人文景观紧扣“秋日”,构成一幅“晚秋暮色图”3、立体感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浑然天成的绝妙好图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佳句4、虚实相衬渔舟唱晚”四句,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运用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眼界开阔,视通万里第三部分( 45 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扣“宴会”1、用典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北海”“东隅”不甘沉沦“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终军”表示请缨无路“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明确:典故的使用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联想更加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增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句的理解明确: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为有志之士所称道,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的精神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王勃在此化用东汉马援“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句,主要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和高尚的人生观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第四部分( 67):述自己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饯别”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三、集体诵读四、课外作业:1、熟读背诵2、完成:思考与练习二高二必修三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篇3教学设想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应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阅读鉴赏,而不应把“外围战”作为重头戏甚至架空分析,失去课的根基而应回归文本,坚持语文本色这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达到了内容与语言双赢的千古绝唱。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从内容和写法上去分析品味,感受语言之美再通过语言的仿写练习,有意识地强生运用优美且凝练的文辞来表达心志教学目标2、初步鉴赏千古名句,培养理解感悟的能力3、通过语言的仿写练习,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今天就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一千古绝唱明确本节课重点)二、诵读课文这么一篇传世之作,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美读文章就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老师和几位同学一起共同配乐诵读课文三、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1、有人曾经评价滕王阁序:它“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你最欣赏文中哪些语言,从内容和写法方面进行赏析小组交流)2、我们一起来分享,感受王勃语言的魅力要求:读出你选择的语句你的评析(从内容、写法方面)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点评,学生随时有感情的读课文板书: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内容方面:意象、意境艺术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用典、对偶、反问等)、炼字、色彩变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衬托、白描、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融情于景)必要时补充:大家看看这三对儿对偶句一样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偶的形式: a、正对(上下旬在意义上相近或相似的对偶形式)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b、反对(上下旬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孟尝高洁”“阮籍猖狂”c、流水对(上下旬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偶关系:句与句对偶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作用:表意凝练,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富于音乐美3、滕王阁序的美不仅在于体现了王勃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的复杂的人生情感,更在于文中大量精妙的语言,文中旬句是经典之言我们不再一一分析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感受文章之美饱含深情地全班齐读课文四、仿写拓展练习仿照文中的对仗形式,请以文中的一段为写作内容,或评点,或感受,写一副对联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学评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