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认识语言积累.doc
8页正确认识语言积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内容提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更加注重语言的积累,顺应了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本文试从三年来新教材教学体会出发,谈谈语文素养与语言积累的关系及认识,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具体做法,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策略探讨,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关键词:语言积累 前 言积累是人生的永恒课题之一自古便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警言告诫着我们积累是“量变”,它是实现“质量”的前提;积累是“储蓄”,它会给我们以赢利汇报;积累是“采花”,它使我们采得百花成蜜后陶醉其中;积累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再白手起家;积累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充实,更加轻松当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写过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也道出了积累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意义语言积累的意义,对学生首先改变着语文学习的观念,培养着语文学习的习惯语文学习不是单靠看看书,做做练习所能完成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要边看书边摘录,自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其次,积累为学生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一是动手能力基础,二是材料积累基础。
最后,让学习语文跟积累材料形成良性循环《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总目标” 中又提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每一个阶段目标都规定了要诵读儿歌、古诗、优秀诗文等,并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的积累一、正确认识语言积累1、积累是量化的过程,更是质的提升的必经途径积累不是把好句佳篇熟读成诵,背出来就叫积累而是把背诵的内容经过内化以后能在需要的时候复现出来,从头脑中提取出来加以运用所以,以识字为例,在能读、会写、会默的基础上还应该学会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学会一些识字的技巧,能举一反三以阅读为例,在增加阅读量的情况下,积累的内容便不只在积累词汇,甚至死抠段落大意,而更应重视整体综合感知,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和体验,避免琐碎,机械的解析与练习。
以作文为例,则要密切写作与生活的联系,提倡自由作文,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注意想象与创新意识的培养2、积累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心理过程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心理过程就其中的语言积累而言,它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记,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的基本条件,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不是一次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积累就是抄抄写写,是死背词语,语段,篇章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方法研究,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来积累语言,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例如在教完文本后,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写话小练习,根据课文排练一个课本剧,利用课文开展小小辩论赛,组织一些有趣的语文兴趣活动(成语擂台赛、古诗朗诵赛、小小故事会、新闻发布会等)学习语文要有输入,更要有输出,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3、语言的积累是一种综合性的积累积累是一个用得非常广泛的词语,涵盖面很大,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聚集生活经验,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聚集文化知识,都是积累各科教学,以广义上说,都是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积累文化、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经验。
而语文课主要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其中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言修辞逻辑等知识语言范例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因此,当我们打开每一册新教材,走进每一个单元,便会发现教材中对语言积累这一要求是体现得相当明确的例如:一二年级《识字》韵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一些基本词汇、反义词、近义词、谚语、童谣的积累,通过各《语文园地》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对句子的积累,对段落的积累,还有对相关内容课外知识的积累,到了三年级,教材中还出现了成语归类、三字经、歇后语、故事、古诗、童谣、对联等各种形式;但是积累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说中积累、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只要调动起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就可在无形中让学生积累到非常丰富的内容二、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下面就三年来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1、朗读中丰富积累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绚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西沙群岛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在读中想象西沙群岛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2、品析中深化积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 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课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如《燕子》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经有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燕子的灵敏、轻巧,同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为习作做好了准备学生在模仿写作中,写到“在微风中,在阳光下,西湖边的柳树悄悄地舒展着她的长发,斜着身子在湖面上轻轻地照下了美丽的身影呀!多美的春天呀 3、说话中沉淀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如教学《风筝》一文时,让学生把文章中描写放风筝的一段找出来,并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鼓励学生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自己生活中放风筝的经历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自己怎样放风筝的说话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按照自己活动的顺序整理好,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以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4、运用中深化积累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中已有的积累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如独立阅读课文《可贵的沉默》一课,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很多,如“左顾右盼”,作业中可以安排学生抄写这些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进行这类训练,我先让学生抄写词语,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灵活运用。
学生写句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摘录本上分类整理的词语,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5、课外勤于积累叶圣陶先生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在二年级课文《假如……》,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后,以课文为范例,写道:假如我有一根仙女的星棒,我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画一座美丽的学校,他们不会在寒风中流浪而是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成长假如我有一根仙女的星棒,我要给福利院的孩子画许多爸爸妈妈,他们再也不会孤独,没有牵挂,而是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假如我有一根仙女的星棒,我一定给没有家的小鸟画许许多多的大树,它们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家而伤心,让他们在森林中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有一根仙女的星棒,我要画出我心中所有的梦想……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情感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自然也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数量的要求和积累语言材料,加强背诵、诵读的要求。
三、语言积累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的策略《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重视学生的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