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docx
16页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的名称一起看看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欢迎查阅! ﻫ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1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ﻫ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ﻫ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ﻫ 三、教学目标 ﻫ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ﻫ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ﻫ 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ﻫ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ﻫ 七、教学过程 ﻫ 第一课时 ﻫ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ﻫ 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 地 人 你 我 他 一 二 三 四 五 上 下 ﻫ (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男女生对背──全班齐背) 3.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把学过的字读准确。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ﻫ ◆上天了,入地了,我和你都笑了 ﻫ 4.谈话:今天我们继续要来学习新的生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都藏在图画当中,我们要仔细看图 ﻫ (二)观察图画,集中识字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给插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取名叫小美、小丽、小刚)小眼睛仔细看图,想一想小美、小丽、小刚在干什么 2.学生反馈学生反馈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纠正读音错误的字) 3.根据图画,教师讲故事,随机出示要学习的生字 花儿开了 ﻫ 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红的,有黄的,好多的小蝴蝶纷纷来花上跳舞小美和小丽站在花前看花出示:足)小美伸出手指,(出示:手)嘴里开心地数着(出示:口):“一朵,两朵,三朵……”这时,小刚听到小美数花的声音(出示:耳),也跑来了他的眼睛盯着每一朵花,(出示:目)说:“我们种的花终于开了,太好了!” ①上面的5个生字,你认识哪一个字请你自由地读一读 ﻫ ②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ﻫ (重点正音:“手”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 4.看图了解生字所指的身体部位。
①(出示:5个生字“口耳目手足”和5张相关的身体部位图片) ②“口、耳、目、手、足”,分别指图片上所指的哪个身体部位说一说,给生字和图片配对 ﻫ (强调:“目”指的是眼睛,不是“木头”足”指的是脚 ③给“口、耳、目、手、足”分别组词 ﻫ (重点词语朗读: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5.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例:口可以用来喝水、吃饭、唱歌……(板书:喝、吃、唱)其他的类推 6.举字卡游戏 老师做动作,学生举字卡要求举得又快又对 ﻫ 师:我眨眼睛生:我举:“目” ﻫ 师:我摸耳朵生:我举:“耳” ﻫ 师:我张嘴巴生:我举:“口” ﻫ 师:我拍小手生:我举:“手” ﻫ 师:我踏小脚生:我举:“足” ﻫ (游戏中加强反馈:字卡有举错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和改正) ﻫ 【设计说明: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故事为切入口,与本课的生字学习相结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__(请自填)版)中提出的“在情境中识字”的建议并以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巩固,识字教学实现提效目标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ﻫ 1.学习正确书写“口”字。
ﻫ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口”字)认识关键笔画“横折”横折”只有1笔 ②观察“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居中 ﻫ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先描红,再尝试独立写教师巡视,及时表扬 ﻫ ⑤讲评“口”字书写要诀:“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⑥学生再尝试写一个更端正、美观的“口”字 ﻫ 2.学习正确书写“目”字 ﻫ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目”字 ﻫ ②观察“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目”字居中,字形瘦长,里面的两横,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ﻫ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书写 ﻫ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ﻫ 二描:描一个红字 ﻫ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ﻫ ⑤讲评“目”字书写 ﻫ 【设计说明:写字是识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能写一手好字,在教学中要“细化指导”,学生要“精化练习”逐步让学生养成观察、临写、改进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设计 1.用“口、目”各说一句话,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 2.猜一猜 ﻫ ①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二郎。
) ﻫ ②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生字复习:口耳目手足 (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身体部位图,说出对应的生字 ﻫ 3.词语复习: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ﻫ 4.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大家读得很准确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跟身体部位有关的一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认识新字 1.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ﻫ ①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打开书认真聆听 ﻫ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至少3遍在不认识的字上画上圆圈 ③指名分句读教师及时正音:“松”是平舌音;“钟”是翘舌音卧”字,学生不常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组词理解加深印象 ﻫ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古语的韵味 ①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尾字“松”、“钟”、“风”、“弓”读出押韵的味道 ②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读出韵味来 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说明:朗读体现低段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先读通、读顺课文,再读出韵味来,循序渐进,以读为主。
ﻫ 3.理解课文的含义 ﻫ ①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ﻫ 认读生字:站(翘舌音)、坐(平舌音) 生字扩词:站立、站直;坐下、请坐(注意“坐”与“座”的区别,“坐”是一个动词做动作,让学生体会其表示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京剧人物插图)分辨哪一个人物是“站”哪一个人物是“坐”将“站”和“坐”贴在对应的京剧人物旁 “如”的意思是什么 ﻫ 说一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配合出示:挺拔的松树图、古老的铜钟图) 动作体验:“站如松,坐如钟”的动作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的哪些人“坐如钟”的 ﻫ 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朗读“站如松,坐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ﻫ ②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ﻫ 同桌互相说一说“行如风,卧如弓”的意思 ﻫ 反馈交流句子的含义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人“行如风”的什么人“卧如弓”的(配合出示:竞走运动员的图片、卧佛的图片) 有感情朗读“行如风,卧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ﻫ 照样子,说一说 明如( )甜如( )。
ﻫ 白如( )粉如( ) ③小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说的是我们站着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一样端正,行走要像风一样飞快,睡觉时要像一张弓一样绷直身体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要这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习惯 ﻫ 4.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ﻫ 师引读: 站如—— ﻫ 坐如—— 行如—— 卧如—— ﻫ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渗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将理解外化为动作的展示,促进对俗语的体会与领悟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习正确书写“耳”字 ﻫ ①学生看书第10页,了解“耳”的笔顺 ﻫ ②观察“耳”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耳”,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 ﻫ ④学生练习正确书写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ﻫ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ﻫ ⑤讲评“耳”字 2.学习正确书写“手”。
ﻫ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手”字)认识笔画“撇”和“弯钩” ②观察“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手”,学生跟着书空 ﻫ 注意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ﻫ ④学生按照“四步骤”练习正确书写“手”字 ﻫ ⑤讲评“手”字,强调“弯钩”的正确书写 3.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谁写的字又正确又漂亮 ﻫ (四)作业设计 用“手”、“耳”口头组词,爸爸妈妈帮忙记录 ﻫ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2 【教学目标】 ﻫ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象形字 ﻫ 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 ﻫ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ﻫ 【教学环节】 ﻫ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走遍山野的脚,一对灵敏的耳朵,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一对明亮的眼睛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第3课《口耳目》去认识我们身上的这些宝贝器官吧! 二、图文结合,检查整体感知 (看图说话) 通过预习让小朋友们先认真观察一下图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