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钩沉职业教育论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2690033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3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钩沉_职业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对于历史的追寻永远都是对现实问题思考的一个部分,对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为了回答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陶行知关于职业教育作用的论述,关于职业教育教师、设备、生源以及关于学习外国职业教育经验必须立足国情的主张,对于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生利主义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如何发展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存在于我国教育先贤的论述和实践中因此,有计划地反思过去每一个时期的职业教育论述和活动,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成就卓著、影响最大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家从1917年至1935年,他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三大运动,而且不断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育主张究其一生,他的理论思考和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职业教育,但是他提出了许多与职业教育精神契合的观点      一、主张改造中国社会的职业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无论是专制国家还是共和国家,都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根本教育对现代国家如此重要是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改造社会。

      在陶行知看来,适合对中国进行改造的各种工具中,教育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工具   陶行知所谓的教育是中国人从西方学来的新教育,而不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总体来看,陶行知对传统教育是持否定批判态度的他认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却不能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处处都显示着落后,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传统教育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传统教育只许劳心的智识阶级受教育,而劳力者阶级不能受教育,智识阶级劳心而不劳力,读死书,死读书,不从事生产,则只有寄生在社会上,故而成为书呆子农工阶级只好劳力不劳心,做工而不读书,受尽剥削,还以为天命如此,不知道被剥削的原因,因此成了做死工、死做工的田呆子,任人剥削而不能自保利益如此一来,中国成了一个“呆子”国家,沉重的民族危机由此形成他说“中国现在危机四伏,存亡一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这山穷水尽的传统教育”因此,他主张打破传统教育,为民族国家生存找到一条生路   他认为,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国,但同样处在一个资本主义文明迅速发展的时代,由于1840年以来国门打开,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联系渐多,受其影响,所以“现代的中华民族是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唯一出路陶行知认为,“我们要想中国活起来,就得要在农业上扎根,在工商业上出头”。

      假如有一笔巨款,他首先要用它来“发展一些适合国民经济的工业”工业文明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业文明的衰落,与社会转型相适应,中国的教育制度应该有新的变化建立新教育制度的出路是立足本国国情,向西方学习他认为,要改革传统教育,要使所学切于实用,中国的教育只有一条路可走,即向西方学习,在使劳力者劳心的同时,使劳心者劳力他说:“现在英、美、法、意、日、俄的教育都注意到让劳心的人劳力,让劳力的人劳心,尤以俄国为显现体力与脑力结合、用脑与用手结合的结果可以使读书人为自己,为社会、国家、民族创造财富,从而形成新式的教育制度   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割裂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的国情,陶行知主张用欧美国家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对此进行改造,这就是职业教育制度他说:“欧美之职业教育,吾国曩未之行,此则急宜酌采者也他以欧美职业教育为参照系,批评清末以来的实业教育实施状况他认为,“实业学校办法弗良,学生应用其所学者,十仅一二,改营他业者,十且八九,致演成农不农,工不工,商不商之险状,此则急宜改革者也又批评当时的教育政策,要求确立“对于已在职业界服务之人民,教以改良旧职业之学识技能”的新政策   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正致力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平民教育与职业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他认为职业教育是第二期的或继续的平民教育在1923年陶行知所拟订的全国平民教育计划中,他计划在十年或五年之内,使12岁以上、25岁以下的不识字的人“受一千字所代表之共和国民的基础教育”,完成一千字的普通教育后,一般平民就有了读书读报的能力,“他们读了书,对于自己生计最有关系的职业,也可以从书籍报纸上多得些改进的知识和最新的方法”,有些学生在学完“平民千字课”后,“很想继续受职业的训练,求生计上之改善”陶行知认为,“这是更加要紧的”他认为,对平民进行职业教育更加重要,但必须在平民具有普通文化基础的条件下进行平民学完了千字课后必须实施一定的职业教育陶行知把它称为“第二期平民教育——职业教育”当然,这种平民继续教育并不是陶行知教育实践的主体为此,他解释说:“我们为分工起见,希望中华职业教育社特别加以注意作为总干事,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十二年度计划”中,就决定“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协力提倡职业教育”,并在本社内设职业教育委员会,以研究平民职业教育为宗旨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这种分工协同的关系是各界人士在中华民族教育的共同召唤下艰苦工作、密切团结的结果,对于现在我们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展职业教育具有启发作用。

           二、提倡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观点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功能、目的、师资、课程、设备、学生、成人职业补习教育都有深入研究   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他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自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年提出职业教育以解决生计问题为宗旨后,有人把职业教育理解为衣食主义,有人理解为生活主义陶行知认为,无论哪种理解都不正确为澄清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误解,确定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时代社会提出的必须回答的问题陶行知认为,把职业教育理解为生活主义的错误在于:生活主义包罗人生万象,教育的范围也十分广大,有什么生活就有什么教育;职业生活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也仅是全部教育中之一类,两者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以教育全体生活之目的视为职业教育之特别目的,则职业教育之目的何以示别于他种教育之目的乎?把职业教育理解为衣食主义的错误是:如果职业教育以衣食为主义,则靠遗产、乞讨、偷窃为生者也可以说是以衣食为主义,显然两者界限自应分明;如果职业教育以衣食为主义,则生活温饱者就可以不接受职业教育了;如果职业教育以衣食为主义,则学校教师的选择、职业教具之添置、学生之录取、课程之设置,难道都以衣食为标准吗?如果职业教育以衣食为主义,则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无形中会养成自私自利品质,这对职业教育的推广十分不利。

        既然生活主义、衣食主义都不适宜作为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那么什么才是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呢?陶行知认为,“职业作用之所在,即职业教育主义之所在”,即从职业教育的功能作用着手来赋予职业教育以理论根据他认为,“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所谓生利,就是创造物质财富或增加社会价值它一般分两类,一是诸如农民生产稻谷、工人制造机器一样生有利之物;二是像商人流通有无、医生治疗疾病一样做有利的事情实际上,第一类相当于今天我们常说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类类似于今天的第三产业故凡生利之人都是职业界中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是职业教育能否以“生利”作为区别职业非职业、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并不是陶行知首先提出的,而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提出的,但经过陶行知在与生活主义、衣食主义对比中的充分论证,生利主义成为近代我国职业教育界对职业教育功能认识的一个高峰,为以后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产生了广泛影响揭示出职业教育生利的功能就是抓住了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特质,这是职业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陶行知批判传统教育的弊端的有利武器据此,他认为,“中国读书的人不去生利,是一个极不好的现象”,他号召职业教育工作者解放读书人的双手,“使他们为自己生利,为社会生利,为国家生利,为民族生利”。

      这意味着不仅仅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为个人带来经济上的好处,同时,职业教育也能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服务这显然要比生活主义、衣食主义的职业教育观深刻得多了   在陶行知看来,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来说,强调职业教育的生利功能,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一文中,他提出中华民族的出路之一是必须创造一个富裕的社会,相应地,教育的出路是教人创造富裕的社会,而不是创造富裕的个人他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仅仅成为少数人发财致富的工具陶行知要求教育教人创造工业文明,创造合理的机器文明陶行知这个观点在当时只能是个幻想,现在看来也有过于夸大教育作用的嫌疑,但它的重要之处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工业化联系在一起,在实现工业文明过程中,“必须注重有驾驭自然的力量的科学”“科学是工业文明的母亲”陶行知认为,“现在中国和外国物质文明的高下,都从这利用天然界能力的强弱上分别出来”他强调自然科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自然科学在农业、工业上的应用必须依靠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根据中国是个农业国的国情,陶行知非常关心如何把自然科学原理应用到农村对农业进行改造,这就离不开教育作用的发挥他呼吁“教育与农业携手”,过去农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问闻。

      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的媒介”依靠农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力,这种教育就成了生利的教育农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在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也得到实现   陶行知把中华民族的出路与中国教育的出路、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反映了他对职业教育功能的高度重视既已确定了生利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相应地,职业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各行各业的生利人物无论教育为农业、工业、商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如何不同,它们作为一类教育的总目的是一样的,即生利      三、关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育      要能够生利,就要有生利的技能,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陶行知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一种技能,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倘若有一个人没有技能,则此人必分大家的利”因此,是否掌握技能是一个人能否生利、养活自己、贡献社会的必要条件而职业教育要培养掌握生利技能、能够生利的学生,就要有生利的教师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陶行知提出了作为理想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三条标准,即生利的经验、生利的学识和生利的教授法   所谓生利的经验即直接教授职业内容的教师必须是能生利的人,本身没有生利的经验而能够教人生利是不大可能的。

      陶行知以樊迟向孔子讨教学习稼穑遭到拒绝为例,说明孔子不懂农业所以无法施教对于职业学校师资来说,“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经验”陶行知提出的这条针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标准,不仅在当时是非常合理的,即使今天也同样适用   所谓生利的学识是指来源于生利的经验而又高于生利经验的科学知识,是属于学理层次的内容陶行知认为,仅有经验没有学识会导致故步自封,不求进取职业教育教师只有把经验与学识相结合,才有能力对事物进行改良   所谓生利的教授法是指职业教育教师在熟悉学生心理、教材性质的前提下,采用符合不同职业特点的传授方法由于职业不同,教授方法也应不同,有的课要先讲理论知识后实习,有的课要先进行手工操作再传授相关的理论,还有的课原理传授和技能操作同时或者相间进行   在理想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三条标准中,陶行知最为强调生利经验这一条因为如果不具备学识和教授法知识,只要有生利经验,学生仍然可以模仿教师的经验进行生产,只要能进行生产就符合职业教育的目的如果没有经验,即使学识高深,教授法也很难使用,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生生利之目的,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生利经验是判定职业教育师资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标准   陶行知不仅提出了理想的职业教育师资的三条标准,而且也提出了如何培养符合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