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26页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答题,在本试卷纸上答题一律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房主的阴谋得逞(chénɡ)了,与他接肩搭背从房里出来,拖拉着缠着绷带的伤脚,钻进跳舞的队列里,一瘸(qué)一拐地跳腾起来疯疯癫癫的样子,古怪滑稽不伦不类的舞姿,立刻带来不小的混乱B. 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sì)虐,草木调零,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一艘(sōu)花船,系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C. 然而,“似我”虽是创作的敲门砖,却是创新的绊(bàn)脚石,若只是在模仿前人的死胡同里兜兜转转,则是一叶嶂目而不见泰山,最终在机械重复里失去本真,此之所以“似(sì)我者死”也.D. 路的两侧是草坪和梧桐.间(jiàn)或有刻着李白、皮日休等人诗词的碑刻。
一粒粒黑黝黝(yǒu)的饱满遒劲的汉字,婉如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肃穆而又慈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能力字音考查的重点是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方言字要注意以义辨音,以形辨音,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错误的习惯误读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得逞”,意思是“得以实现(指坏的方面)”,“逞”应该读chěng;C项,“一叶嶂目”,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嶂”应该是“障”;D项,“婉如”的意思是“好像;仿佛”,“婉”应该是“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作为来自海峡对岸的一个小字辈,笔者曾有幸在台岛和海外场合,多次面聆先生的教诲,与先生有过极难得的个人接触交往那样的场合,大家都习惯称等他“沈校长”他是这样一位让人如沐春风的兄长式的长辈[甲]在台北、香港、新加坡以及那几次议题宽泛的研诗会上,只要有沈先生在场,就一定不会有冷场,隔膜,僵局的时候。
即使观念、旨趣多么不同的人物,他都能为大家找出共同话题,都能和你坐在一起,一无挂碍且一无矫饰地胡侃海聊——从两岸政经、琴棋书画一直谈到饮食男女[乙]这样几乎是无边界、无疆域的包容度和被接受度——可以和海峡两岸的历届朝野人物平坐论道,可以超越从台湾”党外”时期到今天“蓝绿”纠缠的多党恩怨而始终保持独立参与、协调沟通的知识人姿态,更能在围棋、桥牌、诗酒以至武侠诸般式艺上和天下英豪一较短长,[丙]又能以优雅的绅士风度和流利的英语在西方政经、科研、人文舞台上如鱼得水——如此这般,都使得沈君山当料起“海峡两岸第一‘高人’”的称谓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聆B. 如沐春风C. 即使D. 如鱼得水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B. 乙C. 丙【答案】2. C 3. A【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运用能力,重点考查关联词的正确运用能力正确运用关联词语,要整体把握语段的意思,然后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推断具体选用哪个关联词本题要求选出“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项,面聆:当面聆听符合语境;B项,如沐春风: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一是:比喻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此处运用的是前者意思;C项,“即使”运用错误,改为“无论”,“无论”与后一句“都”搭配,构成“无论……都……”,表示所说情况是已发生的事实文中“无论观念、旨趣多么不同的人物,他都能为大家找出共同话题,都能和你坐在一起,一无挂碍且一无矫饰地胡侃海聊——从两岸政经、琴棋书画一直谈到饮食男女”是作者对自己和先生几次接触之后,对先生在几次出现过的场合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进行判定和总结;“即使”要和“也”搭配,构成“即使……也……”,表示假设情况,不符合文章所叙述的事实D项,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使用正确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标点符号使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会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做题时可以用反选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A项,“冷场”“隔膜”“僵局”三种情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冷场”后和“隔膜”后的逗号改成顿号点睛】高考对关联词考查,着重于正确使用,即不滥用、误用等。
对于这部分内容,高考考查关联词的搭配是否得当、位置是否正确、关系是否合乎语意等另外,副词使用是否准确、介词使用是否恰当,也是高考考查的内容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的角度有: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做副词2.从词语的使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也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五十岁的时候,托翁写出深刻的《忏悔录》,对自己生活彻底进行了反思.并与很多旧势力决裂B. 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度,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C. 单霁翔在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推行的故宫博物院改革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启迪和引领了全国文物保护开发和文化传承传播工作D.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的强盛。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语序不当,修饰语位置不当,“彻底”应该放在“反思”之前;B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可以删去“使”;D项,两面对一面,“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大学办学能力的强盛”两面对一面,可改为“教师队伍的高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较强的办学能力”点睛】判断病句常用十招:①找主干,看搭配是否恰当;②看并列短语,“搭配”“语序”“分类”是否恰当、结构是否一致;③看否定词,语意是否相反;④看介词短语,是否缺主语;⑤看数量词,是否重复、矛盾或不科学;⑥看成对关联词,位置是否恰当;⑦看两面词,是否出现“一面”对“两面”;⑧看句式结构,是否杂糅;⑨看语意,是否明确、是否矛盾;⑩删除比较,判断是否赘余5.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请参照事例,运用演绎法,仿写句子,注意句式大体相似,逻辑清晰。
示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你既然要深入领略泰山的伟岸,那就应亲自去看一看,登一登答案】参考示例:有道是,脚正不怕鞋歪你既然清清白白,问心无愧,那就应笑对流言,昂首做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和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理解“演绎法”,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然后明确仿写内容和格式的要求,参照示例进行仿写本题关键在演绎推理的理解考生可以先总结一个普遍性的规律,再进行相似、相关联想,从生活中找一个具体的事例,最后按照仿写形式写即可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北京时间4月10晚,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湾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同步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不同于普罗大众对黑洞照片的“戏谑狂欢”,天文学家表示,事件视界塑远镜(EHT)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验证了爱因新坦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广又相对论曾预言,由于黑洞的存在,人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世界而形成的阴影,其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答案】首张 黑洞照片 发布 验证 广义相对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提取语段关键词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将语段分层,总结每层意思,然后综合起来归纳出语段的主要信息,最后从主要信息中提取主干部分,作为关键词第一层说的是首张黑洞照片发布第二层说的是天文学家认为首张黑洞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第三层说的是爱因斯坦对黑洞的预言综合三层意思,可得出主要信息:首张黑洞照片的发布验证了广义相对论据此提取主干可得出答案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