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与志人小说的叙事比较研究.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3365789
  • 上传时间:2022-06-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与志人小说的叙事比较研究    【摘要】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和史学著作《三国志》相比,二者在问世时间和内容选材上大致相同,但受到自身文体和时代的限制,在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叙事语言、叙事笔法与叙事立场上呈现“小同大异”的局面关键词】 《三国志》;《世说新语》;叙事比较I206          A          2096-8264(2021)28-0041-03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与志人小说的叙事比较研究——以《三国志》和《世说新语》为例(项目编号:JD2018022)一、 叙事内容的比较(一)选材谨慎,内容详实—— 《三国志》 叙事内容分析《三国志》是一部正统史学著作,选材真实,记叙详备目录中可见人物数量为441人,身份地位跨度较大首先是内容的详尽《魏书·武帝纪》依照时间顺序详细记载了曹操的生平事迹先简介其出身“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曹腾……养子嵩嗣……嵩生太祖”, 接着记叙其讨黄巾、灭袁绍、经赤壁之战等诸多战役,终记“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完成了对曹操一生历事的叙述选材真实,是另一特点陈寿对史料进行了仔细甄别,摒弃前人一些不可信的记载。

      鱼豢《魏略》中记载,诸葛亮自往见刘备,刘备待亮进奇计后才以上客礼之《三国志》中记载刘备经徐庶推荐拜访诸葛亮三次才见到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自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可见陈寿依据的是更为可信的《出师表》除此之外,陈寿还摒弃了大量鬼怪荒诞之事以求真实二)丛残小语,时间模糊—— 《世说新语》叙事内容分析《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记载的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的言谈轶事《世说新语》的叙事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多为“丛残小语”,少有完整故事情节,甚至断章取义如《赏誉》一则引王导的评价:“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峰距对比《语林》可知,本是一句埋怨却被简单断为称赞偶有情节曲折完整,如“王祥事后母”,但条目不多其二,对重大历史事件和时间的模糊处理第一,点明大致时代背景如“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第二,以人物的年龄作为时间背景如“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第三,以人物官职作为时间背景如“晋简文为抚军时”第四,即使确切到月日,也无法准确判断年份如“七月七日……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㡓于中庭”无法进行年份准确定位其三,选材主观,偏向娱乐目的,有些记载真假难辨《世说新语》中如“何平叔美姿仪”“嵇康醉如玉山之将崩”等谈资比比皆是。

      再如记载盗酒,有两个版本,分别為钟氏兄弟与孔氏兄弟,真假难辨其四,称呼前后存在差异如称呼桓温的方式有桓公、桓宣武(宣武)、宣武公、桓大司马、桓荆州、桓征等,形成割裂的陌生的美三)《三国志》与《世说新语》叙事内容比较叙事内容上,二者相似性较少,因此着重探讨二者的差异性其一,故事情节的完整与否《三国志》讲求历史的真实性,叙述大都具备逻辑上的完整性,如记载赤壁之战《世说新语》对故事情节的完整并不在意更看重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句话,将它们挑选出以实现编者的编撰目的其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冲突第一,对事件与时间发生准确性的把握程度;第二,选材用材的依循准则第一点可就《世说新语》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事件的模糊处理来分析第二点,《三国志》作为正史,所用之材首要依据的是客观真实性《世说新语》的小说文体具备正史不具有的娱乐性,在美学原则作用下,更倾向艺术真实二、叙事结构的比较(一)三书互见,合传带叙 —— 《三国志》叙事结构分析《三国志》共分三部分——《魏书》《蜀书》《吴书》,属纪传体断代史,为人物立传按照国属的分类,再依照人物地位逐层下分(一般依循地位尊卑,适当穿插时间先后),如吴书一为孙坚、孙策,吴书二为吴主孙权,构成全书的大框架。

      在此框架下,一个事件安上不同叙事视角,置于三书,形成“互见”如三大战役中的夷陵之战,《蜀书·先主传》《吴书·陆逊传》《魏书·文帝纪》中都有记载,三国历史被有机联系起来每卷之下的人物传中,诸多传内形成了“合传+带叙”的叙事结构带叙的对象出现在目录中的传主之下,所立为附传,放到正文中起配合正传的作用如《袁绍传》下附袁谭和袁尚,《董允》下附黄皓和陈祗等综上,《三国志》的叙事结构可概括为“以国为例,分撰三书”“拆分事件,三书互见”“合传带叙,相辅相成”这三点二)以类相从,条贯故事 —— 《世说新语》叙事结构分析《世说新语》全书分三十六门类编者将主题相同或相似的归入,构成网状结构门类自前向后的编排根据编者的褒贬态度开篇四门即为“孔门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第一始,至《豪爽》第十三,持赞赏态度;《容止》第十四至《简傲》第二十四,视为中立态度,但中立中存几分欣赏;《排调》到《仇隙》,则几乎全为贬斥每一门类里也有编排结构,为“条贯故事”以下标准:第一,以时代划分《德行》中1-9记东汉,10-14记三国,15-44记两晋,剩余记晋末第二,在时代划分前提下,某一部分集中写某一人物的相关事件。

      《德行》中第10条至第13条皆涉华歆第三,内容相近排列《文学》中,1-4记经学相关,5-65记佛学、玄学、道家相关,66-104记其他三)《三国志》与《世说新语》叙事结构比较就相似性而言其一,两书均以叙事内容作为结构依据《三国志》选择以国分书,《世说新语》选择以目的分书究其根本,都以叙事的主要内容作为参照其二,均较为集中地展现同一人物《三国志》为纪传体,在人物本传中能够集中展现人物《世说新语》将同一人物相关排列一起其三,均体现“互见法”《三国志》的三书互见,《世说新语》的人物处于不同门类之中其四,二者叙事结构中蕴含以时间为纵轴的编排上述皆已论证二者也存在差异其一,人物集中展现的程度《三国志》为人物立传,较《世说新语》更能集中展现人物其二,“互见法”对象不同比之《世说新语》,《三国志》的互见法不仅运用在人物身上,还运用在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上三、叙事语言的比较(一)笔法高简,重质胜文 —— 《三国志》叙事语言分析《三国志》受限于史学的权威,更注重历史真实性比之张隐《文士传》,同是记载阮瑀不应辟,《三国志》只有简单的概述,并无焚山之说之后也无歌“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的文采展露,只有作军国书檄的简要陈述。

      《三国志》不如《左传》等书文采飞扬,但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却更高《左传》中多出现梦境、神巫,虽描写生动,但常与历史真实相混淆《三国志》放弃了鬼怪梦境之说,是其文采不足而胜于质直的原因之一陈寿以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所写文章以富丽著称,可见陈寿非不能为,是不为也但过于追求简洁质朴,有时却造成了“网漏吞舟之嫌”如对“曹丕立九品中正制”等重要历史事件只寥寥带过,甚至弃之不写当然,可能是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二)玄远冷峻,自成诗味—— 《世说新语》叙事语言分析鲁迅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一言以蔽之,叙事语言具有诗性美其一,有限的语言阐发无尽的深思上文所述简单情节甚至无情节即是例子其二,诗歌的大量直接引用与自成诗味的语言如《文学》中“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再如《赏誉》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清新其三,巧用修辭运用比喻、对比、夸张等如“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孤松之独立,玉山之将崩其四,雅俗交融的语言特色如《任诞》篇中刘伶称诸君入裤的戏谑三)《三国志》与《世说新语》叙事语言比较就相似性而言,可以总结出:力求简洁。

      但《世说新语》更加注重文采,上述所说诗味语言即可证若说《三国志》是简洁中蕴雅正,《世说新语》则是简洁中见雅丽前者是典正的,修史学家的雅,和《诗经》中的雅、颂相类似;后者的雅,更是一种文人的雅,雅含趣,与《离骚》中的清雅相似四、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的比较(一)曲笔回护,巧寓褒贬—— 《三国志》的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赵翼《廿二史札记》中道:“陈寿作《魏本纪》,多所回护曲笔回护”是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部分隐藏或改写历史的真实性,指陈寿记录曹魏政权时多选择其功业进行大肆渲染,对他们篡国思想和行为加以冲淡甚至将其合理化如只为曹魏政权统治者立纪,认可其正统地位,司马氏政权直接来源于曹魏若不读裴松之下注《汉晋春秋》,便不知曹髦是如何在司马家族步步紧逼下退位并被其杀害的书中择取的解释,司马氏反成了“清君侧”的“忠臣”但若进行深究,可品一微妙《魏书》三十卷放在开篇,可作形势所迫,《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按理说应《吴书》在前,符合数字逻辑,但《魏书》后紧接《蜀书》,陈寿本是蜀人,可推测他顾念汉刘天下为正统书中寓褒贬于叙事陈寿在书中假借陆凯之口指责孙皓,再如对忠义之节的赞美通过对关羽、臧洪言行的叙述体现,对政治清明的赞赏通过徐邈对地方的治理有方的叙述来加以呈现。

      二)娱乐目的,妙隐褒贬—— 《世说新语》的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编写者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并非站在哪方政权进行审判,而是从文人角度出发,以纯文人的立场带之纯文人的审美将孔门四科置于最前体现了儒家传统的影响,而将崇拜风度、貌美等也纳入主要编写范畴体现了玄学之风,全书综合体现了儒释道共存的独特审美《世说新语》也采用了寓褒贬于叙事的叙事笔法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等,或通过对比,或借他人之口,暗含编者褒贬态度三)《三国志》与《世说新语》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的比较二书在立场上都与传统儒家有一定关联如《三国志》中对忠君讲义气的赞赏,《世说新语》中对德行的看重等提炼二者在叙事笔法上最核心的共同点——寓褒贬于叙事但《三国志》作为正统史书,继承史书创作的一些惯例,在每一人物传记的最后,都加上“评曰”,以简短几句话表达作者的褒贬态度,与“太史公曰”相似这是与《世说新语》在叙事笔法上最大的差异五、结论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叙事语言、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四个方面对《三国志》和《世说新语》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叙事的各个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寓褒贬于叙事,简洁的叙事语言,更有诸多的不同,如叙事内容的差异等。

      Reference:[1](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20.[2](晋)陈寿著,(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20.[3]刘强.对历史真实的冲淡与对艺术真实的强化——论《世说新语》的叙事原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23-33.[4]王秀红.《世说新语》叙事对时间的模糊处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80-82.[5]化晓方.论《世说新语》的叙事艺术及其历史地位[D].西北大学,2008.[6]宁稼雨.三国历史的不同记载——《世说新语》与《三国志》诸书对比举隅[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04):19-26+147.[7]李凤.《三国志》叙事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06):107-111.[8]崔峰耀.《三国志》历史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2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