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00kta电解锌渣库增容扩建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

43页
  • 卖家[上传人]:l****
  • 文档编号:219390728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7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总论1.1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金鼎锌业XX一期100kt/a电解锌渣库增容扩建工程 承办单位概况金鼎锌业XX始建于2003年,其一期工程是电解锌100kt/a,于2005年5月投产,二期100kt/a电解锌及碳酸锶将建成,项目总投资9.12亿元,目前年产值32.28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金鼎锌业XX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法人代表:道全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⑴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计办投资[2002]15号⑵ 有色金属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原那么规定(中国有色工业协会2001年11月)⑶ 我院与金鼎锌业XX签订的《金鼎锌业XX一期100kt/a电解锌渣库增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书》及设计委托书⑷ 我院2004年5月《金鼎锌业XX100kt/a电解锌工程渣库方案设计》⑸ 我院2005年1月《金鼎锌业XX100kt/a电解锌工程渣库施工图设计》⑹ 金鼎锌业XX提供有关设计资料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金鼎锌业XX一期100kt/a电解锌工程在厂区东面山谷建有总库容为232万m3的渣库,该渣库是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Ⅱ类场标准建成,渣库贮存堆放一期100kt/a电解锌,经三年来的生产运行,渣库运行正常,但库容已接近终期,金鼎锌业XX为使渣库能顺利接替生产,已在原渣库上游,征地271417m2(407.13亩)拟将原渣库扩建增容。

      2008年4月金鼎锌业XX委托我院编制《金鼎锌业XX一期10万吨/年电解锌渣库增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渣库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项目概况 拟建地点渣库增容扩建是在厂区东面山谷原渣库紧接的上游进行扩建,详见所附地理位置图 建设规模与目标金鼎锌业XX原渣库上游征地407.13亩,渣库增容扩建在此征地围进行,按原渣库向上扩建在征地围的考虑为430m长,新渣库扩建后的库容必须满足一期100kt/a电解锌及碳酸锶废渣堆存五年以上的需要 主要建设条件金鼎锌业XX一期100kt/a电解锌及渣库工程已建成投产,生产及生活设施已投入使用,场地三通一平条件已具备,库区周围有大量供渣库增容扩建使用的石料,河砂及其建筑材料可供使用,水泥、钢材可从兰坪县城购进,库址的土地公司已办好征地手续,渣库的增容扩建条件十分优越,但下步尚需作如下工作⑴ 现渣库现1/1000地形图测量;⑵ 渣库的岩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⑶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给渣库增容扩建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及建设提供必需的资料 项目投入资金及效益情况渣库增容扩建工程的总投资为2535.81万元,渣库扩建后增容198万m3,可供一期100kt/a电解锌及碳酸锶堆存废渣6年。

      每m3的废渣堆存成本为9元/ m3,渣库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作为100kt/a电解锌项目的附属工程,电解锌项目将产生较大经济效益2 建设规模及方案2.1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比选根据现场原有渣库及征地情况,渣库增容扩建可作出三种方案主要是增容的库容和新库的废渣堆积厚度来考虑,三个方案主要指标如下表金鼎锌业XX一期100kt/a电解锌渣库增容扩建方案比较表方案最终坝面标高(m)扩建增容(万m3)总坝高(m)总库容(万m3)渣库类别扩建投资(万元)废渣场最大厚度(m)服务年限(年)Ⅰ2400150.0090.85382.0三级1200 (8元/m3)354.5Ⅱ240919899.85430三级1782 (9元/m3)406Ⅲ2420233110.85465三级总坝高为二级2213 (9.5元/m3)507从上方案比较表中可分析出:Ⅰ方案:库容较小,不符合服务年限不少于5年的需要Ⅱ方案:较合适,渣库服务年限6年,渣库等别仍为三级,技术难度不大Ⅲ方案:库容较大,但总坝高超过100m,坝高已达到二级库,造价也较高,由于排洪涵洞上压的废渣达50m,与原排洪涵洞上压的废渣40m相差较大,加排洪涵洞非常困难,此方案不现实。

      2.2推荐方案及其理由经方案比较后推荐采用Ⅱ方案,其库容能满足不小于5年的要求,库的等别仍为三级库,与原渣库相同,构筑物的安全系数相同,原有的排水、排洪排沟筑物均可利用排洪涵洞上压的废渣最大为40m,与原渣库相同排洪涵洞连接延长在技术和经济均较合适3 场地选择3.1 场地所在位置现状 地点与地理位置渣库增容扩建工程在厂区东面原渣库上游,原渣库一直正常运行、其地理位置详见下附项目交通位置图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扩建场址的土地公司已办征地手续,场地为山区标地,有少量旱地种有农作物,征地面积271417m2(折合407.13亩) 现有场地利用情况现渣库及已征用的增容扩建场地在厂区生产区,场的水、电、交通及配套设施均已完备,场地已充分投入使用,布置有各种建构筑物3.2场地建设条件 地形、地貌、地震情况⑴ 地形地貌工程区最高峰海拔2962m,处于场区西北;最低海拔为2275m,处于场区冲沟水流汇入沘江位置最大高差约687m拟建场区地形起伏较大,标高介于2309.23~2397.47m之间,高差88.24m,地形总体上西高东低、两边高中间低库区为一条近南北向大型冲沟,沟谷呈“V”字型,右岸相对平缓,自然坡度约10~30,局部形成约85陡坎;左岸相对平缓,自然坡度约30~60,部份地段近乎直立;冲沟底自然纵坡坡降约6%。

      拟建渣库坝址地段相对较窄,处于沟口位置,有利于修建渣坝地貌上属构造剥蚀切割沟谷地貌⑵ 地震情况渣库处于新构造差异活动与地震活动较弱地区场地附近的断裂第四纪活动性弱,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地震影响主要来自场地以东的弥沙河断裂与黑惠江断裂根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环境特征、地震烈度衰减规律,该场地50年超越概率0.1、0.02相当的地震烈度值分别为7度(基本地震烈度值)及8度(罕见地震烈度值)渣库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⑴ 工程地质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依据出露的岩土层,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及植被发育状况等,共将测绘区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区,其中Ⅲ、Ⅴ又分为Ⅲ1、Ⅲ2、Ⅴ1、Ⅴ2两个亚区现概述如下:Ⅰ区:分布于测绘区西北端,场外挡水坝西约250m处地形陡峻,植被覆盖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出露的地层为下第三系始新统宝相寺组(E2b)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褐黄色,细粒结构,厚层状,岩石整体性、稳定性好工程力学性质好,为半坚硬岩类,产状为NW15∠31Ⅱ区:分布于测绘区西端,拦水坝石岸处地形相对较缓,植被覆盖好,不良地质作用本对不发育,发育小型浅表层塌滑一处。

      出露的岩土层为下第三系始新统云龙组(E1y)泥岩,紫红色,砂泥结构,中~厚层状,岩石整体性、稳定性较好,工程力学性质较好,为软质岩类产状为NW60∠15Ⅲ1区:分布于整个场区(含初期坝及拦水坝)左岸地形陡取代,右岸地形相对较缓,植被覆盖较差,不良地质作用相对较发育,发育中等规模崩塌一处;小型泥石流两处;小型浅表层塌滑六处出露的岩土层为上第三系上新统三营组(N2s)砾岩,岩石整体性、稳定性较好,工程力学性质一般,弱胶结,半成岩,为松散岩类产状为NW40∠25Ⅲ2区:分布于测绘区东端、场外初期坝东约100m处两岸地表相对平缓,植被覆盖较差,现为选厂等工业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出露的地层为上第三系上新统三营组(N2s)泥岩,深灰色~黑灰色,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半成岩,岩石整体性较好,稳定性较差,工程力学性质一般,为软弱岩类,产状为NW40∠25Ⅳ区:从西北至东南贯穿整个测绘区,分布于冲沟沟底,坡降为6%,宽约10~30m,发育冲沟一条,暴雨时对两沟壁及沟底存在侧蚀及下切作用出露的岩土层为漂卵石,成份砂岩,直径10~25cm,充填少量砂土,稍密,工程力学性质较差Ⅴ1区:位于场区初期坝址侧冲沟右岸,原为老火法炼铅厂位置,地势较平缓。

      出露岩土层为第四系人工堆积(Qml)人工土,主要由煤渣、矿渣、建筑垃圾等组成,结构松散~稍密,工程力学性质较差Ⅴ2区:位于场区外初期坝址东侧约100m处的冲沟右岸,原为硫酸厂位置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堆积(Qml)人工土,主要由粘性土及风化泥岩碎块组成,结构松散,湿,工程力学性质差,原为一滑坡地带⑵ 水文地质(A) 地表水拟建渣库所在冲沟区域,最高峰海拔2962m,位于西北端,最低位于东南冲沟出口即汇入沘江位置,海拔2275m冲沟中游(长1.5km)两岸山峰相对耸立,左岸地形陡峻,右岸地势相对平缓;冲沟上游支沟呈树枝状发育,群峰耸立,植被茂盛,为地表水主要汇集区根据1:5万地形图及1:5000地形图测得场区总汇水面积为5.3km2(初期坝前汇水面积4.9km2,挡水坝前汇水面积4.3km2),根据省水文总站资料该地区地表经流系数为0.4,椐兰坪县气象站资料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88mm根据计算公式:Q=αFA式中:Q——地表水径流量α——地表径流系数F——计算断面汇水面积A——多年平均降雨量得出场区年径流量为230万m3除渣库下游位置外,植被覆盖好,沟常年流水,且流量相对稳定,水流清澈,测得旱季常流量为432m3/d。

      由于地表径流距离短,雨水季节,场区洪水来得猛,去得快根据省水文手册,渣库按危害性小考虑,依据多年平均24小时最大降雨量,场区总汇水面积最大洪水流量粗算初期(50年一遇)为28.13m3/s,中后期(200年一遇)为36.33m3/s洪峰流量模数为2.0、洪水总量模数1.6、差系数0.6、偏差系数2.4B) 地下水库区无断层通过,为非岩溶地区,无导水构造地表为第四系松散土层或第三系风化的岩土层,深部为砾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等,砂泥胶结差,为松散岩类,孔隙发育,因此场地地下水赋存主要受岩土性质控制,为孔隙—裂隙型潜水,浅部以孔隙水为主,深部以裂隙水为主,富水性中等,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勘察期间,据对各钻孔的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地下水位埋深在0.00~15.00m之间,相当于标高2308.34~2387.84m,地下水位埋深起伏大,无统一地下水面,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土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属潜水类型位于冲沟斜坡地段砾岩,一般透水而不含水,仅地雨季地表水入渗时暂时含水,泥岩④2、⑤、粉砂岩⑤2、⑤3裂隙发育,岩石风化破碎,裂隙充填石膏,裂隙贯通性差,多呈闭合状,地下水含量较小,属基岩裂隙水,具弱承压性。

      深部基岩岩体致密,裂隙不发育,可视为隔水层主要含水层第四系漂卵石②根据工程地质测绘,测区共有三处泉水出露,均为下降泉,且流量极小,泉点q1为砾岩与长石石英砂岩接触带流出,常日流量为3m3;泉点q2从砾岩的坡脚渗出,常日流量为1m3;q3从砾岩的坡脚渗出,常日流量为3m3 地基土渗透性能分析根据室试验及野外试验统计结果,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GB50287-99),可以判定人工土①、漂卵石②、含砂土卵石③具强透水性;植物层①1、含卵石粉土③2、砾岩④、泥质粉砂岩④1、粉砂岩⑤2、⑤3具中等透水性;泥岩④2、泥岩⑤、⑤1具弱透水性;粉质粘土③1、③3具极微透水性D) 地下水腐蚀性分析勘察期间共取水试样3件,其中拦水坝、初期坝各取地水试样1件,地表水1件据水质分析表明,地表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