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钉钉创始人无招:不建议员工用微信聊天,要用10亿元扩张.doc
5页钉钉创始人无招:不建议员工用聊天,要用张10 亿元扩现在回想,无招觉得自己和兄弟就像集结号里那帮人,要不是因为傻,才不会没多想做“来往”的可能性,就带着队伍撸袖子接了任务但也是因为“傻” ,他们最终硬撑着把钉钉做起来了文 | 孙然钉钉创始人无招, 形容说自己就是个神经病,而且他要求 200 多人的钉钉团队都是神经病面试的时候,无招刻意会抛出些“奇怪”的题目,去测试对方能否如他所愿的热爱钉钉比如他会问: 「你用吗?」如果对方答用,他就会半带挑衅地追上一句: 「那你证明一下,把上所有的人都改成钉钉沟通,你做得到吗?」无招说,他允许团队的人使用发朋友圈,开公众号,但是不建议用聊天既然你这么热爱钉钉,加入进来,再用聊天就说不过去了让员工用钉钉去覆盖私人生活中的交流,这看上去有点“不讲道理” ,但他似乎就是在有意培植一种“信念”高于“逻辑”的傻气无招及钉钉的核心团队有钉钉团队内部人士对 36 氪透露,无招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在他手下干活压力很大,因为必须按照他的方式办事 2 月底为新一版产品上线作准备,无招每天在办公室熬到四五点,早上九点再回来接着干钉钉办公的那栋别墅总是灯火通明,“他不走, 别人也不敢走。
”在这种 “不讲道理”的完美主义下,今年 2 月 28 日,无招公布的钉钉数据是:用户量已经增长到 300 万,在去年一年,钉钉的用户增长了200 万无招也公布了新的野心——成为企业级消费入口消费”是新的关键字 开场动作就是砸下 10 亿元补贴,“ 钉”进企业的金库 办公室里的那些钱这 “ 10 亿元”是这么回事:钉钉联合阿里商旅、天猫企业购、阿里云、千牛、网销宝、阿里妈妈等事业部,对中小企业发放总额 10 亿元的的差旅、采购补贴内部代号“春泥计划” 砸下这 10 亿元的意图很明显,钉钉在培养用户习惯和粘性,让他们适应通过钉钉的入口,进行更多的办公场景中的企业端采购和消费怎么玩这场补贴游戏?举个例子,当你的公司今天员工实现了全勤,企业钉钉账户肯跟就会收到一张有一定数额的天猫超市卡,可以以促销价格购买微波炉、纸巾等办公室用品抑或是这个月公司用钉钉进行的视频达到一定时长了,员工通过阿里商旅买机票可能更便宜,回头通过钉钉系统走报销,也免去了繁琐的财务流程这释放出的信号是——在阿里巴巴的判断中,钉钉目前的用户基数和产品成熟度,已经足以开始承载更多集团资源,渗透到各种阿里的业务场景中,玩生态圈的游戏了。
阿里巴巴要把它扶持成为办公场景中的消费大入口这也是商业竞争中,阿里系的产品最“危险”的一点无论是飞猪、口碑等细分业务,就算暂时在行业内做不到老大的位置,一旦接入了阿里系生态的力量,总能获得一张最后战役的入场券 同类的小企业, 一旦游走到巨头身侧,也难免被吞噬的命运不过对于钉钉,今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了除了纷享销客、企业版等一票老对手,今年28 岁的企业服务软件 WPS 也从最早的内容编辑工具,迈进了协同办公等服务工具领域无招认为,企业服务软件刚开始都是以不同的单项功能点切入, 比如聊天、 企业通讯管理、甚至日报周报,但是一旦切入会逐渐放大(功能覆盖面) 当大家都在扩充功能点,往平台型模式演变如果继续维持单一的功能, 不仅难保 APP 的留存率, 由于无法开辟更多增至模式,也将陷入工具类贯常的难以盈利的怪圈如果说,从前大家同在一个内部被墙壁分成不同区域的斗兽场中,那么今年那些墙逐渐消失了在这个节点上,阿里钉钉放进了一轮 10 亿元的补贴不难猜想,今年大公司对小公司的碾压,会更加残酷和血腥创业公司需要开始舍命狂奔了钉钉此番砸下的 10 亿元红包,或许将开启企业服务工具的补贴战难以判断是企业服务领域的战役是否会速战速决。
但看共享单车领域的案例,当市场还没热遍,格局就已经被锁在膜拜和 ofo 两家身上这两家创业公司背后的巨头投资方,在经历了滴滴和 uber 的战役后, 似乎习得了用更大的资本速战速决的打法盈利另外,是时候考虑盈利的问题了尽管在赚钱这件事上,钉钉团队迄今为止的对外说法都是,相对于创业公司钉钉的优势是不缺钱,目前考虑的是创造用户价值,以后自然不愁盈利但这家公司仍然在悄悄地做各种尝试去年 10 月, 36 氪曾报道,有部分在钉钉上认证的企业CEO 称,未来钉钉会向平台上的第三方应用企业( ISV )收取渠道费用,彼时这一模式尚在洽谈中,而钉钉官方的回复是,“目前钉钉没有收费,但对未来的事情不予置” 时隔半年, 36 氪再次向钉钉求证,对方依旧没有给予确定的答复不过目前看上去,收取渠道分成或许是钉钉最有可能变现路径了从产品逻辑上看,世界上有两种 APP,一种工具帮助你消磨时间,靠尽量扩充流量和留存时间变现,因此天然对以上两点要素具有饥渴感而另一种工具的用户价值在于帮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简单说,能 5 分钟办完的事儿,决不让你在 APP 上耗 10 分钟无招对钉钉的定义,是后者目前在市场上,前者占了至少八成,多以广告费变现流量,而后者,只能靠服务收费,一旦开辟广告位,反倒形成了产品逻辑和盈利的悖论。
不过当 36 氪问及,钉钉日后是否会通过广告盈利,无招保留了这种可能性,给了个不置可否的开放答案 “来往”还在,社交还有戏吗?外界都以为“来往”团队早已人走茶凉,实际上它还挂在钉钉旗下,接受阿里巴巴集团的直接拨款,由一个几十号人的团队运作 2013 年,阿里巴巴集团高层下令做个“来往” ,追赶尽管有马云亲自背书和大量资源倾斜,一年半后来往并没能在社交江湖上打出一个水泡,甚至一度变成了外界调侃阿里的笑话无招也跌倒了低谷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拉着来往团队的十几个人出来做企业服务应用钉钉这次却做成了来往当年的惨败是无招的一个心结,不过他至今也没打算放下,“今天来往的团队来在我这里,继续搞我能罩着你,你就继续搞用户量就算下降了,也是瘦死骆驼比马大总会留下一帮神经病人觉得这件事情能干 ”想想无招的经历,这事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柳暗花明的事在钉钉上发生过一次,他或许想着,当出现某个切入口,来往也会有二度破茧的机会「我记得,许三多(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里有个团长说他认识一个人,把一件事当成最后一根稻草一样死死抓住,有一天我回头看,他抱着一棵参天大树只要你认为有些事情是正确的,坚持本身就是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