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383844101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的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 教学设想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形象的刻画应为教学重点可重点分析项羽这一人物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课文:(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才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已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板书文题) 二、作者简介 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背景简介 “陈涉起义”、“楚汉相争” 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四、朗读课文 五、对照注释,将文言知识分类归纳 (一)通读、正音: (二)找出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三)词类活用现象 1、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3、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4、范曾数目项王 (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5、道芷阳间行 (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6、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7、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8、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名词作状语:连夜) 9、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 16、不义也 (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四)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另外,“山东、河南、河北”也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 (五)一词多义(课后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①因(例句 出处 释义)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 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梦溪笔谈•雁荡山》 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 《促织》 于是、就 陈陈相因 成语 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原因、理由 ②如(例句 出处 释义)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指南录〉后序》 到、往、去 万事如意 成语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过秦论》 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子路、曾……侍坐》 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同上 至于 空空如也 成语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六)文言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 且为所虏(且:将;为所:为……所,“为”后省略行为主动者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干什么;者,代词,”何为”前面省略了判断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七)名句积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六、学生读课文,就字词方面质疑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中的字词 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朗读课文 2、抽查翻译(口头) 二、简要分析课文 全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立、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共写了以下几件事:曹无伤告密导火线)——范增分析情况激化矛盾)——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

      ——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 ,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有三起、三落: 三起: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1、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宜简略如果引发讨论,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土,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③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④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怎样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提示: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反之则为“不义”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

      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⑤讨论: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土气不同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由项伯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广东省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下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云南省大理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