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大山人美学.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38255613
  • 上传时间:2018-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大山人的绘画四美八大山人(1626 年-1705 年)是清初著名画家他出生在明王朝危亡之际,是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名朱耷,南昌人明朝被灭亡后,他为了逃避政治上的迫害,出家当了和尚,以后又当过道士 出家后他起过许多别名,其中最常用的是“八大山人”,常连缀成 “哭之”、“笑之”字样用于画作签名,以寄托抒发一种孤独、冷漠、高傲和悲愤苍凉之情八大山人的这种阶级出身、政治态度和迫于当时的处境,没有留下理论著作,只是留下了较多的晚年之画,都是成熟时期的作品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形式一、抽象与具象 哲学的力量,就在于使人更深刻地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观 八大山人的画,从表面看,他爱画枯枝、秃石、孤禽,寥寥几笔, 貌似“狂怪”、 “孤寂荒凉”,但让我们突出感受到的是,其绘画造 型的核心是人,他不奢望于表象的感触,而是追求发人深省的内涵, 摆脱了对象具体的真实性,而绘画出象外之象、意外之意、奥蕴于 笔墨之中„„八大山人绘画中的造型核心是人,正因为他摆脱了具体对象,所以能大胆地变形,具象之形、抽象之意,或者是抽象之形、具象之意,从不重复于生活,不媚俗于观者他画的鸟与鱼, 都是根据人的表情画出来的。

      生活中,鱼和鸟的眼珠都是不能运动的,没有传情的眼睑及眸子的活动而八大山人完全将鱼和鸟“人性化”了他画的鸟、鱼挺胸突肚,怒目而视,或不屑一顾地沉睡, 刻画了一种性格和人的气质,由于这种强烈的感应,也使人忘却或 无暇探究是何物似何形?它跨入了情绪所支配的抽象思维之境地也就是说,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的特点例如《荷花水禽图》便是这方面很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上,孤石平卧,残荷 斜挂,两只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 孤僻联系到朱耷的身世,不难看出它们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 特别是作品中的大片空白增强了全画悲凉的气氛,中国画这种善于利用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手法,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形 式全画笔墨简练、淋漓奇古,有着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并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二、宏观与微观 八大是善于宏观与微观者,他是站在两个极端来考察事物的例如他画的鱼,静与动,是从形态中体现出来的,一般人画鱼,总爱把鱼尾画成转翘形(其实这种形态只是在转弯时才有),而八大山 人则画成笔直硬挺,偶一看时,却像一条死硬的鱼干但当你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鱼时,你会发现鱼以最快速度前行时是笔直的,像箭一样飞驰而鱼在静态中,也是平直的,除了鱼鳃的微动外,没有一丝动感。

      这种动静感是八大山人在微观中获得的,传神真是微妙之极但是,在整个画幅的构思中,八大山人却采取了宏观的方法,打破了透视的局限,抛弃了生活中的视平线,在他之前的花鸟画却大多是有天地分界线的或视平线的,宋代绘画多是如此八大山 的目的,是要表达一个气魄宏伟的空间他扬弃了环境中的背景, 将其高度凝聚于主体上他的画分不出何处是天空,何处是地面,天地混为一体这就有利于画中气势的贯通和体现形式本身的魄力,不受任何其他视觉因素的干扰,笔墨挥洒在一个毫无拘束、浩荡无垠是空间之中,从而使观者看到作者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通过一花一鸟,可看到世界乃至宇宙万物之美他的思维奔驰在天地之间,具有大千世界无穷魅力 三、无形与有形 对于八大山人的来说,无形与有形是个哲学问题,而不是艺术技 巧的问题意思是说在无形的空间中, “有形”是为了“无形”- -为了无穷的意境,因此,我们在他绘画的空白处,读出了显示画家气魄的空间来 “无形”是为了真情的流露中国画,一般是空白背景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 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老子、庄子名 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

      万象皆从 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在中国文化中,石头与哲学、文学、艺术有着及其神秘的关系八大 山人爱画石头,古代哲学家、文学家几乎都爱谈石头、咏石头,把 石头当作为一种理想、象征、生命、性格、品质…..中国老子的“无形”和“石头”的哲学,是中国古代美学思 想的产物八大山人的一笔石,恰包容了这样一些丰富的内涵他的石头不是实形,而是虚形的,是线条的运动,是空间的造型,是理想的艺术境界抽象化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无形之形意境 在,空间(空白)并非虚无,无形在意,有形在境,画外有画这是八大山人作品构思中的“天人统一”、 “心物统一”、 “形神统一” 的美学思想 四、冷峻与孤傲从八大山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遭遇、孤独、荒寂、痛苦、 悲愤,对生活世态的爱与恨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以往对八大山人的评论中,常常提到“狂怪”、 “冷冷逼人”、 “孤寂荒凉”等,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因为,一个艺术家的生活与艺术、世界观与作品是两回事,并不完全是统一的,甚至是矛盾的例如,八大山人在题《枯木孤鸟图》中,巧妙透露了他的构思:“前门寂寂掩中,坐看枯枝带雨新 ”寓意它只是像冬天落叶一样,并非枝干的枯死,而 是孕育了即将诞生的茁壮新芽,内含无穷的生机。

      所以说“冷峻、狂怪、孤傲、清空出世”,只能说是他生活中的一面恰恰相反, 八大山人在艺术创作中并非消极因素在起作用,其绘画作品中蕴藏 着更多的是积极因素--借物抒情、感情充沛、生动壮阔、雄浑豪 放、气势轩昂,这既是作品的主要方面,也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因 此,他的作品才博得欣赏者的共鸣正确解析八大山人的美学思想八大山人的美学思想, 就要看到他的对立统一性,这正是他在痛苦中所能诞生伟大作品的 根本原因正如悲剧的积极因素一样,它的力量常常胜过喜剧八大山人敢于突破古人而又将传统的精华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创造与继承上堪称典范在美学中,微笑是美,眼泪也是美,悲剧更是一种纯洁崇高的美 所以有人说,伟大的作品总是诞生于痛苦之中八大山人的作品,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中产生的八大山人曾有这样的题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可见八大的画是用墨和泪写成的, 这是对故国悲痛眷恋之情,是一种痛感的美这种痛感的美转化为八大山人的美学核心是“无形”,表达的对象是“人格化”的体现他把中国画的本质和艺术表达的境界提到一个新高度,真正体现了 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技巧他的写意气魄与内涵是前无古人的,开创了美术史的一代新风,并作为一种民族艺术而流传下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精编初中体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3篇.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京珠高速辅道污水主干管改造工程的公告环评报告.pdf 最新派出所副所长竞聘稿.docx 八 年 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总成南浔南浔经济开发联谊路以南湖环评报告.pdf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研究 毕业论文.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4万吨塑料制品项目环评报告.pdf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仁恒海和院二环评报告公示环评报告.pdf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富五金加工场年产200万把锁具配件建设项目环评报告.pdf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九五御峰景苑(一期)环评报告.pdf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万台网络机柜生线技改慈溪市观海卫工业园区桃东路号宁波格澜环评报告.pdf 事故报告制度论文28258.doc 西点师工资颇丰,轻松过小资生活.docx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毕业论文.doc 预应力束张拉顺序对锚下局部应力影响分析.pdf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15500吨染色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pdf 一名特级教师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doc 一级建造师考试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 经典版.doc 八年物理下册第七章单元测试题.doc 西藏2016年下半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三类企业均应具备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考试试题.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