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我国心理减压机构发展问题.docx
7页浅析我国心理减压机构发展问题 贺圣洁 白雪婷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如何认识我国目前心理减压机构的发展难题,如何面对社会大众对心理减压的有效性、专业性认识不足的现状,是我国心理减压机构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关键词:心理减压机构 心理咨询 心理服务体系一、心理减压机构发展概述1、心理减压机构的含义心理减压是对人自身的心理进行缓解宣泄的一种方式,源于心理咨询并高于心理咨询心理减压机构主要是针对心理健康被忽视及压力过大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压力倾诉排解的机构,其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内容2、心理减压机构发展概况(1)公益性组织与机构的建立首先,现存的具有基本服务功能的心理减压机构多分布于医院、学校、军队等医院的心理减压机构多偏向为病痛困扰的病人纾解焦虑;学校的常见心理机构是心理咨询室、心理减压室,通过咨询交谈及各种减压活动引导宣泄;部队中,常见的是通过音乐、沙盘、宣泄人、团体箱等合理减压,舒缓官兵的紧张疲劳其次,我国的公益性心理服务组织已经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存在,各地已经建立如自杀预防热线、民间社会公益性心理援助组织、心灵伙伴公益服务热线等组织,它们为降低社会负面效应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商业化心理减压机构的发展首先,在传统商业模式中,减压方式大多偏向于心理咨询,随着时代发展,新型减压方式如借助音乐、宣泄人、沙盘、VR等大量涌现,传统机构也有了新的扩展以壹心理减压机构为例,它将传统线下的咨询、排解等线上化,依靠心理咨询,心理课程,心理测试,心理FM等方式成功地实现商业化,目前累计拥有1200万用户,632名心理专家,600多位专栏作者,并且其还和全国792家心理机构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将传统心理减压机构发展引出新方向此外,伴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内容付费,知识变现,泛心理学开始流行,使个人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发生了新的转变它们使得从事心理咨询服务行业的人员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也破除了心理健康咨询需求者的心理障碍,无需面对面也可寻求帮助3)心理减压服务人员队伍的储备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虽然逐年增加,但储备量远少于社会需求2017年我国高等院校有2916所,其中设有心理学部/院/系的约427所;2018年,中国心理学会全国性会员近9000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德国平均每万人中有2.4个心理治疗师,美国每100万人中,有大约1000名专业人员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而在中国,每100万人中,只有24位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因此,国内市场空缺较大,发展前景广阔二、心理减压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1、服务体系不完善在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大部分行业如金融行业、教育培训行业、计算机行业等尚未开展心理减压服务或开展少,忽略心理压力对员工及企业的影响这就使得职业人群的心理压力普遍未得到重视,且许多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心理减压场所、模式过于单一,无法适应员工的实际需求此外,目前流行的心理减压模式都从西方国家引进,缺少适合我国国人东方文化的减压模式例如,美国的拥抱师通过长时间的肢体接触来传递解决人类复杂的情感需求,但这一模式在中国的接受程度就及其有限值得借鉴的是,日本将其演变为成人包裹减压方式,是将人裹在一块透气的布中,模拟在子宫内的舒适感,达到缓解紧张的情绪,这就容易被大部分的日本人所接受中国和日本虽然都处在东亚文化的大环境下,但就减压模式发展的进程而言,“中国特色”的发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2、专业程度有限首先,心理行业人才稀缺心理减压机构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许多机构和个人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行业获利难度较大,这也是许多心理咨询师选择离开本行的原因之一其次,心理从业人员专业度相对较低,自从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取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证书考试后,心理咨询培训和考试开始由民间力量开展,导致心理服务市场专业程度参差不齐、监管缺位等问题接踵而至。
目前较多心理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较低,大多没有医学或心理学方面专业学习背景,只经过短期培训考取证书,这使得从业人员专业程度令人质疑扰乱市场秩序,导致缺乏受众的信任此外,中国心理学行业发展现状与西方国家相比较,缺少明确的知情同意原则、保密原则、与来访者关系等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西方国家均存在心理学家或者说心理学从业者特定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而中国的心理学从业者道德准则和行业规范缺乏具体执行力度,缺少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这就使得大众对心理咨询与减压的不信任度无法降低3、公众认识度不高首先,部分社会公众对心理减压机构接受程度不高,对心理咨询服务的认识不明确,对心理减压行业不信任或存在偏见,使得许多心理减压机构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以至于陷入窘境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咨询费用偏高是传统心理减压商业模式发展的一大瓶颈现有新晋咨询师一小时的收费约为400元左右,接受督导的费用约为600元左右,接受个人体验的费用为400-1000元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心理减压服务的普及设立了门槛同时,我国心理减压机构地域发展偏向问题严重,受经济文化影响,沿海发达城市对心理减压接纳度较高,发达城市试点及推广普及面较广,而在发展中地區普及缓慢,多数市场未得到充分开发。
地域、经济条件等限制,是大众对传统心理咨询接受度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其次,社会人文关怀的缺失,舆论的不良倾向,对待有心理疏解需求群体的错误看法,这一系列因素使得某些人群过于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从而忽略减压的需要性,致使社会公众对于心理减压认知度不高三、 心理减压机构的发展建议1、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首先,在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尚未大范围普及的情况下,《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名单及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提出的完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心理减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北京市西城区、朝陽区等、天津市全部市辖区、湖南省长沙市、海南省三亚市等试点地区,人们遇到心理不适及情绪障碍时,有望在身边就享受到方便、可及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基于此,应当更进一步开展针对职业人群的心理减压服务,为在职人群提供健康宣传、咨询倾诉、减压方法等服务,传递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借助外界心理调节方法和缓解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方法,为职业人群提供方便高效的减压途径此外,基于文化背景的心理减压才是最适合的,在东方,既要考虑我们接受的科学的严密和实证,也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可以借鉴芳香疗法来发展中国自古就有的焚香静心;引用道家、儒家的思想与现代大众生活方式融会贯通,减轻心理压力,道家无为而治、儒家中庸之道都赋予了中国所特有的心理减压思想。
2、加强心理减压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要加强减压机构与专业人才对接,提高机构专业性、规范性、完整性首先,要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优势鼓励专业人士加入共同发展减压机构;还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同时,也要聚焦心理应用,参考发达国家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标准,以学历教育为主,促进社会心理减压服务从专业化、标准化、产品化、品牌化、职业化到行业健康发展二是继续完善行业规范准则及行业协会组织,约束机构行为,要求各类机构共同遵守规范,遵守普遍道德准则,对大众有更深刻的人道关怀和理解沟通,让心理减压行业更好地发展3、普及和提高心理减压的大众认识度第一,应当正确引导大众舆论,搭建一个保密性强、人性化服务、情感倾诉的平台,精准研判大众诉求,让大众公开、正确、理性接受心理压力健康减压,认识减压的必要性及合理性通过线上互联网微博、公众号平台推送等,线下走访、车辆广告、社区宣传栏等途径来引导大众正确认识心理减压第二,要使心理减压机构深入基层城乡社区是社会服务的基层单位,应当注重促进辖区居民的心理健康,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服务,建设心理减压健康服务网络,促使心理减压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城乡,使得城乡人群心理减压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
四、总结综上所述,国内心理减压市场需求庞大,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应从多个方面采取适当措施,完善社会公众对心理减压的认识,健全心理减压社会服务体系,努力为我国心理减压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1]盛世华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2019-2025年中国心理咨询行业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研究报告[R].深圳:盛世华研,2019.[2]韩布新,杨谦,李慧.我国心理学机构建设与招生的大跃进.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报告者论文摘要集,2014.[3]王国强.心理健康助力全面小康[N].人民日报,2017-09-25(07).[4]徐菁菁.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修养[N].三联生活周刊,2019-12-19(封面).[5]陈雪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 33(3):308-31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