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史记XX9642;留候世家》有感.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26816211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1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史记XX9642;留候世家》有感 论归隐与仕途 ——读《史记X9642;留候世家》有感 李达161班陈舒芸 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刘邦身边的得力助手,能统筹布局,能带兵打战,可却偏偏不爱官场利益 《史记留候世家》中便有记载,留候跟从皇帝去攻打代国,出奇计攻下马邑,以及立萧何为相国,之后留候和皇帝从容地谈了很多天下大事,留候常说:"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这段话开始我还是很不理解的,那时的张良立下累累汗马功劳,对于一般的大臣来说,他们巴不得在皇上身边多待几年觉得有运气可能还会得到皇上的青睐,升个官,发个小财,颐养天年什么的可张良却执意摆脱官场,去过算是归隐的生活,毕竟他还是挂着"留候"这个名号的,且他后期也与吕后有接触倒是像极了南朝齐梁的陶弘景,可能张良并不具有隐士思想,只是在官场累了,想过自由的生活罢了 并不同于晋宋间的宋炳与元代的吴镇,即便是皇上下令征召也不去,不和官方打交道,张良只是奔波太久,想停下来休息而已。

      他也想过过那种可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生活吧虽说这是后期李白的诗句,但那种意境,着实让人向往也是,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样的日子,敢问世间有谁不想要呢 我相信,一定有人觉得张良归隐很傻,但我却并不这样觉得当一个臣子愿意放弃荣华富贵去追求自由生活时,无非就那么几个原因也许是想休息了,就像是古人喝烈酒喝醉醒后都会习惯性品茗一样在大醉后来一杯清甜回甘的白茶,清去残余的酒香,留下的萦绕唇齿的茶香不也是一种享受另外,《史记》中有记载:"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说明张良已经没有带兵的能力了,也只能出谋划策且"留候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说明张良早有归隐之心,但这时天下尚未平定,所以留候坚持着服侍高祖但刘邦已平定天下,张良遂了自己的心愿,有何不可 再者,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功成,便要全身而退人们说:"伴君如伴虎",功成却不身退,便是要与虎谋皮,但这却并不可能,张良也是看出这一点了吧想想历史上,来不及功成身退而落了兔死狗烹结局的可不少伍子胥、岳飞、于谦,哪一个不是尽心地服侍君王,哪一个没有为国贡献可最后呢却被那位高高在上的王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而与张良同期的韩信,为高祖收复燕、代、齐、赵,最后却被诛三族;越王时期的文种为越王出谋划策,收复吴国,最后却被越王逼迫举剑自杀。

      这一桩桩,一件件,可不可笑范蠡说的没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没有君王会愿意留立下大功的臣子,最后也只会是兔死狗烹,所以,如范蠡与张良这样,选择归隐才是明智 而且,对比起明代陈继儒,张良的选择可谓是着大众之眼光,随心自在陈继儒明是归隐之人,却爱和官家打交道,因此被世人诟病"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家"实在是可怜而殷商时的伊尹,商周时的姜尚,元末的刘基他们时机来临就出山,没有时机就隐下,这样有何意义归隐反而成了他们为了仕途而撒的网,难道这样就正确吗如果是,那张良的安然归隐又有何不可 我觉得,用"不伐己功,不矜其能"来形容张良再好不过,这"不伐己功,不矜其能"要的便是一份淡然;而张良归隐求的也是这份淡然,相对比来看,这归隐与品茗又差不多,这品茗之人品的不也是一份淡然吗像蒙顶甘露的齿颊留香,祁红的"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武夷岩茶的馥郁丰富这都是归隐感受,也似人间百态 想想,一个人归隐自有道理,是累了要休息也好,是为仕途铺垫也罢,抑或是为躲避君王的绝情总是因为有一丝厌倦灯红酒绿,渴望清闲雅致,才会选择归隐,或许只有那远离尘世烦扰的青山绿水之间才能安放自己的灵魂。

      所以对于张良的归隐,我欣赏 (指导老师:张芝兰)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