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doc
6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解读山西省教委教研室 刘宏光新大纲是根据我国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从我国的国情和 21世纪人才的需求出发,以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依据;以地理科学在新时期的新特点作探索,为教材编写、教学、学生学习等过程的顺利完成而制定的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依据,教学大纲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教学日程的法律依据,因而大纲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大纲与教材紧密配合使用,例如:对教材知识点、技能训练、思想教育的具体把握程度、处理的深度与广度等问题,体现其指导作用一、肯定了地理学科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新高中课程计划规定,在高中三个年级都开设地理课,高一年级设地理必修课,每周 3 课时;高二年级、高三年级设地理限定性选修课,分别为每周 1 课时和每周 2 课时此安排在高中普遍削减课时的形势下,不能不说是对高中地理课重要性的一种肯定虽然高二、高三地理只在文科类预备教育中开设,且课时较少,但这表明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相信直接关系到公民基本素质水准的地理学科必将在中学教育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广大的地理教师不会再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
二、大纲体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纲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对知识点有具体要求外,还在每一单元中将“智能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求“单独列出1、智能训练包括以下一些内容①分析能力“读图分析、综合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等能力②操作演示:演示地球公转与自转,解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如昼夜交替与四季的形成③绘图说明:画出不同季节太阳光照图,以此掌握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④联系实际:将地理中涉及到的部分概念、理论与自己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⑤社会调查能力:调查学生所在地城镇的地域功能区分情况⑥观察能力: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如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⑦应用能力:运用有关专题地图、航片、卫片等获取所需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完成承担的课题任务⑧演绎推理:根据中心地理论模式图,认识中心地理论的建立过程,知道演绎推理是认识规律和建立理论的一种方式2、思想教育要求包括①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②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③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这是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④深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⑤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以上将“智能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求”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与概念的同时,也具备了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和处理现实中发生的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树立起牢固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观念,这些观念将会直接左右学生的行为规范三、知识更新,构建新的学科体系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文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科学,不论认知识结构到内容都有很大变化,崭新的科研成果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价值,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指示,对中学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要让学生掌握最新、最实用的理论和成果,剔除那些陈腐无用的知识,使他们能学以致用新大纲在知识调整方面,最大的举措是削减了自然地理的内容,而加强了人文地理的比重例如:高一必修课教材的 10 个单元中,自然地理占 4 部分,人文地理占 6 部分高二、三年级全部为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中的天文、气象、水文、生态等部分难点被删除,人文地理中增加了一些新观念如:人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加了重要的理论,如人口的环境承载力、区位论、城市中心地、文化扩散、综合国力;增加了新的内容,如文化景观、领土与国力、地理区域研究的方法论和现代化手段等。
知识体系有了新的调整高一必修课内容,为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人地关系;高二年级为人文地理基础知识;高三年级关中国地理区域研究高一必修课改以部门自然地理为线索编排教材,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采取由远及近的角度来组织内容,这也是按与人类关系密切程度而分的各大环境:宇宙环境——大气环境一一海洋环境一一陆地环境一一人类的生产活动,增强了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 人文地理有大幅度的调整:原内容涉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环境等方面新内容涉及农业、工业、聚落(城市和农村)、地域联系 (交通、通讯、商业贸易)、旅游、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这种调整的好处是知识更为条理化可概括为:①人类活动:农业、工业、聚落、旅游、地域联系;②存在的四大问题:人口、粮食、环境、资源;③解决四大问题的措施:可持续发展四、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共计四项,教学目标分年级而设,高一年级共四项目标,高二、高三年级共五项目标其中,高中一年级的教学目标的第一项中有:“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可作如下表述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清楚,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地理的综合性。
图中数字代表的作用简述如下:(1)自转、公转、黄赤交角等改变太阳光照,使大气形成环流从而产生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2)太阳光照使陆地上的生物、土壤、岩石发生变化3)太阳光照使海洋上的降水、气温、水温、盐度出现规律性变化4)阴晴雨雪天气使太阳光照受到影响5)阴晴雨雪冷热对陆地环境影响巨大6)阴晴雨雪冷热对海洋环境影响巨大7)陆地状况 (沙漠、植被)使大气状况也出现差异8)陆地环境对宇宙环境影响不大9)陆地环境通过径流对海洋的盐度、温度产生影响10)海洋环境对宇宙环境影响不大11)海洋环境对大气环境影响巨大,海洋便空气的湿度增加,温度的季节差异和纬度差、日较差都缩小12)海洋环境对陆地环境影响很大,通过大气的过渡作用使陆地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五、大纲中特别强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要依据本大纲,对学生传授地理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训练地理学习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此,应严格依据本大纲内容要求,进行地理教学,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厂使他们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2、 “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地理的目的: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掌握改造自然的能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将知识分层次处理)深入浅出,同时引用适当的图表资料加以佐证,有条件的地方,可运用多媒体作辅助教学;同时,结合必要的野外实地观察、社会调查等3、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以及独立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什么是 “地理观察能力“呢?它是指对身边发生的事物,根据地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例如:我国大中小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城市环境污染、城市问题普遍存在对此问题,一般人认为应该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与速度,以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城市问题用地理学的观点来观察分析此问题,这是一个城市化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城市化速度较快,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协调,因而出现了一些城市问题但是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只有 3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 60%-80%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衡量标准,也是经济发展到较高层次的必然过程据此原理来分析我国城市化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不仅不能限制其发展,反而要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但必须控制城市化速度使其发展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
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应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1、教给学生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2、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所见所闻的观察分析,判断其发生的合理性3、专门为学生设计几个观察课题,供他们练习、提高,以养成地理思维、地理观察能力及独立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4、 “要注意利用地图、图表、图片、音像等直观教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5、 “要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地理课要在完成课堂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走出课堂,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这样做的益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们的感性认识,能使课堂知识转化为有用的行动指导,更好地使他们掌握地理的一些基本技能,同时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思想教育内容渗透到学习活动当中六、大纲要求明确、实用易行大纲包括“教学目的” 、 “课程安排” 、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考试与评估” 、 “教学设备和设施”六部分,要求十分明确教学设备和设施”把地理课必备的地图、仪器、模型、桐本、音像器材、软件及多媒体、专用教室等设备设施写进了教学大纲,这属首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督促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干讲,而应广泛使用这些基本教具和设备;二是使教具的使用经常化,使这些基本教具不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应是必备之物。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一栏中,教学要求将各知识点的要求程度用“了解” 、 “理解” 、 “掌握”三个层次加以区别了解” ,是指对有关地理知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例如“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 , “了解主要造岩矿物及三大岩石” 理解” ,则是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得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联系等,作进一步的深层次认识例如“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 “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月境的影响” 掌握” ,要求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简单的地理问题例如:“掌握西欧、北美、东亚等几个主要工业区域的特点” 总之,新大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和功能:第一,重新构建了知识体系,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删繁除难,增精添新,使学科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和先进性;第二,从对学生素质教育出发,在知识更新的基础上,同时注重了对学生应用地理能力的培养,并且始终贯彻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思想教育内容;第三,大纲更全面、更具体,更具有可操性,具备了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师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全面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