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doc
15页2022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里使用的命运概念,是指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一种不可改变的、必然的行为趋势、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生存是生命的天命,因而生存就是一切生命不可改变的命运同样,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就不能维持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生存因此,人类必须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作是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从古代的农业文明经过近代的工业文明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农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为中心的这种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庄稼”才是真正的“生产者”。
农民在生产中的作用,只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从而创造一个在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造物”;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由人进行的,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体,让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从个别人的观点看来,似乎“自动化生产”没有人的参与,仅仅是自然物(机器、电脑)在进行生产而实际上,在生产中劳动资料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运动,因而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进行生产,生产的全部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结果在当代,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现在,人们既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必要性,也重新认识到了维护自然生命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必要性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克服对立、走向和谐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之后,我们要创建的新的文明,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在这种文明中,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生态哲学的最为重要的价值但是,西方的生态学家们却沉浸在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争论之中,企图用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代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也说过,“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是同样愚蠢的”我们当代所需要的生态哲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当代西方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哲学从根本上堵塞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也使得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失去了存在基础摘编自刘福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文明中内涵不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 在农业文明生产中,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人的作用只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C. 农业生产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工业生产是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而创造的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人造物”。
D.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科学抛弃以前的文明、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因素的基础上螺旋式上升过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生存是生命的天命为立论前提,阐明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思考必须建立在让生命生存这个基础上B. 本文整体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当代的生态哲学C. 文章用“生态哲学”概念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文章既具有哲学的思辨性,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D. 作者认为,西方生态学家们企图用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代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是错误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维持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可持续生存的前提,我们必须尊重保护自然B. 人类与自然不是争夺各自利益敌人,人类既要尊重自然,又要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改造”自然C. 按照“否定之否定”的理论,我们现在所构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也不是人与自然的终极关系D. 农业生产是“自然性生产”,所以该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而不是由人直接制造出来的1~3题答案】【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因素的基础上螺旋式上升过程”错误,范围扩大由原文“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克服对立、走向和谐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可知,原文的意思是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总分总结构”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介绍当代西方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哲学,不属于总结论述,本文整体采用的是“总分结构”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农业生产是‘自然性生产’,所以该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而不是由人直接制造出来的”错误,因果倒置由原文是“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可知,原因是“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而结果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91年,位于赤道附近的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在热带东风的作用下,火山灰从菲律宾一直飘到印度火山爆发形成了烟柱,传播十分迅速,仅3周的时间就形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宽广的烟柱带:火山爆发还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其中二氧化硫就超过1500万吨受此次火山爆发的影响,中东及南半球南部地区的气温下降明显,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天1992年的夏天,两地的气温比往年平均值低2℃为什么会产生火山爆发这一现象呢?这要从地球内部的结构说起位于地壳固体岩石下面的区域叫做地幔,这里的岩石密度比地壳岩石大,但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这里的岩石变成一层厚厚的液态物陆地地壳厚度约为35千米,海洋地壳厚度约为6千米,地幔厚度比地壳厚得多,约为2900千米,地幔一直延伸到地核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炎热岩石叫做岩浆岩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地壳岩石出现裂缝它就向上涌出,这就是火山爆发的原因上升的岩浆堆积在地面以下很深的地壳空洞里,这里叫作初级岩浆室越来越多的岩浆进入初级岩浆室后,岩浆室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最后岩浆冲破上面的岩石,沿着阻力最小的通道上升,填充了更接近地表的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的压力逐渐升高时,其顶部向上膨胀,使得上面的岩石凸起。
在地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凸起部分——熔岩丘它的出现说明岩浆室已满,火山即将爆发岩浆流动的通道叫火山管火山的每个岩浆室都拥有火山管岩浆最后沿火山管冲破上面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从岩浆室上升的岩浆必须破坏上面的岩石,排除路障这就会引发许多震级较小的地震火山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倾空了距地面最近的岩浆室室内压力下降,岩浆室最后因无法承担上面岩石的重量而塌陷地面上的塌陷处叫作火山口并不是所有的火山爆发都会影响气候火山喷发时,必须向平流层喷出大量的微小颗粒,才能改变气候在平流低层几乎不会出现空气垂直运动,但会出现水平运动这意味着喷射到平流低层的物质会沿水平方向散落,但降落速度很慢,因此它将在大气上层中停留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火山位于赤道附近,那么它爆发后对气候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它会使喷入平流层中的物质运动到另一个半球,一旦这样,它将影响到两个半球的气候反射也会影响气候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线,表面反射光线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不同物体因性质,形状,大小等因素的不同,对光的反射率也有所不同整个地球的平均反射率大约是30%,雪花的反射率约为80%,黑色路面的反射率约为7%一般说来,因为平流层中的空气是透明的,所以反射率几乎为零。
然而微小的颗粒却能反射射入的光线,所以增加了平流层的反射率这些微小颗粒还形成了一层薄雾,这层雾太高太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地表,从而起到冷却的作用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和尘粒是大气污染的主要自然污染源,它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我们看来,火山喷出的熔岩流能破坏土地和村庄,但它们还会带来更加不幸的后果:火山喷发释放到平流层中的气体和灰尘将会导致气候变化,这可能会导致饥荒,成千上万的人可能因此而丧命摘编自迈克尔·阿拉贝《空气中的烟、雾、酸·明天的空气会怎么样》)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在最外层,其厚度远小于地幔,地幔一直延伸到地核,其岩石密度大于地壳岩石的密度B. 岩浆是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炎热岩石,当地壳出现裂缝时,岩浆在压力作用下涌出地表,从而形成爆发的火山C. 进入初级岩浆室的岩浆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压力升高后,岩浆通过火山管,冲破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D. 火山爆发后,距离地面最远的岩浆室的岩浆几乎会被倾尽,岩浆室内的压力下降,无法承担岩石的重量而塌陷,从而形成了火山口。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岩浆室上升的岩浆排除路途中的障碍,哪里薄弱就涌向哪里,最后冲破地壳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从而引发许多震级较小的地震B. 材料介绍了火山的形成和喷发的原因,强调了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比熔岩破坏土地和村庄更为严重C. 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和尘粒被喷入平流层,沿水平方向散落,由于降落速度很慢,被运动到另一个半球,对整个地球都产生巨大影响D. 地球的平均反射率高于黑色路面,但不及雪花,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微小颗粒形成一道厚障,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地表而起到冷却作用6. 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为什么会导致中东及南半球南部的气温下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6题答案】【答案】4. D 5. B 6. ①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形成的烟柱传播快、范围广、持续时间长②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时,大量微小颗粒进入平流层,形成薄雾,因反射遮光降温③皮纳图博火山位于赤道附近,其爆发后喷入平流层的物质会运动到另一个半球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距离地面最远的岩浆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