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时代合理价值体系建构:冯契的探索.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9148797
  • 上传时间:2022-06-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8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时代合理价值体系建构冯契的探索    周利方[Summary]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是多层次价值概念的辩证统一,“实践”范畴的形成为价值论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理论空间价值”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以“人”作为中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以人的自由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了自由与必然、自由与理想的关系冯契以“人的本质”的内涵探索为起点,提出自由劳动是合理价值体系的基石的观点,论述了现时代合理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时也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者还应该在社会发展中来研究个体的精神发育过程、德性的全面发展冯契以“人类的自由,就在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为总的观点,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体系[Key]合理价值体系自由实践冯契哲学思想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撰述系统的哲学价值论著作,但是他们在其早期著作中就显示出对人的价值问题的极大关注:在《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中,探讨过人的自由与必然、反对神本主义价值观念;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初步形成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建造”,“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明确肯定“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从而把价值确认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这些论述为价值论问题的探究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向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中,“实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这为将价值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内在因素和目的性内容提供了基础,使得从“人的要求自由的本质”和对社会实践的新的理解来研究价值问题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先生,正从人类实践和“自由”的实现出发,考察价值与劳动实践,概括出合理价值体系的基石及其基本特征和原则一、概念阐释:价值论研究的理论空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各种意义相互区别的价值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思想来源和基本内容正是因为马克思的经济学和哲学密不可分,不同层次的价值概念辩证统一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而“实践”范畴的形成则为价值论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理论空间一)多层次价值概念的辩证统一对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可以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层面予以说明一方面,马克思严格区分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通过对交换价值及其内在尺度(包括抽象的人类劳动以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考察,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秘密,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层次的价值学说。

      另一方面,在马克思那里,哲学价值概念和政治经济学价值概念,表现出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或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马克思对经济价值的具体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价值现象和价值关系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来看,这是一种从经济学层次“价值”概念到哲学层次“价值”概念的提升,是从经济领域对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概念的阐释说明二)实践与“价值”概念之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产生,不仅基于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批判,更在于“实践”概念的确立而实现的哲学变革,必然要在人本身及人的实践问题上作出解释和说明唯物主义强调从人的“主体性”来理解实践从人的主体方面去理解实践,突出了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因此,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与人的“主体性”有机统一,“主体性”强调人根据自己的理想和意愿来改造世界,因为“实践过程不但有认识的作用,而且有情感和意志的作用”[1]p259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倾注了人的情感意志,体现出人的需要,实现了人的目的冯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2]p581这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表示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从而体现出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

      从实践的人的“主体性”出发,“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3]p97这说明,人“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获得自身价值主体的地位,必须经过改造对象世界的劳动实践人改造对象世界,“不仅使自然物质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4]p202价值在最终的意义上与人相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价值理想,它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理想只有化为一种现实实践才能实现三)价值论研究的理论空间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讨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思,特别是在思维方式、是非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反思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联系,从理论上总结经验教训,并为现代化建设展开新的理论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的重要历史课题在新的思想观念探索过程中,关于价值问题,特别是关于人的价值和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价值标准、评价标准,以及价值观念的变革、重建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尤其引起理论界的广泛讨论虽然马克思并没有撰述专门、系统的哲学价值论著,但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论上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探索留下了极大空间。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时也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统一冯契认为:“正如生物有个体发育与物种进化两方面一样,人类有德性的培养与社会进化两方面唯物史观是关于后一方面的理论,这是马克思的贡献但是关于人的德性的培养的理论,我们讲得很少,而遭受破坏很大[1]p270马克思主义者还应该在社会发展中研究个体的精神发育过程、德性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二、视角选择:人类实践与“自由”的实现人的自由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冯契认为,需要“注意从人的自由本质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5]p357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的新的理解和阐发的基础上,冯契提出从社会实践的观点出发来阐明人要求自由的本质,并以人的自由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价值论研究一)“人要求自由的本质具体展现于价值领域”[6]p52一切价值(不论是人自身还是文化的),都可以说是人的要求自由的本质的展现[5]p356—357冯契把真、善、美以及功利这些价值,看做是人的要求自由的本质的展开和表现人类的自由,就在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6]p1—2是统贯冯契自由和价值论问题讨论的基本观点自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用自然规律为一定目的服务[7]p153-154“认识这些规律”就是认识必然,“有计划地使用自然规律为一定目的服务”就是依据所认识的“必然”支配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并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在行动上取得自由因此,自由不仅是认识论的范畴,还是实践的范畴恩格斯的观点强调了人类社会实践在通向自由的重要作用自由的实现又是一个历史过程,全部人类史就是人类不断获得自由的历史恩格斯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7]p456自由是人的自由,首要的是人的问题冯契将自由概述为:“自由就在于化理想为现实,而理想就是现实的可能性和人的要求相结合[6]p25—26从现实汲取理想,又通过实践化理想为现实,这就是人的自由的活动自由可以是一种体验,也可以说一种目标因此,人的自由还可以理解为从自在达到自为精神主体要经历由自发(自在)到自觉(自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与人通过实践和认识的反复活动,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的过程相一致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自在之物经人们认识和理解,从中取得理想,通过人的实践性改造,把理想化为现实这个过程蕴涵着人的意愿和目标,是合人类的目的的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由自在而自为,成就越来越自由的人格因此,“人类通过实践和认识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就是人取得自由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在之物并使之为我所用的过程[6]p10这里冯契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自在而自为的观点,并作为自由视角价值论研究的一个维度二)多维度之“自由”:自由与必然、理想对于自由和必然,冯契提出:“所谓自由,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5]p75冯契眼界中的“自由”,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的观点,又有所深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必然的认识是获得自由的前提,人类社会实践是获得自由的基本途径二是,把自由与理想联系起来考察,“自由就是化理想为现实”,就是人的理想得到实现冯契对“理想”一词的使用是广义的,“人类精神的任何活动领域,都是在现实中汲取理想,再把理想化为现实”[6]p6就“从现实汲取理想,理想化为现实”这一命题来说,理想总是反映现实的可能性,而不是虚假的可能性人们在认识和把握客观现实,从中提出理想,这种理想必然包含人的目的和愿望,必然要合乎人性和社会进步力量的要求。

      理想又必须是通过想象力而构想出来的,只有这样理想才能激发感情,成为前进的动力理想必须合乎人性的要求,根据反映合乎人性、满足人的需要的现实可能性,才能提出科学的理想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8]p47人类的生产在本质上要求全面而自由的,人的劳动产品不仅符合人的需要,而且烙上了人的印记真正自由的活动,是人对必然的认识和人的目的的统一体劳动(实践)产品作为“为我之物”,“是真、善、美的统一……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的历史,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真、善、美的统一”[5]p77自在之物化为为我之物,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真理性认识,这是“真”的;而以之指导实践,使真理得到实现,体现了人的追求,符合人的目的和利益,又是“善”的;在这一过程中,人化自然打上了人的印记,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德性形象化了,成了审美的对象,因而是“美”的人的劳动生产都是自然界和人、对象和主体的交互作用因此,从人化自然的主体角度看,一切价值的创造都是人要求自由的本质的体现就人类自身来说,则同时也培养了以真、善、美为理想的自觉人格。

      三)实践与“人要求自由的本质”之发展自由是将理想化为现实,是基于人的本质要求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但是,这一转化的实现要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离开社会关系和劳动实践,则无所谓自由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主观和客观、知和行交互作用,发展了人的本质人天生并不自由,但在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的过程中,人由自在而自为,越来越获得自由[6]p12这实际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要求自由的本质”冯契在这里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了发挥,“要求自由不但是人的本质”,而且是人的“理想目标”人的认识的发展程度和人的实践水平,决定人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所得到的自由总是相对的,人要求自在而自为的本质在特定阶段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因为,认识的发展程度,总是表现为特定阶段主客观之间的具体统一,特定阶段的实践则体现为一定程度的自在之物化为为我之物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并不是无法达到的极限冯契认为:“它是我们的理想、未来的目标,但同时也是普通人在革命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现实的可能性和出于人性要求的结合[6]p330一切价值都是人要求自由的本质的展现,“人类通过实践和认识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就是人取得自由的过程”[6]p10,同时也是“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7]p43的过程。

      基于劳动实践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人类自身的价值形成过程,应当从人的认识、道德、审美等方面来把握不同的价值就形成了各自侧面的特点和要求但是,它们都根源于人类的实践劳动,都是人的要求自由的本质的展现,是互相联系的逻辑体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