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docx
10页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ICU是危重患者接受治疗的场所,为了满足抢救、治疗及手术后的需求,将各种管道留置在患者全身,若不能进行有效护理,将引起感染、管道识别错误或脱管等操作失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如何做好管道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因管道护理引起医疗事故发生率,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焦点[2].本研究对我院ICU患者42例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70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34.6±9.4)岁;心脏手术15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4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6.2±9.6)岁;心脏手术14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5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方法。
研究组采用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对护士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识别意识,并培养护士高度责任心使用我院设计的管道评估表,将引流管分为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危管、不影响生命安全但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的中危管、没有潜在危险及并发症但对预后有影响的为低危管将高危管用红色标识,用黄色对中危管进行标识,使用绿色对低危管进行标识,并将特殊药物的静脉管道用红色进行标识将标识材料(电工绝缘胶布)剪成2 cm×1 cm和5 cm×3 cm两种规格,并在标识上用永久性记号笔对药物名称或管道名称进行标注,于塑料板上粘贴,以备之后使用由护士评估入院后患者的留置管道,并在评估表上进行标记,之后依据评估结果于引导管明显处粘贴相应标签,于微泵延长管的留置针连通的三通管接头及起始位置对折粘贴特殊药物的双标识,并确保管道从两位置间通过由护士对管道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管道出现安全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若发现有输液不通畅情况出现,应告知医生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由护士进行详细记录 1.3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安全问题,管道脱出、管道阻塞、连接错误及管道受压、扭曲为管道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 究 组 问 题 发 生 情 况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显 着(P<0.051显着(P<0.05)见表1. 3 讨论 ICU中的患者因病情治疗、手术等情况的需要,常保留多条引流管及多通道的静脉用药管等若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管道护理不当,将引发衔接、管道识别等错误,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延误抢救时间,严重将危及患者生命[3-4].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管道脱出、连接错误、管道阻塞及管道受压、扭曲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且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为采用管道标识,可对管道管理、并发症管理及安全用药管理进行重点提示,进而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起到指引的作用[5];同时管道标识对管道进行识别,降低了因管道错乱而引发的医疗护理差错率,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安全护理对管道连接、固定及通畅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极大程度上降低因管道安全问题给患者带来的影响,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管道标识还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且不同颜色的标识为护士起到视觉上的告知与警示作用,减少护士失误操作的发生[6].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慧 I C U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 J ] .医药前沿,2015,5(33):377-378. [2]黄秋景特殊药物管道标识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09):1189-1190. [3]薛雅静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03):240. [4]余金活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32-234. [5]王娟,刘红霞,胡华琼,等管道标识在临床管道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28. [6]邝丽霞,钟爱娟,韩凤嫦心胸外科ICU管道标识应用疗效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45-1846.第二篇:icu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探析论文 3400字 【摘要】目的:探讨在ICU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2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运用风险管理可以防止患者潜在的风险发生,提高病房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ICU;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有关组织衡量评估并分析风险因素,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提高安全系数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1]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都是经过抢救或大手术的危重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高于普通病房,由于ICU的患者管理比较特殊,为了提高其安全性,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以患者家属是不能进ICU陪护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2]但是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较强的责任心,还需要完善的护理管理来降低护理中的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风险管理在ICU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ICU自2016年0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17~62岁,平均(39.7±6.54)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16~65岁,平均(40.3±6.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组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ICU护士长担任组长,再将护理工作细化为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监察小组、仪器维护小组等,各个小组的组长与护士长共同制定护理工作的职责和执行标准,将历年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整理并深入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每周对ICU的患者的风险进行检查一次,找出护理流程中存在的缺点,及时提出对策,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3] 1.2.2三级护理质量控制 ①各护理小组的组长负责检查本组的护理风险,发现后及时记录并改进;②护理管理组长负责检查ICU的重点患者与护理重点环节,总结和分析各小组的风险事件,来共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4] 1.2.3护理风险识别 ICU的患者病情较严重,且发展快,所以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非常重要,经过风险意识的宣传和强化后,护理人员可以在注射高危药物和使用抢救仪器时细致的观察患者的反应,评估出风险程度[5],有预见性的做好准备工作 1.2.4护理风险控制 ①加强小组成员的风险教育:护理部根据ICU护理的特殊性,加强有关风险管理的知识培训,每周学习一次相关的法律知识、抢救仪器的熟练操作、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让护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将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风险事件的环节进行提醒,并制定出预防的措施。
②提高护理能力:经过定期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在护理流程和操作方面的技能更熟练,对各种类型的危重患者的护理重点都能掌握,如观察患者的瞳孔和四肢的反应能力、气管插管患者的连接管是否脱落等同时定期检查ICU的设备和药品,检查抢救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如除颤仪的通电情况,清点抢救药品,抢救结束后要及时把用过的药品备齐,避免患者病情有反复需要抢救时出现慌乱的局面在护理流程方面,重点加强对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制定风险事件的预防机制,如患者出现呼吸骤停时,各护理小组的成员要互相配合,用药小组与仪器使用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按流程做好准备,紧张有序的抢救患者[6]③护理文书的管理:完整规范的护理记录与护理文书对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在ICU内对患者做的每一项检查、用药以及手术治疗的时间和效果都要完整、真实的记录下来,它是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的证据,如果在抢救过程中没来得及记录的,抢救结束后一定让医生补写医嘱,要确保医嘱护理记录是一致的④加强护患沟通:ICU的患者由于本身的病情比较严重,面对这种隔离形式的护理会极度紧张或情绪失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先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然后采取多种途径与患者沟通,如果患者丧失语言功能,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写字板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与治疗方案,可以安心的配合治疗,同时也可以避免沟通不良导致医患纠纷[7]。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事件包括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管路堵塞[8];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护理书写、操作过程[9]等,每项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珋±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共发生3例管路堵塞,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84%,对照组患者共发生4例,其中管路滑脱2例,管路堵塞2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及护理书写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都是经过急诊室抢救或重大手术后,需要特殊护理的重症患者,除了监护仪器外,身上还会有引流管、气管插管以及导尿管等,更为严重的有昏迷和丧失生理功能的患者,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其家属是不能陪护在患者身旁的,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探望患者,患者的24h护理由ICU的护理人员来完成,这就对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因此ICU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风险发生率也高于普通病房。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重要作用,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本研究将风险管理运用于ICU的患者护理管理中,成立管理组和各级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和职责,避免了护理中出现遗漏,通过培训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法律意识,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能按照流程记录抢救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本研究显示,在ICU的患者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书写和操作规范,从而减少了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